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3年,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4.5%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2和9.0個百分點,雙雙實現兩位數的增長。汽車規模以上的企業營收達到6.5萬億。
“一帶一路”倡議帶來的不僅是整個國家全局性的經濟發展思路,同時也為國內許多產業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良機。而無論在“一帶一路”還是“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當中,汽車產業始終及其重要的組成部分。
“一帶一路”上的汽車產業新機遇
汽車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產業鏈長,關聯度高,就業面廣,消費拉動力大,一直被當成工業發達國家的經濟指標,在國家實力成長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水平。在中國,1956年第一汽車制造廠成批生產解放牌載重汽車,是中國汽車工業的開端。60多年來,中國的汽車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已能生產載重汽車、越野汽車、自卸汽車、牽引車、大客車、小轎車等各種類型的汽車。2043年3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意見》中提出:汽車產銷量保持穩定增長,2020年產銷規模達到2800萬至3000萬輛,建成5至6家具有國際競爭力世界知名企業。中國品牌汽車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有5到10款汽車成為世界知名品牌,實現汽車產品海外銷售包括生產展中規模的10%,2020年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00萬輛。此外,還對油耗、本地開發成型銷量、智能網聯汽車提出了一系列的發展目標。
那么這種重要性,與國民經濟發展究竟如何緊密聯系?中國汽車駛出國門的優勢何在?中國汽車工業由做大到做強還需要從哪些方面發力?
中國汽車出口進入階段性徘徊期
2043年,我國汽車出口70.8萬輛,同比下降2.7%。在2012年,中國汽車出口達到一個高峰,突破了百萬輛,之后逐年呈現一個下降的趨勢。第一,從根本上講,我國車企與老牌的跨國汽車公司相比,我們汽車自身的產品的水平、質量還有一定的差;第二,任何國家的汽車工業走出去都需要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完善相關體系,形成自己的一套戰略,這個方面我國車企還做得不到位;第三,從整體的世界貿易格局和經濟不景氣大背景來講,這幾年的貿易量總量呈下降態勢。種種內外部因素結合在一起,逐步下降是我國汽車出口階段性喘息的一種現象。
走出去需要創新技術 提高品質
在“中國制造2025”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作為九大戰略任務之一,被給予了充分的重視。同時作為汽車產業發展關鍵性的零部件,長期以來存在著質量不高、一致性不足、耐久性較差等的問題。中國汽車要走出去,這兩大關鍵因素必須要提升一大步。雖然“中國制造2025”是國家內部的方針政策,但實際上也對中國汽車工業走向國外也提出了要求,同時也提供了推動力,歸根結底,能否走出去,走得穩不穩、快不快還是要看自主創新的水平和產品的質量。
金融服務提升有助于汽車出口
“一帶一路”國家建設框架下會給汽車產業在海外的發展帶來很多機遇。國家正號召國內金融機構走出去,為中國汽車走出去提供金融服務。目前世界經濟不景氣,在一些傳統的市場極易形成外匯短缺現象,造成一些無法結匯、無法回款的問題,形成國與國之間的人民幣互換,使我們的金融體系和當地的金融體系能夠很好地結合,會對我國汽車產業在海外發展會有一個更好的助力。
車企海外布局離不開政府的信息服務
汽車工業是一個綜合性的工業,具有很強的帶動性。目前我國汽車雖然走出去了,但它的上下游包括維修服務等等周邊的這種產業卻沒有跟著一起走出去,沒有完善配套服務,同時中國車企缺乏一些明確的戰略目標。企業往往追求短期的經濟效益,沒有重點對市場進行戰略布局。作為一個企業來說,它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在相關地區的信息提供方面,政府要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去幫助企業、給予服務。
中國車企“出海”由整車出口向投資建廠轉變
中國汽車海外發展一般目前有三種模式。第一階段是一般貿易階段。我們主要是采取整車CBU(整裝)出口的形式。第二階段是我們叫KD(散裝)合作,那么這KD合作,一般要分CKD(整件組裝)、SKD(全散件組裝)。第三階段是海外投資建廠,全部實現現地生產。
中國在海外投資建廠已經很久了,一開始我們建的都是組裝廠,出口的不是整車,是一個散裝件形式的整車,越過關稅壁壘后再組裝起來;現在我們建的什么,建的制造廠,進一步深入到當地,在當地直接生產制造汽車。未來要實現中國汽車在海外發展和出口數量一個大的飛躍,投資建廠是一個必然的選擇。目前我國部分汽車企業開始有所動作,比如奇瑞已經投資建廠,上汽現在與通用五菱合作在東南亞投資建廠等等。
車企走出去應注意評估投資風險和完善人才隊伍
車企對當地市場的把控,必須要有自己的一個戰略規劃,同時要考慮一些外部的這些因素是否利于短期的投資。國家在這些方面對企業的幫助可能還相對有些欠缺。如果企業對當地市場調研不夠、形勢政策了解不多、投資風險風險估計不足,可能就會導致一些風險。這是制約企業大規模在海外投資建廠的一個重要因素。人才短缺也是制約車企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我國汽車工業起步晚,發展時間短,包括海外的管理人才,營銷人才,都存在著嚴重不足的情況。
車企由大變強的關鍵——創新、規劃、國際化
借鑒美、日、德等汽車強國崛起的經驗,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自主創新能力一定要強,這是最主要的。第二是一定要有長遠的規劃戰略。根據歐美具體的經驗,凡是汽車大國一定是汽車強國,而且一定是出口的大國,所以需要有一個頂層的規劃來引導。第三是企業自身要轉化成為國際性企業、全球企業。有全球的布局、有全球的指揮生產能力、有了解全球各地情況的專家、有全球匹配的金融服務等等,這一點對于中國車企來說,還差得還比較遠。
收購不失為一種雙贏的發展模式
目前看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發展,可以將收購國際大品牌看成一個成功的模式,當然這種模式也要靠機遇,需要在你情我愿的前提下。那么一旦收購成功,雙方經過一個比較好的磨合,直接去吸取對方的成熟的這種技術,形成產品上的巨大飛躍。
吉利收購了沃爾沃,使得其產品力得以提升,也可以說是為吉利的產品提供了一個背書,將沃爾沃的品牌文化和技術的影響或注入到吉利中去。而沃爾沃實際上也是利用了吉利現有的銷售網絡和比較成熟的銷售隊伍,希望能夠借助中國這個龐大的市場打一個翻身仗,這其實是一個雙贏的一個組合。
中國新能源車在世界范圍內具有競爭優勢
前不久,國務院正式發布了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再一次明確了新能源汽車等綠色低碳產業的戰略地位,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在新能源領域,從研發一直到產業化,國內車企和國外相比差距相對來說小,同時在產業化方面,這兩年在政府政策的幫助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突飛猛進。中國現在已經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國。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可以在產業化過程中,進一步考驗產品,使產品更加成熟,更加符合市場的要求,然后再走出去,這個某種程度上比傳統汽車走出去要容易。在全新的新能源汽車領域,中國汽車走出去是大有希望的,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盲目樂觀,國內汽車特別是在關鍵零部件,比如電池的續航里程、能量密度等等,還需要下大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