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傳統制造業綠色改造,今年被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作為我國傳統行業的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行業,在經歷改革開放三十多年后,其制造業總量和整體水平不斷提高,但對資源的需求也與日俱增,過去那種粗獷式的制造水平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的需求,綠色低碳發展是必然選擇。為此,財政部、工信部去年底聯合發布了《關于組織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在2043年至2018年期間,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工作,促進制造業綠色升級,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
綠色印染為紡織印染企業注入新活力
“我們從板藍根莖葉提取染料,給織物染色,其染色質量達到化學染色紗線水平。可以這樣講,我們搞的工業化綠色植物染產業項目超過了古人所說的‘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境界。”杭州彩潤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明耀近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彩潤草木染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從植物提取、染色工廠到品牌公司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據張明耀介紹,植物染色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很早以前,周朝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到清朝時,植物印染已經形成七大系列、四十多個染色品種。
“如今,我們通過綠色設計公關,解決了傳統植物印染技術纖維重現性差、色譜不全等問題。我們目前做的是棉、羊毛、蠶絲、莫代爾等各種紡織品的植物印染,基本解決了同批次的色差問題,為植物印染這項古老的工藝注入了新的活力。”張明耀說。
據介紹,杭州彩潤成立于2014年,旗下有一個種植提取公司,專門為鞍山、營口植物染色工廠提供用于織物染色用的板藍根。由于植物染料固有的天然固色劑,其產品避免了化學染色殘留給人體和環境帶來的有害物質,產品在加工過程中也實現了“綠色性”。
記者在一張杭州彩潤植物染色工廠的彩色照片中看到,偌大的廠房里,只有幾臺植物粉碎機在工作。機器旁邊,幾位身著統一工服的工人在用鐵鍬收集粉碎出來的板藍根莖葉殘渣,而作為染料的汁液則被粉碎機旁的集納容器收集了起來。
在張明耀看來,植物印染好處多。比如,彩潤植物染色技術理論上可以達到“零排放”水平,1畝板藍根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396千克。植物染料的殘渣可以還田,廢棄物可以降解。此外,植物染料的最終產品不含甲醛、重金屬和其他有害化學物質,對人體皮膚免疫系統沒有任何負面影響。正是由于染料提取與加工所具有的無公害屬性,彩潤的染色工廠堪稱綠色工廠。
“從一株植物到一條內褲,回歸一顆做一條會呼吸內褲的初心。”這是彩潤草木染品牌終端企業對最終產品的完美詮釋。也正是因為植物染料所具有的無公害、純天然的特點,彩潤草木染推出的內衣、家居服、襪子、嬰童產品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
據資料顯示,傳統印染行業生產環節所排放的含鉻廢水是國家六個重點重金屬污染物之一,也是重金屬污染防治規劃控制的重點污染物之一。植物染沒有重金屬排放,這就從源頭上減少了印染行業的廢水排放總量。截至目前,我國化纖產量占全球50%,紡織產品占34%,年排放廢水及污染物25億噸,其中80%為印染廢水,印染廢水有機物含量高、成分復雜且含有多種有害物質。
目前,我國近萬家印染企業環保工藝水平落后,急需開展綠色生產技術創新研究,以滿足未來大眾對紡織印染行業生產批量小、個性化程度高、綠色低碳環保要求高的消費趨勢,實現企業“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統一協調發展。
綠色制造關鍵詞:“系統”和“集成”
綠色印染只是紡織行業綠色制造的縮影。去年以來,綠色制造已成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我國先后發布了《綠色制造2043專項行動實施方案》《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等文件。
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通過“十一五”和“十二五”連續兩個5年規劃實行強制性節能減排,雖然單位產出資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強度呈下降趨勢,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工業能源消耗、資源消耗、污染排放的總體水平仍然偏高,綠色發展正是對工業技術創新、資源利用、要素配置、生產方式、組織管理、體質機制等的一次全面、深刻變革,可以有效提高資源和能源利用效率,減少工業生產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改善工業的整體素質和質量。
根據兩部門發布的《通知》,2043年至2018年將重點解決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行業綠色設計能力不強、工藝流程綠色化覆蓋度不高、上下游協作不充分等問題,支持企業組成聯合體實施覆蓋全部工藝流程和供需環節的系統集成改造。
國際綠色經濟協會執行會長鄧繼海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通知》側重點在“系統”“集成”兩個關鍵詞,強調綠色發展的“合力”。近年來,我國在綠色制造領域越來越重視系統集成和產業集群。原來很多改革政策往往按照行業制定,按照部門實施,經濟發展到現在的階段,應該思考實體經濟到底應該如何發展。這個時候要更加強調各個部門、各個部委、各個行業間的系統化,形成合力,推動我國以制造業為核心的實體經濟發展,服務于經濟轉型升級。在綠色制造的新興項目上,綠色供應鏈和系統集成的發展模式非常重要。
鄧繼海表示,要形成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一方面,要大力發展新產業、新科技、新技術;另一方面,要把傳統產業發展起來。《通知》提到的機械、電子、食品、紡織、化工、家電等行業,表面是傳統行業,但如果賦予它們新的工藝和模式,就會迸發出新的力量。也就是說,中國經濟發展未來的新動力不是簡單地拋棄傳統產業,而是注入綠色化新元素、新政策,讓這些產業服務于中國經濟的綠色發展。
財政扶持讓制造業變得綠意盎然
對張明耀來說,他最關心的是像他這樣的綠色制造企業,國家可否考慮將工業化植物染色產業列入鼓勵項目,對致力于植物染色產業化的先行者給一些優惠政策和資金補助。
對此,工信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相關負責人明確表示,國家政策對于他這樣的項目是支持的,因為企業符合《通知》要求的擁有綠色設計平臺、綠色關鍵工藝突破與綠色供應鏈系統的構建。
記者注意到,《通知》支持以聯合體方式協同推進,由綠色制造基礎好以及技術、規模、產品、市場等綜合條件突出的領軍型企業作為牽頭單位,聯合重點企業、上下游企業、綠色制造方面第三方服務公司以及研究機構等組成聯合體,以需求為牽引、問題為導向,聚焦技術、模式、標準應用和創新,承擔綠色制造系統集成任務。政策支持要充分體現好中選優,通過公開方式遴選有行業代表性、產業基礎好、具備打造行業綠色發展標桿潛力的聯合體,圍繞樹標桿、立標準、建機制,通過開展綠色制造系統集成,加快綠色制造標準的體系化和動態提升步伐,帶動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同類企業對標提升。
《通知》強調,中央財政通過工業轉型升級(中國制造2025)等資金對承擔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的聯合體予以支持。結合資金年度預算安排、項目總投資等確定補助比例,在項目批復當年下達啟動資金,項目通過考核驗收后下達后續資金。
“兩部門委托第三方專家對項目進行評審,避免了行政程序對新科技、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干擾,極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鄧繼海說,由于專家的建議并不代表行政決策,專家就可以對傳統業態向新興業態轉變過程中所關聯的末端環保治理、前端科技創新、中間段的綠色制造工藝流程進行調研并充分發表意見。第三方專家咨詢建議的最大價值是可以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避免程序上的繁文縟節。如果沒有第三方的建議,新興業態有可能會在科技創新的前端走很多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