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左三)和企業干部職工們反復回味總書記考察調研時的情景,激動的心情溢于言表。
徐工,我國裝備工業標志性品牌,溯源于1943年許世友將軍麾下八路軍魯南第八兵工廠;上世紀50年代,我國第一臺工程起重機在徐工誕生;今天,徐工移動起重機產銷量已多年全球第一。作為中國企業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一面旗幟,徐工多年堅守主業,矢志登頂,全力做強工程機械主業,始終位居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1位,成為躋身全球工程機械行業前10強的惟一中國企業。徐工將不負習總書記的殷切期望,按照習總書記“特別要抓好創新驅動,掌握和運用好關鍵技術”的要求,堅守創新,奮發有為,精心打造一個“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超級移動式起重機作為徐工的王牌產品之一,在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進程中,已經成為徐工成就大國重器和國家砝碼中流砥柱的強大支撐。
擔大任:履行強國使命
超級移動起重機被工程裝備行業公認為是科技含量最高、研發難度最大的產品之一,被譽為世界工程機械技術“珠峰之頂”。秉承擔大任、行大道、成大器核心價值觀的徐工人,按照“技術領先、用不毀”的徐工行動金標準,在國家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下,全力推進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以十年磨一劍走過了國外近半個世紀走過的超級起重裝備創新之路,完全替代進口并打破跨國公司對國際市場的壟斷,使中國與德國、美國一起成為世界上僅有的3個能夠自主研發制造千噸級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國家,創造并保持了全球第一吊4000噸級大型履帶起重機、2000噸級大型全地面起重機的世界紀錄,技術性能、質量可靠性指標全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使中國超級移動起重裝備站上了世界之巔。
為突破超級起重裝備技術最后10%的登頂難題,徐工建立了“核心技術研發引導技術發展、科研與產業互為支撐、卓越質量與標準化管理保實施、促績效”的創新體系與機制:依托企業60年起重機產業積累和徐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專業研發力量,投入15億元重點建設了十大試驗室,在德國、美國、巴西建立了三大海外研發中心,還建設了占地860畝的整機綜合試驗場,創建了“高端工程機械智能制造國家重點實驗室”;形成了強大的項目激勵機制,徐工3次將該超級創新工程及攻關的系列產品評定為集團級重大創新項目一等獎,3次分別給予1000萬元重大獎勵,吸引了200多位中外技術專家、100多位高級技師等世界智慧群體十年磨一劍地聚焦于項目攻關;以數輪投入超30億元持續技術改造建立了中國制造企業標桿水平的智能制造體系并獲全國質量獎、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的質量管控體系等;這些都為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從無到有、從有到強,到形成全球性能領先、應用領域最廣的100~2000噸級輪式起重機、200~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系列世界級產品群奠定了堅實基礎。
美國《外交政策》雜志寫道:“徐州是徐工總部所在地,這里生產著世界最大的履帶式起重機,起重能力4000噸,相當于60輛M1Abrams主戰坦克。”在中國,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以高性能、高適應性與高品質服務成為國內客戶的首選品牌,引領民族品牌全面取代國外產品,改變了全球移動起重機市場的競爭格局。目前,跨國公司已完全退出中國市場,其在中國并購的企業日趨式微,其在中國多年的高端市場優勢完全被徐工引領的中國企業替代;徐工在中國超級移動起重機市場占有率已突破60%,實現銷售收入106億元,其中出口20億元,實現利潤32億元。移動起重機全球市場占有率也已突破40%,成為全球超級起重裝備領域“塔尖上舞蹈”的新的引領者。
行大道:挺起強國脊梁
在中國工業史上,徐工曾有100多項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填補國內空白,挺起了民族工業脊梁,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就是其中的標志性創新工程。
70年來,徐工堅守產業報國,矢志率先破冰,創造無數第一,第一臺工程起重機、第一臺百噸級起重機、第一臺千噸級起重機……。
探尋徐工移動起重機60年創新發展光輝歷程可以發現:直到15年前,即歷經45年磨一劍之后,徐工真正具備了向壟斷全球高端起重裝備市場的跨國公司發起挑戰的實力。
1999年,正是徐工老國企改革脫困的艱難時期,剛接任徐工集團一把手的王民果斷決定:不管有多少包袱困難,都必須堅持走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產品戰略,把產品質量列為董事長一號工程,向“三高一大”全面進軍。從這時起,徐工開始了研發超級移動起重機的光輝歷程。
徐工機械總裁陸川說:“當年立項主要是搞125噸全地面起重機、150噸履帶起重機兩大百噸級產品攻關,這個目標2003年就實現了,當年出樣機當年銷售,打破了跨國公司全球壟斷。之后,先是300噸,接著是500噸、800噸,再接著是1200噸、2000噸,直至推出4000噸級全球第一吊,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過來,突破的全部是國產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每項重大技術裝備背后,都有數十項全新國際領先技術的攻關突破并全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整個創新工程項目總投入累計達44.6億元,獲發明專利566項,在全球15個國家布局專利181件;獲國家專利獎3項,制修訂國家標準19項、行業標準11項。隨著這些超級起重裝備的產品成熟和投入應用,徐工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徐工起重機械產業被工信部首批認定為我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
