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寧波制造”呈現出提質增效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1-10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實現利稅同比增長23.8%,其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1%;“3511”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均超過10%,汽車電子等細分產業增速超過30%。
在昨天上午召開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寧波市人民政府、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湖南省通信管理局等4家單位進行了大會交流發言。現將寧波市交流發言內容全文刊出,以饗讀者。
寧波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之探索與實踐
自去年6月成功獲批全國首個“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以來,寧波以“干就干成一流、做就做成極致”的要求,匯聚全市之力,積極先行先試,銳意探索創新,取得了積極的階段性成果,創新創業生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速優化升級,新舊動能轉換加快進程,產業競爭優勢不斷厚植,“寧波制造”呈現出提質增效發展的良好態勢。今年1-10月,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7%,實現利稅同比增長23.8%,其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33.1%;“3511”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均超過10%,汽車電子等細分產業增速超過30%。
一、科學謀劃,頂層設計
主動把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列為事關新時期寧波創新發展全局的“一號工程”,堅持高標準謀劃、高起點建設。一是強化組織領導。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各縣(市)區政府和近40個市級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推進并協調解決重大問題和共性困難。同時邀請并委托中國工程院、浙大等國內頂級院士、專家來甬把脈問診和咨詢指導,科學編制相關規劃和實施方案。二是明確主攻方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于寧波要與杭州唱好“雙城記”的指示精神,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立足并充分發揮自身比較優勢,確定了以智能經濟為主攻方向,著力構建“3511”現代產業體系,聚焦突破石墨烯等八大細分行業領域,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的戰略取向。三是完善政策體系。精心編制發布了“中國制造2025”寧波行動綱要、實施意見、若干意見等三大統領性文件,并細化出臺了15個產業類三年行動計劃,配套制訂了系列專項政策,構建了覆蓋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政策鏈、推進鏈等較為完善的“3+15+X”政策體系。圍繞支持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市本級財政共計集中統籌安排了150億元專項資金。
二、智能升級,夯實基礎
堅持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以推動“寧波制造”優化升級和提質增效為中心,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深入實施智能發展工程,創新制造模式,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一是大力推進智能化改造工程。“點”上:全面啟動規上企業三年智能化大改造工程,今年已累計實施“機器換人”等技改專項近3000個,推廣應用機器人1000余臺。“線”上:先后在汽車零部件、軸承等傳統優勢行業領域開展27個自動化(智能化)改造試點,示范帶動行業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已成功研制汽車底盤件內高壓成形等12條自動化(智能化)生產線,普及推廣企業百余家;試點企業生產效率平均提高95%,用工人數平均減少40%,產品不良率平均降低10%。“面”上:引導龍頭骨干企業加快建設數字化車間、智能化工廠,加速向工業4.0邁進,涌現出了寧波中銀電池“黑燈車間”等先進樣板,另有9個智能制造項目列入國家級試點示范。二是扎實推動“制造業+互聯網”工程。大力推進紡織服裝云、家電創新云等重點行業云平臺建設,積極培育一批提供個性化定制、上下游協同制造等服務的專業云平臺。其中,中小企業“一云通”平臺,已為40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云制造及數字化系統集成解決方案,今年入選國家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試點示范。三是積極推進實施“四基”工程。充分發揮釹鐵硼磁性材料、銅合金材料、模具、軸承等全國領先優勢,以強化基礎能力為核心,突出“鏈式”發展為方向,擇優篩選出“四基”產品439個、企業和平臺69個,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工程化、產業化突破,并積極鼓勵企業依托基礎零部件技術優勢,著力延伸產業鏈。目前,寧波已有中車超級電容器等10個項目入選國家強基工程,位居全國前列,并涌現出了寧波旭升從普通壓鑄模具生產商到特斯拉汽車零部件一級供應商成功轉變的優秀企業。
三、創新驅動,轉換動能
