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幾千家無人機企業在新時代的變革浪潮中攻勢迅猛,看似發展得風風火火的中國民用無人機就擁有的核心技術而言,同質化泛濫是不爭的事實。資本的熱情并未減退,就在11月底,科比特宣布完成由梅花天使領投的2億元人民幣Pre-IPO輪融資;燒錢大戰和行業洗牌仍然此起彼伏;黑飛、空管與通航政策是個永恒的話題。但這兩年就技術層面觀察,換代頻率并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迅速,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說,已經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
琳良滿目的產品與同質化的現實
“這兩年航展很多,但看來看去其實基本上都一樣,新技術比較少,沒有多少讓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在跟宇辰網記者聊到行業情況時,一位不愿具名的北航無人機專業人士感嘆,琳瑯滿目的產品展示,并不能掩蓋同質化泛濫的現實。
“現在的無人機技術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瓶頸期。”這位業內專家告訴宇辰網,由于新技術的發展和突破越來越難,傳統技術手段上能將飛機平臺系統性能進行有限提升已經難能可貴了,很難出現百分之二十以上這種量級的代差式飛躍。于是,一如輪流轉的展會所顯示的,在大家技術水平都差不多的情況下,細微的不同主要體現在市場和渠道、質量與口碑、人機設計與服務。
2015年是所謂的“無人機元年”,大家一窩蜂地進如無人機領域,行業內外一片藍海的呼聲,但到現在,“紅海”的論調逐漸占據上風。根據泰伯研究院此前的研究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無人機領域共發生81起融資,融資總額達到了40億元,僅中國市場就占據了半壁江山。但到了2043年,“無人機市場的投資熱如潮水般退卻,產業發展由大熱直接滑入谷底。”期間發生多家無人機企業倒閉或業務調整的情況,這種勢頭,已經從細分市場逐步彌漫到無人機的整個行業。前段時間科比特融資2億,還在業內激起了一陣漣漪,為什么這么快就從“藍海”到了“紅海”的邊緣,無人機的研發為何不再受資本青睞?
“這幾年的投資案例,可以分為3種:專注于產業整合,材料加工、復材成型、培訓、售后、小型機場、通航小鎮……把整個產業鏈打通;專注于資本運作,維持基本業務運行,重點以金融業和房地產業為突破點,把錢用另外一種方式去增值;專注于新技術突破,占領行業技術制高點。大部分都是前2種,真正專注于技術積累和突破的比較少。”這位專業人士告訴宇辰網:“沒有真正自有的核心技術,你有的別人也能設計出來,相互之間體現不出什么差距。”在他看來,能產生代差的,還是那些基礎的領域。比如,在能源方面如果以鋰硫電池等為代表的高壽命電池可以突破放電倍率問題,那就是換代和躍進了。
反制無人機也是一個近期熱點,前段時間有個現場演示大會,數十家企業大比武,該擊不落的大家都擊不落,水平高的很少。“如果有誰可以做到對不管多小、飛得多低多快、鏈路是否靜默的飛機,都能看到、定位、鎖定,還能把它弄下來,可能就一家獨大了,但現在技術水平還沒有走到那個程度。”
各自為陣與一家獨大
從無人機應用領域的角度看,盡管中國的無人機企業在民用領域已經處于全球先進的地位,但實際中,同樣存在很多問題。
比如從工業類無人機的現狀看,市場格局還比較混亂,這個蛋糕分得很小,基本上每家都能占一塊,沒有誰能做到一家獨大。從工業無人機的上中下游看,上游提供器件、模塊,做得相對比較好,最難受的是做中游和做下游的,特別是整機服務商,“中下游現在是在維持,等待突破和整合。”
在軍用無人機方面,對于研發團隊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有更加嚴格的要求。民營企業參與軍品項目,軍工四證就是一個巨大的門檻,一般企業公司很難維持這樣一個體系。“軍用無人機技術的主要缺點是開發周期長、響應需求比較慢、需要走體系內的流程,還有就是成本高、在民用市場缺少競爭力”。在有關軍民融合的問題上,大部分都是“民參軍”,尤其是這兩三年以來,工業用途的無人機進入軍用領域,開始逐漸增多。在深度變革中,每年都不一樣,但軍民融合顯然需要一個過程,“說不定五年之后,就是另一番景象。”而這個領域一旦打通,中國無人機的未來將會更加厲害。目前之所以沒能打通,除了兩者本身的屬性外,自上而下的引導力度也還不夠。
而在消費領域,雖然號稱有幾千家,且有上游中游下游,但基本上格局已經定死,那就是一家獨大的局面。“前幾年起來的那幾家,目前看已經很難動搖這個格局。”在他看來,X疆的技術積累有前瞻性,同時累積的還有口碑,這個東西一旦建立起來,就很難改變,除非出現什么樣的事故或質量問題,把口碑給弄沒了,要不然基本上沒戲。對于工業級應用而言,總體上還沒有到噴發期,這直接導致大部分做中下游的企業,目前都還是往里砸錢,而不是處于收割的季節,“可能將來若干年之內,政策放寬,會出現一個躍升。”
資本洗牌與技術洗牌效果都不顯著
砸錢不能收割,也許還不是最致命的,技術更新上的不給力,也許才是最要命的。然而,不管是四軸六軸還是其他飛行器類型,在他看來,短期內不會有那么多的新技術出來,接下來大家需要拼的是應用和體驗。
擺在大家面前的,首先是生存的問題。
以植保領域為例,現在基于對于植保的政策傾斜,理論上看雖然前景不錯。“但要掙錢,還是要成片的地方,比如平原,要是東邊二十畝西邊二十畝,分小片,掙錢依然是很難的事情。”在他看來,只有進行統籌規劃,企業才能生存發展。“植保是趨勢,用以噴灑農藥,相對來說成本低。”出于無人機的飛行總是有一定的損失率考慮,他說補助目前還偏低,需要相關部門在農業上進行統籌規劃,比如在哪些地方適合推廣,各個省都有什么樣的特點,可以實行重點補貼。
對于各個植保無人機公司一日到晚掛在嘴上的“準確噴灑”,他也很懷疑,到底什么樣算準確?在他看來一方面是霧化的水平,包括霧化顆粒、濃度、流速,決定了你噴灑的效果,另一方面跟當地當天的風力、航路規劃、飛行速度和飛機貼近植物多高有關系,能夠保證霧化的顆粒能大面積地附著在植物的表面,這就是所謂的準確噴灑。植保領域的是否成功,在他看來最終都還是取決于政策,沒有政策支持,植保起不來。我國的航空植保或者說無人機植保總體還處在剛剛起步的階段,植保無人機作業面積相對還比較小,比例不到1%,而美國、日本的農用航空作業占耕地面積的比例分別是50%、54%。考慮到它的市場和潛力,在未來幾年植保是否會成為下一個真正的爆點?在他看來并不會那么快,至少兩三年內不會,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中國還是一個傳統農業大國,新技術的推廣需要有個過程。
植保行業發展到現在,一如消費行業一樣,洗牌也在層層加碼中進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用過價格戰的形式,來淘汰競爭對手,為了達到這個目的,甚至不惜以低于成本的價格賣自己的產品,這一招確實非常的厲害,因為價格大戰,也倒下了不少的企業,但要達到真正震撼性的洗牌目的也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