攻克全球行業七大核心技術難題。徐工自主創新解決了移動起重機大型化過程中的一系列技術難題,重點攻克了7大類關鍵核心技術,完全形成了超級移動起重機自主研制能力。歷經十年磨一劍的不懈努力,與德國、美國超級移動起重機產品技術相比,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在產品上形成“結構輕量化技術、多軸重載高速越野底盤技術”等4項國際領先技術和3項國際先進技術,這些技術都是我國原創、世界領先的重大創新。
突破高端核心部件瓶頸,對超級移動起重機來說,液壓系統、智能控制系統、動力系統等都曾是卡脖子的高端核心部件,缺少哪一件都無法實現整機交付。徐工聚焦高端核心部件瓶頸,解決國產元件配套“空心化”難題,相繼突破了高端智能控制技術、超大噸級液壓油缸、液壓閥,全球最大噸位2000噸級全地面起重機全車液壓油缸已全部由徐工液壓件公司生產配套;在此基礎上突破的徐工360噸大型礦用挖掘機液壓油缸已在澳大利亞力拓集團礦山無故障運行10000小時,躋身世界最頂尖產品行列;徐工與寶鋼共同解決了千兆帕級高強度鋼板瓶頸。
構建行業領先的智能互聯生態體系。徐工與阿里云公司攜手打造的行業首個工業云平臺,管理著包含起重裝備等44萬臺徐工設備整體開工率、運行數據、遠程運維診斷信息等,積累的大數據為國家經濟預測提供了重要的指數參考,為超級移動起重機研發創新提供了源頭數據支持。借助大數據分析應用,徐工G一代起重機做到把最佳性能布局在高頻使用工況上,實現設備節油15%的突破,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徐工智能制造已成為國家工信部認定的標桿企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原中科院院長路甬祥視察徐工后高度評價說:“徐工的智能制造不僅走在行業前列,在國內也屬于第一梯隊的引領位置。”
成大器:實現珠峰登頂
在超級移動起重機創新工程強大支撐下,2012年,徐工首次登頂全球移動起重機10強排行榜第一位,全球市場年均占有率超過40%,產銷量至今始終穩居全球第一,這一切凝結了幾代徐工人與中國起重機人的心血、追求和夢想。徐工董事長王民說:“中國裝備正從中低端產品向高端產品迅速邁進,從國內市場向全球裝備市場全面挺進,在激烈的競爭中拼出一條路。徐工人就是要在世界工程機械的最高峰上拼出自己的位置。”
超級移動起重機技術起源于德國,上世紀70年代德國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臺全地面起重機,讓移動起重機跨越百噸級的大型化技術變成現實。這項超級裝備技術德國人是世界之師,但今天徐工這個后起之秀已具“師夷長技以反超夷”之勢。
上世紀90年代初,徐工與德國利勃海爾聯合開發50噸全地面起重機。那時德國全地面起重機已做到300噸級,50噸起重機在他們眼中僅是臺小產品,在合作開發階段他們將圖紙、算法、甚至生產過程都向徐工技術人員毫無保留地展示。當時在參觀利勃海爾德國愛茵根工廠時,徐工技術人員看到有禁止拍照警示牌,就跟德國工程師商量是否可以拍照,德國老工程師牛氣地說:“你們拿攝像機全錄下來都行,就算拍下來也學不會。”
10年后,徐工推出了430噸、200噸全地面起重機,技術人員又一次來到利勃海爾考察,當拿出照相機時,外方老專家緊張地說:“你們要遵守規則,絕對不可以拍照!”
2006年,當徐工7臺100~400噸全地面起重機列陣于上海寶馬展會時,吸引了德國利勃海爾起重機事業部總裁弗雷細細觀摩,弗雷又專程赴徐州參觀了徐工工廠,離開時弗雷只說了一句話:“我好像回到了德國愛茵根工廠,我在中國真正找到了對手!”2009年,德國慕尼黑國際工程機械展更是改變一貫開放的姿態,對所有準備參會的徐工工程師集體拒簽。
今年4月,全球第一吊徐工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獲得了歐盟CE認證證書,意味著徐工超級移動起重機具備了進入世界移動起重機鼻祖德國利勃海爾、德馬格主場西歐發達市場資質;徐工今年與美國第四大租賃公司AHERN簽下的900臺設備租賃訂單中不少是起重機,都意味著在全球發達國家市場的這場超級起重裝備中國新生力量與歐美老牌強手的終極對決已拉開序幕。
徐工超級起重裝備超大型結構件吊裝世界紀錄還在不斷刷新:4000噸級履帶起重機和1100噸溜尾機協同已在山東、福建、寧夏等地,成功實現1500噸以上吊裝60余次,總吊裝重量達3萬余噸,創造了世界單臺移動起重機一次起吊2300噸的工程應用新紀錄;2000噸履帶起重機在核電施工領域表現搶眼,成功完成華龍一號核電示范工程關鍵構件吊裝;1000噸履帶起重機在多項重大工程中大顯身手,在荷載90%情況下將高達96米、重達650余噸深海導管吊接到200多米遠主結構件上,成功挑戰了海洋工程施工領域極限……
在國際市場,從巴西里約熱內盧奧運場館建設到卡塔爾世界杯主體育館施工,從世界最大的煉油廠項目尼日利亞Dangote煉油廠工程到印尼巴淡島全球造船基地施工,再到委內瑞拉國家住房保障工程建設等,到處都有徐工超級起重裝備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施工身影。徐工移動起重機在中亞、中東、西非與北非、澳洲與俄羅斯等“一帶一路”主要國家市場及巴西產銷量已居全球同行第一位;徐工幾十年也始終是解放軍軍用起重機的主供方;位居全球移動起重機10強排行榜第一位,鑄就了中國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的大國重器。
熟悉徐工的人都說徐工人身上有種一根筋精神,只要認定了是對徐工、對國家有利的事,只要認定了不管多高的創新超越目標,不管征程中遇到多大困難,都矢志不渝、堅決大膽地往前干。徐工的精神其實就是中國工業精神的體現,越是困難,越是迸發出萬眾一心、創新奮斗的強大力量,苦心鉆研,堅定突破,在艱難險阻中創新超越、歷煉成鋼;這樣一種精神奠定了中國工業的強大根基,挺起了中國成為工業制造強國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