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制造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完成了從小到大的發展過程。目前,從產值總規模看,中國已占全球制造業份額的0%,位居全球第二位;從主要的行業看,在22個工業大類中,有7個大類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一位;從生產能力看,有210多個工業產品總量居世界首位;從國際貿易看,工業產品出口已占全球工業貿易額的12.7%,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品出口國。但由金融危機所引發的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的變革,迫切要求中國制造業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重大歷史使命。
在
發展高端制造業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
莫瑋指出,中國工業大而不強的問題仍然十分突出,與世界強國的差距仍然很大,要實現成為工業強國的目標,必須要從以下五個方面下功夫:
第一、提高自主創新能力。2008年,我國申請國際專利6089件,在工業領域兩個表現突出的企業——華為和中信占了其中的2000多項。而這6000多項國際專利僅相當于美國的九分之一,日本的五分之一和德國的三分之一。因此,必須有效地推進以企業為核心的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局部領域實現技術創新的有效突破,為產業進入高端領域贏得先機。
第二、加強自主品牌建設。目前,我國產品出口以低附加值和低技術含量產品為主,自主品牌產品出口占比很小,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著名品牌還十分缺乏。在2009年世界品牌500強中,中國內地僅有18個品牌入選,其中僅8個是屬于制造領域,遠低于一些發達的工業化國家。
第三、加快提高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中國許多工業行業產量居世界第一,但是分散在許多企業中,缺少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
第四、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我國制造業增加值為22.6%,與美國和日本相比分別低23%和22%。
第五、生產型服務業發展滯后,對制造業優化升級支撐不夠。當前,我國生產性服務業占服務業的比重為39.3%,分別較美國和韓國低24和22個百分點。總體上,我國制造業仍處于全球價值鏈的中低端。
因此,促進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已成為新時期的一項重大和緊迫的戰略任務。
莫瑋指出,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所發生的深刻變革,迫切要求中國制造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并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后,全球經濟結構加速調整,新的格局正在形成,為盡快走出危機和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美國等發達國家重新關注實體經濟的發展,提出了再工業化、低碳經濟、智慧地球等新的理念,并紛紛加大科技投入,試圖在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電子信息、生態環保、生命科學等新興產業領域保持競爭優勢,搶占未來科技進步和行業發展的制高點。與此同時,在能源和戰略礦產資源價格大幅度振蕩,環保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以節能環保和高科技為核心的綠色經濟和低碳發展也逐漸成為各國政府和企業追捧的經濟發展理念。這些都要求中國制造業既要立足當前,加快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又要著眼長遠,注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塑造中國制造業新的競爭優勢。
莫瑋指出,我國工業發展要素成本上升,資源環境約束增強,已進入到必須以轉型升級促發展的新階段。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中期向中后期過渡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的步伐緩慢,大量落后產能亟待淘汰,生產發展與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約束的矛盾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據統計,我國當前國內生產總值占世界的比重為7.9%,但所消耗的煤炭、鋼鐵、水泥卻占世界的30%、26%、50%。由于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綜合成本持續上升,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加大,傳統的比較優勢正趨于削弱。因此,中國制造業既要面對發達國家在高端產品市場、戰略性新興產業等固有優勢領域的競爭,又要面對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勞動力密集型產品市場上的挑戰。所以,總體上看,我國工業發展的動力和環境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過度依賴投資拉動和產能擴張,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和低成本生產要素的投入,過度依賴低附加值產品出口的粗放型發展模式已越來越難以為繼。所以,從戰略上考慮,中國制造業必須按照走新興工業化道路的根本要求,推動經濟進入創新驅動、內生增長的發展軌道。
實現中國創造應以發展高端制造業為突破口
莫瑋指出,高端制造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競爭實力的重要標志。當前,世界上涌現出了一些工業強國,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在企業技術、市場、產業等方面具有全面強勢型的一流工業強國,如美國、日本、德國。二是整體處于優勢,同時局部強勢明顯的工業強國,如英國、法國、意大利等。三是局部強勢非常突出的工業強國,比如瑞士、韓國、瑞典、俄羅斯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工業強國,都擁有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資源整合能力強的高端制造產業群。其主要特點表現為:一是企業國際競爭力強。二是技術創新能力一流。三是產業集群國際領先。四是工業體系綠色環保。五是文化、教育、生產性服務業等軟實力突出。由此可見,工業大國主要靠規模取勝,而工業強國必須要在技術、品牌、管理、創新等方面具備綜合的優勢。中國要實現由工業大國邁向工業強國的戰略轉型,就一定要大力發展全球領先的高端制造產業。
