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是中國節能服務產業飛速發展、走向成熟、成就輝煌的5年。作為既屬于戰略性新興產業又屬于科技服務業的節能服務產業,從“十一五”期末的起步階段,發展到“十二五”期末的最具市場化、最具成長性、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朝陽產業,不僅在中國節能技術應用和節能項目投資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而且對推動節能改造、減少能源消耗、增加社會就業、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更成為中國轉變發展方式、經濟提質增效、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之一。
“十二五”期間,在政策給力、企業努力、平臺得力的大環境下,充滿活力、特色鮮明、規范有序的節能服務市場初步建立,節能服務從業隊伍快速壯大、節能服務產業規模穩步增長、節能服務綜合能力顯著提升、節能服務融資渠道持續開闊、節能服務體系構建日臻完善,合同能源管理已然成為用能單位實施節能技術改造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這五年,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不僅有多彩的一面,也有起伏跌宕的一面。“十二五”前期,在政策給力的良好環境下,節能服務產業迅猛發展,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資不斷攀升;“十二五”后期,面對著經濟形勢持續低迷、能源價格低位徘徊的“雙重影響”,節能服務產業面臨種種障礙和困難,迎難而上,保持了穩中有增的態勢,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總數達到5426家,行業從業人員達到60.7萬人,總產值突破3000億元,年均增長率為30.19%;累計投資額3710.72億元,相應形成年節能能力1.24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億噸。
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斷發展創新
合同能源管理作為一種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減排的服務機制,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大力宣傳和有力推行,讓廣大用能單位普遍知曉,其以節能效果為基準的定價原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在不斷傳播的同時,其內涵和外延也不斷地豐富和發展。
在節能效益分享型、節能增量保證型、能源費用托管型、融資租賃型的基礎上,節能服務公司根據節能技術、融資渠道和目標客戶的具體情況,不斷分析總結、吸納創新,構建最適合的商務模式開展節能服務,不斷豐富和發展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內涵和外延。“十二五”期間,節能服務公司圍繞合同能源管理的核心點,與BT(建設—移交)、BOT(建造—運營—移交)、BOOT(建設—擁有—經營—轉讓)、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EPC(工程總承包)等多種商務模式相結合,取其優勢,針對不同客戶構建最佳商務合作模式,得到了很好的應用效果。
二、節能服務從業隊伍快速壯大
“十二五”是中國節能服務從業隊伍蓬勃發展、愈發專業的五年。到“十二五”期末,全國從事節能服務業務的企業總數達到5426家,比“十一五”期末的782家,增長了近6倍;行業從業人員達到60.7萬人,比“十一五”期末的17.5萬人,增長了近2.5倍。由此看出,超過80%的節能服務公司是在“十二五”期間成立或轉型開展節能服務業務,超過43萬人在“十二五”期間加入節能服務產業大軍。
節能服務從業隊伍持續壯大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伴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的持續傳播和產業優惠政策的不斷發酵,吸引了一大批國內外知名公司的積極參與,他們從能源供應、房地產業、科研院所、工程安裝、設備銷售甚至媒體等傳統行業向節能服務產業延伸,紛紛組建專業化的節能服務公司。二是伴隨著企業的不斷成長、服務的不斷延伸、項目的不斷增多,企業的崗位需求也急劇增加,不斷地吸納優秀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其成為節能服務公司保持核心競爭力的根本。
三、節能服務產業規模穩步增長
“十二五”期間,節能服務產業保持連續五年持續增長,是中國采用市場機制推動全國節能減排的重要力量。據統計顯示,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10年的836.29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3127.34億元,年均增長率為30.19%;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0年的287.5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1039.56億元,年均增長率為29.31%;“十二五”累計合同能源管理投資3710.72億元,形成年節能能力1.24億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1億噸。
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在“十二五”期間呈現“先揚后抑”的態勢。前3年,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同比增長均在30%以上。其中2011年,節能服務公司總產值同比增長49.5%,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同比增長43.45%,這均有賴于2010年中央出臺給力的扶持政策。后兩年,受經濟形勢持續低迷、工業企業開工不足、能源價格低位徘徊等因素影響,節能服務產業發展仍然穩中有增,但增速明顯放緩。
2014年,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和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同比增長分別為22.95%和29.43%,2015年為17.99%和8.43%。2015年是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同比增長首次低于10%的一年。
節能服務產業發展呈現以下主要特點:
一是工業領域仍是拉動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增長的最主要動力。“十二五”期間,工業、建筑、公共設施三大領域對總產值的貢獻率分別為70%、21%、9%。節能投資方向仍然以工業領域為主,建筑和公共設施領域呈現快速增長的勢頭,且單體項目投資額有較大提高,尤其是公共設施領域的項目,如集中供熱供汽、天然氣冷熱電三聯供、光伏發電等能源服務項目。
二是北京及東部沿海地區仍是節能服務產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引擎。東部地區節能服務公司占全國總數的2/3,對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貢獻率超過70%。
