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南洋商報》報道,人工智能現在是不少國家投資的熱點話題。英國媒體稱,在2020年,有近85%的企業將會投資人工智能領域。
根據管理咨詢跨國公司埃森哲的分析報告,人工智能有望克服資本和勞動力等實體限制,開創新的價值與增長源泉,而這種前景對中國決策者來說很有吸引力。
這份報告指出,僅靠增加資本和勞動力,中國已無法復制過往的高速經濟增長;人工智能作為一項正在崛起的全新生產要素,有望變革中國經濟發展的基礎。埃森哲的分析認為,到了2035年,人工智能有潛力拉動中國經濟年增長率上升1.6個百分點。
目前,人工智能在許多行業中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在未來人工智能更將會深刻融入人類的日常生活。
都柏林大學計算機科學教授巴里史密斯曾指出:“數據對于人工智能的重要性好比人類離不開食物。”
因此,在現今更加數字化的世界中,數據的指數級膨脹正不斷促進人工智能的完善,也顯示出人工智能的計算優勢和信息處理優勢。
但是,人工智能會不會取代人類的決策?從發展本質來看,答案是否定的。
正如中國最大的獨立智庫安邦的首席研究員陳功描述,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只干兩件事:一件事情是開會,指的是決策;另一件事是編程,指告訴機器如何計算。
不過在應用層面,人工智能已在若干領域顯現出顯著的進展。戴姆勒奔馳公司已搶在10月底發布無人駕駛卡車;民航機自動降落已經測試完成,自動駕駛早已普及,都離不開人工智能;華爾街的基金和投行利用人工智能來進行交易已經普及;專用人工智能軟件的開發以及芯片都已普及。
這些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事實意味著,未來人工智能將在多個領域帶來產業巨變和拉動作用。這些領域包括:半導體芯片制造、設計、封裝產業;傳統制造業出現巨大的改造投資;機器人產業將出現巨變;全球航運界和航空界將出現巨變,人工智能將代替船長和民航機機長;資本交易出現巨變,這甚至將會改造資本的性質。
人工智能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已經越來越深地滲透到人們的生產、服務和生活。
我們也可以預期,在老齡化和勞動力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未來世界將面臨人工智能更大范圍的應用。
如果人工智能成為潮流化的產業要素,那么將對全球產業布局產生沖擊,由于成本下降,很多發達國家此前轉移的企業將會大規模地回歸本土。
此外,人工智能帶來的產業巨變也會產生“資本消化”的作用,因為要改造大量傳統產業環節,需要消耗掉大量的過剩資本。
人工智能正在逐步進入人類社會的生產和生活,未來將對諸多產業形成巨大的拉動和改造,還會消化資本,深刻地改變資本市場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