莫瑋指出,高端制造產業是現代制造產業的高端部分。高端制造產業一般是處于制造業價值鏈的高端環節,具有技術、知識密集,附加值高,成長性好,關鍵性強,帶動性大的特點。高端制造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標志。我國發展高端制造產業的目標是通過產業升級,實現核心技術自主化,高端產品國產化,出口產品高附加值化。發展高端制造產業,一方面要瞄準全球生產體系的高端,大力發展具有較高附加值和技術含量高的裝備制造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另一方面,還要立足我國制造業的基礎,著力推動鋼鐵、有色、石化、汽車、紡織等我國有強大基礎的基礎制造產業,由傳統加工制造向價值鏈的高端來進行延伸。
高端裝備是高端制造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莫瑋指出,裝備制造業是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提供技術裝備的基礎性和戰略性產業,是各行業產業升級、技術進步的重要保證和國家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是裝備制造產業中技術密集度較高的產業,是高端制造的核心和關鍵,具有產業的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都很密集這樣一個特點。積極搶占高端的裝備制造領域是發達國家謀求工業強國地位的戰略重點。應該承認,盡管我國已是一個裝備制造業大國,但是當前我國裝備制造產業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不小的差距,特別是一些高端制造裝備,如半導體,包括電子信息產業的加工設備、深水海洋和石油裝備、百萬噸乙烯裝置中大型壓縮機等幾乎全部依賴進口,高端自動控制系統如飛機導航儀器儀表,高速列車的剎車系統基本上由國外壟斷。因此,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產業,要立足于國內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依托重點工程,優先發展核心關鍵部件和基礎制造工藝,加快推進新能源、高檔數控機床、現代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化儀器儀表、精準農業機械、航空航天設備、電子專業設備以及重大的節能環保裝備等重大技術裝備的自主化和本土化。重點支持大型成套裝備制造企業發展工程總承包,系統集成,促進裝備制造業服務化的發展。
探索發展高端制造產業的有效途徑
莫瑋指出,在探索發展高端制造產業的過程中,一是要著力增強高端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二是要加快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大企業,大集團。一個國家要在競爭中處于優勢,關鍵還是要有一批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和集團。發展高端制造產業也需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知名品牌,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大企業來作為基本的支撐。要以市場導向與政府推動相結合,以提高企業質量和效益為目標,鼓勵關聯企業聯合重組,推進一體化經營。鼓勵優勢企業在全球范圍內開展資源和價值鏈的整合,引導企業實施品牌戰略。在重點行業培育一批核心競爭力強,主導產品優勢突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三是積極建設國際領先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實踐表明,產業積聚能夠強化產業分工,降低創新成本,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是提高產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在我國制造產業的發展過程中,要集中力量發展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要按照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用地集約,生態環保的原則,積極引導和推動相關產業向工業園區集中,著力加強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產業集群建設,進一步推進產業積聚發展,土地節約使用、資源集約利用和污染集中治理,著力培育一批在自主創新、品牌質量、節能減排、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的世界高端制造產業基地和產業集群。四是要著力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戰略新興產業是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的融合,代表科技創新的方向,也代表著產業發展的方向。要加快微電子和光電子器材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納米材料和器件等領域的科技攻關,盡快形成具有世界先進水平新材料和智能綠色制造體系。同時,還要積極發展包括水電、核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沼氣發電以及地熱利用等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莫瑋最后指出,發展高端制造產業,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意義深遠,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但只要在企業、行業協會、地方政府以及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高端制造產業,包括整個工業領域,一定能夠實現跨越性的發展,建設工業強國的宏偉目標一定能夠早日實現。
全球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所發生的深刻變革,迫切要求中國制造業要加快結構調整并推動發展方式的轉變。而發展高端制造業以提升中國制造業的競爭力,就是一項刻不容緩的戰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