始終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致力于加快新舊動力轉換,夯實“寧波制造”智能發展的戰略支撐。一是加快高端創新平臺建設。緊緊圍繞八大重點細分行業,主動引入市場化機制,廣泛匯聚國內優秀資源,主動謀劃建設石墨烯、磁性材料、智能制造等制造業創新中心和新型產業技術研究院,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協同發展。目前,石墨烯制造業創新中心已獲批浙江省首批省級創新中心,正全力爭創國家級創新中心;引進成立了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芯國際微電子創新產業園、國家智能制造裝備質檢中心、工信部軟促中心、浙江機器人產業集團等創新載體。二是組織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市本級每年統籌安排2億元專項資金,聚焦關鍵核心技術研發和應用,精心組織實施石墨烯、新能源汽車等重大科技專項。現已建成全球首條年產500噸石墨烯生產線、首輛儲能式超級電容無軌電車,產出了全國第一爐超高純鈦。目前,寧波正在組織推進實施“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三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深入實施“3315計劃”、“泛3315計劃”和海外高端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并堅持以大平臺匯聚高端創新人才,全力推進“浙江千人計劃余姚產業園”、寧波新材料科技城等創新發展大平臺建設。目前,寧波已集聚了91名“國千”、274名“省千”人才,涌現出了江豐電子、激智科技等一批“國千”人才創辦的高科技上市企業。致力于建設一支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的勞動者大軍,推動高校課程設置與產業協同,先后建立了智能制造、紡織服裝等11所特色學院以及海天學院等14個校企聯盟。
四、強企興品,提質增效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著力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一是著力提升質量品牌。建立重點培育企業和產品培育數據庫,積極開展“三品工程”,推進全國知名品牌示范區和“浙江制造”品牌建設。目前,全市優勢產業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培育覆蓋率已達95%以上,順利通過“全國小家電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范區”。二是著力培育優質企業梯隊。建立重點企業培育服務工作機制,加大政策精準扶持力度,全力推進千億級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高成長企業-單項冠軍企業梯隊培育工程。目前寧波市已有15家企業(產品)入圍工信部單項冠軍示范(培育)名單。三是大力推動綠色發展。深化節能減排工作,推進實施綠色制造、“五水共治”工程,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及“低小散”整治力度。全年新淘汰落后產能企業180家,整治和淘汰“低小散”企業(作坊)1581家;鎮海煉化、寧波萬華2家企業入選工信部綠色工廠和綠色制造系統集成項目,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入選綠色園區。四是全面開展企業綜合績效評價。堅持“畝產論英雄”,全面推進企業單位資源綜合評價和結果運用。2043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畝均稅收28.7萬元/畝,同比增長18.9%;畝均工業增加值100.3萬元/畝,同比增長43.4%。
五、深化改革,優化生態
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方向,以體制機制改革為重點,加快促進要素高效流動和資源優化配置,構筑保障新體系。一是加強金融保障。積極開展金融支持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專項行動,推動產融深度對接,重構政策性融資擔保體系,探索完善銀政擔風險分擔機制,擴大制造業信貸規模。率先開展新裝備首臺(套)、新材料首批應用保險試點,首創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險種等保險產品。二是創新用地供給方式。明確全市每年新增用地指標35%用于工業。建立差異化供地制度,對“3511”產業相關產業實行最低價供地。積極推進彈性出讓、分割出讓等新型土地出讓方式,減輕企業用地成本。三是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提升政府服務效能。開展“大腳板走一線、小分隊破難題”抓落實專項行動和精準服務企業行動,破解企業發展難題。大力推進企業降本減負,在國內率先出臺“降本減負35條”,今年共計已為企業降本減負350多億元。
六、創新機制,統籌推進
著眼于確保各項試點示范工作任務落地見效,積極探索構建標準化推進機制。一是合同化明責。科學編制年度主要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分工,并由市政府與各區縣(市)政府和市級主要部門簽訂《目標責任書》,細化明確任務分工和目標要求。二是掛圖式作戰。繪制《工作推進作戰圖》,對重點任務進行解構,分別分類制定評價標準,對完成進度進行定量評估。開發建立試點示范城市建設專網和在線通報制度,在線實時跟蹤、實時評價和實時展示。三是標桿化推進。按照企業、區域、政策保障等不同層次,積極培育試點示范發展樣板,并充分發揮其標桿引領作用,加強典型宣傳,組織召開專題推介會,復制和推廣成功經驗。四是標準化評價。制定出臺《考核評價辦法(試行)》,實行分類細化量化考評。每月對主要工作完成情況進行統計公告,并以圖板形式在市級重大會議進行展示。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各項工作落地見效。
下一步,我們將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以更加奮發有為的精神面貌、更加創新進取的責任擔當,扎實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見效,努力為全國探索出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積極爭創“中國制造2025”國家級示范區,為建設“制造強國”貢獻寧波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