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是新一輪產業變革的重要方向和推動力量,對于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十三五”期間,隨著萬物互聯時代開啟,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也將保持高速發展勢頭,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
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服務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各環節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物聯網領軍企業。同時,逐步形成了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從全球物聯網產業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在未來幾年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十三五”末期產業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
今年產業規模
將達到萬億元級
物聯網正加速滲透到生產、消費和社會管理等各領域,聯網設備規模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萬物互聯時代正在到來。我國高度重視物聯網產業發展,《物聯網“十二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物聯網發展的九大領域,目標到2015年,我國要初步完成物聯網產業體系構建。
在2013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國家標準委等多部委聯合印發《物聯網發展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5)》包含了10個專項行動計劃,隨后各地組織開展2014~2043年國家物聯網重大應用示范工程區域試點。2014年5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和信息化部2014年物聯網工作要點》,為物聯網發展提供了有序指引。
2017年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物聯網分冊(2043-2020年)》(簡稱《物聯網分冊》),提出產業規模突破1.5萬億元的發展目標,并制定“強化產業生態布局”等重點任務。
在國家高度重視和推進下,中國的物聯網產業將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新的動力。移動互聯向萬物互聯的擴展浪潮,將使我國創造出相比于互聯網更大的市場空間和產業機遇。《物聯網分冊》指出,2015年年底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已達7500億元,整個“十二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到25%。我國機器到機器連接數突破1億個,成為全球最大市場,占全球總量31%。
“十三五”期間,隨著萬物互聯時代開啟,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也將保持高速發展勢頭,預計2017年產業規模將達到萬億元級。當前我國物聯網企業更多集中在感知層和傳輸層,隨著物聯網在各領域融合應用不斷深化,產業重心將向軟件和數據服務方向轉移。
從全球物聯網產業總體發展趨勢來看,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在未來幾年有廣闊的增長空間,“十三五”末期產業規模將突破1.5萬億元。
多年來,各地方政府也積極營造物聯網產業發展環境,以土地優惠、稅收優惠、人才優待、專項資金扶持等政策措施推動產業發展,并建立了一系列產業聯盟和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江蘇省和無錫市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中國物聯網研發中心,集聚產業鏈上40余家機構的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成立。上海近年來僅市級財政支持物聯網技術研發、產業化、應用示范和公共服務平臺類項目超過150個,支持金額超過3億元,通過政策引導,帶動社會資金投入50億元。
已形成四大區域
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
近幾年來,我國物聯網產業規模高速增長,產業布局加快成形,現已逐步形成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區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空間格局。各區域產業集聚各有特色,物聯網應用發展各有側重,產業領域和公共服務保持協調發展。
其中,北京-天津、上海-無錫、深圳-廣州、重慶-成都等城市成為環渤海、長三角、泛珠三角、中西部地區等四大區域集聚發展的核心,無錫、杭州、福州等成為全國物聯網發展的領先城市。
各產業集聚區相互獨立、各有特色,匯聚一批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產業鏈逐漸完善,研發機構和公共服務等配套體系基本完備。環渤海地區成為中國物聯網產業重要的研發、設計、設備制造及系統集成基地,關鍵支撐技術研發實力強勁、感知節點產業化應用與普及程度較高、網絡傳輸方式多樣化、綜合化平臺建設迅速、物聯網應用廣泛,形成較完善的物聯網體系架構。
長三角是中國物聯網概念的發源地,憑借該地區在電子信息領域深厚的產業基礎,長三角地區物聯網產業發展主要定位于產業鏈高端環節,從物聯網軟硬件核心產品和技術兩個關鍵環節入手,實施標準與專利戰略,形成全國物聯網產業核心,促進龍頭企業的培育和集聚。長三角在芯片、傳感器等物聯網產業的基礎環節具有較強產業積淀。無錫截止到2015年年底列入統計的物聯網企業達到1171家,營業收入突破4388億元,增幅連續三年超過30%。
泛珠三角地區是中國電子整機的重要生產基地,電子信息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成熟。在物聯網產業發展上,泛珠三角地區圍繞物聯網設備制造、軟件及系統集成、網絡運營服務以及應用示范領域,重點進行核心關鍵技術突破與創新能力建設、著眼于物聯網創新應用、物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以及鄉鎮信息技術應用等方面重點推進。
中西部地區各重點省市紛紛結合自身優勢,布局物聯網產業,搶占市場先機。湖北、四川、陜西、重慶、云南等中西部省市依托其在科研教育和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以及RFID、芯片設計、傳感傳動、自動控制、網絡通信與處理、軟件及信息服務等領域較好的產業基礎,構建物聯網完整產業鏈條和產業體系,重點培育物聯網龍頭企業,大力推廣物聯網應用示范工程。
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
初步建立
如今,從“中國制造2025”到“互聯網+”,都離不開物聯網的支撐。物聯網已被國務院列為我國重點規劃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家政策帶動下,我國物聯網領域在技術標準研究、應用示范和推進、產業培育和發展等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初步形成包括芯片、元器件、設備、軟件、系統集成、運營、應用服務在內的較為完整的物聯網產業鏈,各環節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的物聯網領軍企業。
我國互聯網領域和傳統行業領域巨頭瞄準物聯網蘊藏的巨大產業價值,快速切入并不斷加大投入,成為驅動產業增長的新興力量。阿里巴巴、騰訊、百度等互聯網企業大力發展物聯網平臺服務,并與傳統行業領軍企業展開合作,多種手段進軍物聯網市場。當前,阿里智能已有100多個生活品類達到智能化,成為全球儲量最大的智能硬件平臺;百度天工專注工業物聯網,在工業、能源、物流等行業領域形成一批解決方案;騰訊物聯云平臺已吸引5000個合作伙伴加入平臺實驗,推動消費和工業領域智能產品和解決方案研發。
電信運營將NB-IoT作為搶占未來物聯網市場的重大機遇,全力推進規模組網,并圍繞平臺全力拓展行業領域應用。以中國電信為例,截止到2017年4月已建設超過15萬個NB-IoT基站,并提出將圍繞平臺為終端制造商、應用開發廠商提供完整開發環境,深耕9大應用領域和3000個大客戶。
我國通信設備商在全球范圍內具有較強競爭力,也積極展開物聯網產業生態布局。華為提出“1+2+1”的物聯網戰略布局,推出OceanConnect平臺、LiteOS等實現平臺、操作系統、芯片等物聯網關鍵環節布局,與制造、能源、交通等領域企業展開廣泛合作,共同打造開放的物聯網產業生態。
在裝備制造、家電制造等傳統行業領域,三一重工、海爾等領軍企業相繼推出根云、U+等云平臺,一方面與互聯網企業等積極展開合作,另一方面向行業內合作伙伴開放自身資源和能力,著力打造工業物聯網產業生態。大量傳統行業巨頭以并購重組等方式,在資本市場布局物聯網產業。據報道,我國A股已有84家公司切入物聯網領域,市值超過1.37萬億元。
來源: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