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2月21日中國新聞社主辦的“國是論壇2017年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發表了題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制造強國建設”的演講。
在辛國斌看來,中國制造業發展仍然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此外,他在演講中著重提及,一些關于中國制造2025的誤解。他說,某些國外機構對我們實施中國制造2025提出了一些質疑,比如認為我們要搞國產化替代,對外資企業采取歧視性政策,通過政府干預等非市場化行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等等。辛國斌指出,中國一直對于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也將一如既往歡迎各類企業參與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共享發展成果。
以下是辛國斌演講實錄:
今年10月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對新時代黨和國家各項事業做出了全面部署,開啟了中國新時代復興的新航程,本屆年會以新時代、新經濟為主題,探討未來經濟發展的新趨勢、新路徑、新模式。共商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大計,這是一次重要的思想交流活動。對于深入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具有重要意義。
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歷史上先后稱雄世界的大國無疑不是靠制造業實現經濟的騰飛與崛起,15、43世紀的西班牙、葡萄牙的崛起,歸結于世界最大的造船業,18世紀的英國依靠采礦、紡織、鋼鐵等工業贏得了世界工廠的美譽,日本能從二戰的廢墟中迅速恢復,也得益于汽車、工程機械、電子、電器、化工等領域的快速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建立起了完整的工業體系,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綜合國力不斷增強,近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制造業頂住了下行壓力,保持了平穩增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也成為全球制造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世界大國的興衰史和我國制造業發展歷程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制造業就沒有國家的強盛和民族的繁榮,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正處于一個新的關鍵時期,之所以新,主要在于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正在興起。
全球經濟正處于大變革、大調整階段。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環境和動力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以制造業加速融合,網絡化協同創新成為大趨勢,智能制造引領生產方式變革,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蓬勃興起,全球制造業創新體系、生產方式和發展形態發生深刻變化。
順應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發達國家紛紛實施再工業化戰略,利用人才和技術優勢,加緊在中高端制造領域搶先布局,立足繼續保持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發展中國家憑借資源和勞動力成本優勢,積極打造中低端制造領域的比較優勢,成為傳統制造業新的承接地,全球制造業發展格局正在發生著這些深刻變化,使我國制造業面臨中高端受壓和中低端受擠的局面,關鍵原因在于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但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和問題比較突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自主創新能力弱,關鍵核心技術與高端裝備對外依存度高,以企業為主體的制造業創新體系不完善,無效和低端供給過多,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不足,整體處于全球產業價值鏈的中低端,工業基礎能力弱,中國制造面臨缺心少魂的局面,產品在質量安全性,穩定性和一致性等方面與國外產品差距明顯,缺乏世界知名品牌。
與此同時,制造業發展中的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發展環境有待優化,資本脫實向虛現象突出,資源環境約束趨緊,融資難仍然是中小微企業面臨的突出難題。人才隊伍特別是高端人才,高技能人才不能滿足制造業創新發展的需求。
綜合判斷,我國制造業發展仍然處于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但內涵已發生深刻變化,如不抓緊,窗口稍縱即逝,同時也是一個矛盾凸顯期,一些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進一步顯現,國際格局劇烈變動,競爭進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