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7月20日電(記者陳芳、余曉潔)國務院近日印發我國第一個人工智能規劃——《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規劃,對人工智能發展進行了戰略性部署,確立了“三步走”目標,力爭到2030年把我國建設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三步走”是:到2020年,人工智能總體技術和應用與世界先進水平同步,人工智能產業成為我國新的重要經濟增長點,技術應用成為改善民生的新途徑;到2025年,人工智能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人工智能產業成為帶動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我國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
成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創新中心,意味著我國人工智能產業競爭力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智能經濟、智能社會取得明顯成效,為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經濟強國奠定重要基礎。
“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加速向制造業等行業滲透,來推升新經濟,向智能化加速躍升。”科技部部長萬鋼說。
人工智能,這個誕生至今已有60多年的概念,正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推動下深刻改變人類生活。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新一代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表示,“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時代正在到來,而“智慧云制造”是云計算在制造領域的落地和拓展,是實施“中國制造2025”和“互聯網+制造”行動計劃的一種智能制造模式和手段。
專家和人工智能業界普遍認為,人工智能的發展正進入新階段,呈現出深度學習、跨界融合、人機協同、群智開放和智能操作等特征。與所有顛覆性技術一樣,新一代人工智能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因此需要統籌謀劃、科學引導。
多年來,國家科技計劃持續支持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研發,并取得重要進展。應該看到,我國人工智能整體發展水平與世界領先國家相比仍存在差距。比如,缺少重大原創成果,在基礎理論、核心算法以及關鍵設備、高端芯片、重大產品與系統、基礎材料、元器件、軟件與接口方面差距較大;科研機構和企業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缺乏系統超前研發布局;尖端人才遠不能滿足需求。
規劃要求,以加快人工智能與經濟、社會、國防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能力為主攻方向,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把握人工智能技術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征,堅持人工智能研發攻關、產品應用和產業培育“三位一體”推進,全面支撐科技、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
針對薄弱環節,規劃強調,一方面將構建開放協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創新體系,從前沿基礎理論、關鍵共性技術、創新平臺、高端人才隊伍等方面強化部署;另一方面,培育高端高效的智能經濟,發展人工智能新興產業,推進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人工智能創新高地。
人工智能技術也是一把“雙刃劍”,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沖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系準則等問題。專家建議,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地發展。
新聞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