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類關系千家萬戶,如何分得更精準、“消化”得更高效?5月13日,在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全省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情況的報告后,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就居民生活垃圾分類處置開展專題詢問。13名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列席會議的省人大代表,與省政府及相關部門、有關單位負責人進行面對面提問交流。
目前,我省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階段性成效明顯:全省生活垃圾增長率從2016年的12.2%下降到2019年的0.7%,資源化利用率提高到85%,無害化處理率達100%,各項指標均居全國前列。
下午2時30分,專題詢問會開始。“我們在調研中發現,生活垃圾分類認知度、參與率和準確率還不高,如何從頂層制度設計上解決這些問題?”林健東委員第一個提問。省建設廳負責人介紹,要著重從4個方面破題,包括加快立法進程,進一步厘清各方主體職責邊界,規范單位、個人垃圾分類責任義務,強化剛性約束;完善生活垃圾收費制度;大力推廣各地行之有效的分類模式;加大垃圾分類知識普及,增強公眾垃圾分類意識,促進文明習慣養成等。
就“生活垃圾收費”的話題,徐偉金委員進一步提問,如何完善生活垃圾處理收費制度,通過價格手段促進垃圾分類和源頭減量?省發改委負責人說,我省從2002年起建立垃圾處理收費制度,目前年均收取的垃圾處理費占年垃圾收集、清運、處理環節支出的約25%。為更好發揮價格手段作用,我省將研究制定促進生活垃圾分類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的收費制度,指導各市、縣逐步推行按垃圾重量計費,支持試行生活垃圾分類差別化定價和基本量低價、超基本量加價等收費制度等。
“調研中發現,我省有的縣(市)還沒建設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個別在建項目進度滯后,影響了垃圾分類治理的總體成效。”田宇原委員直指不足。“末端處理設施是我省垃圾治理的弱項和短板。”省建設廳相關負責人不回避問題,并介紹說,今年全省將進一步加大處理設施建設力度,全年將建成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設施項目50余個,新增日處理能力兩萬噸以上,著力打造垃圾治理的浙江樣板。
對于有害垃圾帶來環境安全隱患的問題,公眾十分關注。唐睿康委員提問:如何做到有害垃圾準確投放、安全處置?省生態環境廳負責人介紹,2019年全省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有害垃圾為732噸,現有處置設施能夠做到及時處置。接下來,要建立健全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機制,實行閉環管理;推動處置設施種類更匹配、工藝更先進;完善信息化平臺,確保有害垃圾處置“無害化”。
下午4時許,專題詢問會進入隨機提問環節。
叢燕青代表通過舉手獲得提問機會:“廢舊家具等大件垃圾怎么做好分類處理?”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說,隨著生活水平提高,大件垃圾逐漸多起來,主要包括家具及家用電器和電腦、打印機等電子產品。目前全省共建有大件垃圾處理設施58個,今后將繼續推進大件垃圾回收利用處置工作,合理規劃大件垃圾堆放點、集散點布局,建立完善收運處理體系,既方便居民投放,又提高大件垃圾綜合回收利用水平。
在兩個多小時的專題詢問中,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人大代表們還圍繞綠色包裝推廣使用、垃圾回收利用、農村垃圾處理、生活垃圾分類立法、財政資金投入、科技促進等生活垃圾分類處置中的難點熱點問題提問。
省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將認真落實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和省人大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切實做好生活垃圾分類處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