三是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不斷增加,涌現出一批引領產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龍頭企業。
四、節能服務綜合能力顯著提升
隨著節能減排工作的深入推進,節能服務公司不斷優化隊伍結構,提升團隊整體素質;不斷加大節能技術研發創新力度,增強自身技術水平;不斷創新商務模式,構建最佳合作方式;不斷拓展服務領域,保持增長后勁。節能服務公司銳意進取、積極探索,朝著正規化、專業化不斷前行,從根本上明顯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節能服務整體水平。
(一)節能服務專業化建設不斷加強
節能服務產業發展的成功經驗表明,擁有一支優秀的專業團隊是節能服務公司持續健康發展的核心。“十二五”期間,節能服務公司愈發重視專業團隊的打造,更加注重行業內企業發展經驗、項目運作心得、節能技術應用等方面的交流和互動,更加注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經理、財務經理、節能量評估師等方面的人才培訓,有條件的企業針對自身情況邀請權威專家開展專業內訓,提升團隊整體素質和專業水平。
(二)節能服務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節能技術是節能服務業務開展的核心,具有技術創新能力不僅可以使節能服務公司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行業領先地位,更為推動節能產品更新換代、推動產業升級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據統計,“十二五”期間全國節能服務公司共獲得專利、軟件著作權1.4萬余項,獲得國家和地方創新成果獎勵的項目1200余項。
(三)節能服務領域進一步拓寬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服務于既有建筑、工業企業、道路照明等領域節能技術改造項目的同時,在新建項目、分布式能源、太陽能光伏、生物質利用、瓦斯發電、港口游輪、西氣東輸等領域不斷拓展。
五、節能服務融資渠道持續拓展
隨著國家政策導向的日益明晰和節能服務產業連續數年的持續增長,各類金融機構的進一步認可、各種融資手段的有機結合、節能服務公司商務模式的創新、節能服務產業內部資源的高效整合,使節能服務公司在融資方面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開創節能服務產業投融資全新局面。“十二五”期間,銀行信貸、融資租賃、企業債、上市及增發等方式融資超過1500億元。
(一)能效信貸規模持續擴大
在銀監會《綠色信貸指引》和《能效信貸指引》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銀行結合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前期投資大、合同期長和節能服務公司輕資產、無抵押的特點,不斷研究創新金融產品。如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向節能服務公司全面推出覆蓋綠色產業鏈上下游的“五大板塊、十大創新產品”和《共創未來綠色金融綜合服務方案2.0》;北京銀行針對節能服務公司,力推金融服務拳頭產品“節能貸”,解決企業“輕資產、融資難”的問題。據統計,北京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興業銀行、民生銀行、招商銀行、平安銀行、中國郵儲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國家開發銀行以及上海銀行、南京銀行、寧波銀行、日照銀行等全國性及地方性銀行支持的節能服務公司超過1200家,累計發放各項貸款超過1000億元。
(二)企業并購重組熱潮不斷
并購重組為資金實力較強的公司快速進入節能服務產業和提升節能服務能力創造了條件。上市公司依托資金優勢和良好的融資渠道,或兼并擁有優秀節能技術的企業提升綜合節能服務水平,如深圳達實智能股份有限公司并購上海騰隆變配電設備管理有限公司,延伸綠色公用工程業務,拓展節能集成業務;或入股擁有市場份額的企業擴展新的服務業務,如天壕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購北京華盛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縱向拓展清潔能源業務;或通過并購和分拆業務方式構建子品牌,如北京神霧環境能源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并購上市公司天立環保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并無償受讓“熱裝式節能密閉電石爐”相關專利及其工藝包,打造電石領域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
(三)組建節能基金方興未艾
“十二五”期間,中國節能環保產業基金、廣東粵財節能環保創業投資基金、中能綠色基金、河北省節能環保產業股權投資基金、山西省節能環保創業投資基金、南京合同能源管理基金、宜興節能環保創業投資基金、無錫市合同能源管理項目貸款風險池資金等各類基金先后組建和運營,創新了節能環保投融資機制,豐富了節能融資渠道,有效促進了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
(四)多種融資渠道助推企業發展
融資租賃、股權交易平臺、私募債等持續加大對節能服務公司的關注,新三板、未來收益權質押、碳債券、節能量交易、碳交易、互聯網金融等新的融資方式為節能服務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加速推動了節能服務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
“十二五”期間,登陸“新三板”的節能服務公司共計155家,通過增發累計募集資金超過100億元。“天壕普惠”和“碳銀網”等互聯網金融平臺的搭建,通過整合產業、金融、互聯網優勢資源,將為節能服務產業提供更加便捷的融資渠道。
六、產業聯盟共享平臺層出不窮
產業聯盟的有效構建,不僅減少同類企業的無序競爭,而且實現互相間的整合與合作,實現整體作戰、合作共贏。“十二五”期間,產業聯盟不斷應運而生。
一是以合作為目的構建聯盟。發揮聯盟成員間資源和能力互補優勢,共同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如上海合同能源管理企業聯盟、湖南省節能服務產業聯盟、陜西節能服務產業聯盟等。
二是以技術為核心構建聯盟。促進聯盟成員間自主創新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如電機及系統節能技術創新產業聯盟、 深圳市三網融合節能技術創新聯盟、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節能與新能源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國家紡織產業節能減排技術支撐聯盟等。
三是以產業為主線構建聯盟。通過聯盟凝聚產業鏈上下游資源,促進成員企業之間的協作、創新與聯動,進而提升節能服務產業的技術、融資和商業創新能力。如中關村現代節能服務產業聯盟、中國節能環保金融聯盟等。
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
孫小亮 王玨旻 何定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