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再獲政策扶持。工信部近日發布2017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提出實施工業基礎、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三大標準化提升工程,綜合推進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工作。在近日舉行的2017中國智能制造百人會年會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為,當前制約我國智能制造發展的主要障礙就是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為使智能制造大規模普及,必須從國家層面構建統一、規范的標準體系。相關標準體系建設,將加速信息通信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步伐,推動制造業的智能化升級。
工信部聚焦工業通信業標準化
工信部日前發布2017年工業通信業標準化工作要點,提出實施工業基礎、智能制造和綠色制造三大標準化提升工程,持續提升消費品質量標準水平,倒逼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網絡強國建設步伐。
其中,在智能制造標準化方面,“要點”提出實施智能制造標準化提升工程。以服務智能制造產業生態系統構建為目標,深入分析產業發展中的標準化需求,加強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的統籌協調,修訂完善《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推動將智能制造標準體系納入兩化融合中。緊密圍繞智能工廠、智能服務、工業軟件、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等重點領域,凝聚產學研用各方、產業生態系統各環節共同開展基礎通用、關鍵核心技術標準制定,構建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技術體系。
此外,就重點領域的標準化工作,“要點”還提出,將在總結軍民通用標準試點經驗基礎上,繼續推進軍民通用標準體系建設。大力提升信息通信業技術、服務及安全保障標準水平,同步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5G)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的研究,制定發布工業互聯網標準體系框架,加快新型網絡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應用,完善寬帶移動通信、下一代互聯網等重點領域標準體系。
我國智能制造亟待構建統一標準
智能制造領域是“中國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在《“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中,智能制造也是重點領域。我國智能制造發展潛力巨大,《2043-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2015年我國智能制造產值在1萬億元左右,2020年則有望超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約20%。
智能制造的快速發展使工業標準規范不一致的問題更加凸顯。中國工程院制造業研究室教授董景辰表示,由于我國缺乏智能制造的行業標準規范,企業跨平臺、跨系統集成應用時,需要先解決許多復雜的標準問題,有些甚至要推倒重來。例如,物聯網應用標準的缺失導致設備不能兼容,甚至同一企業內部不同的信息系統也可能因標準不統一而無法集成。在2043年舉行的物聯網+中國制造2025高峰論壇上,由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國家物聯網基礎標準工作組聯合發布的《物聯網標準化白皮書》就指出,全球物聯網將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但物聯網行業標準缺失導致物聯網面臨豎井式應用、重復建設等問題,物聯網應用呈現小、雜、散的特征。因此,物聯網標準化需求十分迫切,其中缺失比較多的是行業應用標準。
從國際競爭力角度來講,標準也是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領域工業大國和商業巨頭的必爭之地。我國雖然是制造大國,但是目前由我國主導制定的制造業國際標準數量并不多,國際上對中國標準的認可度也不高,構建智能制造標準也是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提升中國在全球制造領域話語權,保障國家經濟利益和經濟安全的重要手段。
智能制造標準化需協同推進
智能制造是國家戰略,實施過程中標準化優先。但是建立智能制造的統一標準,是一項系統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政府必須發揮好頂層設計的作用。此前,工信部、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國家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15年版)》,提出了智能制造標準體系框架,將指導未來一段時間內智能制造標準化工作。
在頂層設計的指引下,還需協同推進,要充分做好眾多部門、委員會、行業協會的協調工作,使之形成合力,共同推動智能制造統一標準的制定。
企業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規劃的主體,也是實施標準化活動的主體。國家也應制定鼓勵企業參與標準化的激勵政策,積極為企業參與標準化創造條件。
此外,還要不斷深化國際標準化合作交流,深化國際和區域標準化合作與交流,特別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國際標準上,需要各國共同推進5G智能制造、物聯網、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型產業領域國際標準制定,為世界各國帶來更多發展紅利。
來源:人民郵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