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研究,為企業發展“施肥”
這幾天,杭州的室外寒風習習,而花港海航酒店會議室內暖意濃濃。致公黨界別的省政協委員正在激烈討論著,引起如此熱烈反響的是浙江工業大學理學院院長林強委員的一份建議——加強基礎研究。
林強委員是小組討論的召集人,談起基礎研究感觸頗深:“我一直關注浙江省基礎研究方面的發展,在我擔任人大代表時就已經向大會提議要加強基礎研究的投入。”林強委員說,近年來浙江省始終把科技創新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但是,浙江省目前的基礎研究投入還是不夠。”林強委員說,根據中國科技統計年鑒,2013年我省基礎研究經費占R&D經費(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的比重僅為2.32%,相比北京的11.58%和上海的7.06%有較大差距。在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這一比重一般為20%左右。這樣的投入水平與浙江省在全國的經濟地位是不相稱的。
林強委員說,目前基礎研究主要還是要依靠高校和科研機構。由于歷史原因,浙江省國家級重點大學只有浙江大學。平臺的稀缺就會導致人才的流失。“浙江并不是沒有優秀的科研人才,像屠呦呦就是寧波人,還有很多兩院院士都是浙江人。”他說,浙江科研機構的稀缺導致平臺太少,很多本省科研人士都去了上海、北京等科研比較發達的地區,“這首先不是待遇好不好的問題,而是平臺的問題。”
平臺的薄弱也會造成高科技企業的外遷。“浙江企業家最頭痛的是什么?我們在高校工作時,經常會碰到企業過來問有沒有好的成果可以開發。這種企業很多,可是我們沒有那么多成果給他。那怎么辦呢?他們只能到外地去買。這樣做,首先成本就會提高,其次即使有了科研成果,但你的人呢?搞這個技術不是隨便什么人都可以的,你不可能把這些人都買來吧。所以就造成很多高科技企業完成原始積累后外遷。本土高科技產業就很難發展起來。”
浙江物產中大元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胡小平委員接過話說:要改變這種情況,可以讓企業家發揮作用,“我們可以為救助貧困學校建立基金,為什么不可以投資基礎研究呢?”
“我覺得可以發起設立一個基金,專門用于資助基礎研究。然后尋找一些領銜人物吸引人才。”胡小平說,政府可以起到先導作用,投一個先導基金,然后再壯大基金會。“我覺得相關部門先出力,然后讓企業發揮作用,重點是市場化,這樣才會有生命力。” 胡小平的這番話得到了眾多委員的贊同。
致公黨杭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吳靜委員說,要提高目前浙江供給體系的質量就要搞好基礎研究。吳靜委員引用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主任楊衛的觀點:基礎研究是創新的供給側,創新是創新驅動的供給側,而創新驅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供給側。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