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產品630件,用電76.6度,百件平均能耗為12.16度……日前,在位于路橋區新橋鎮的臺州市安安焊接設備有限公司內,女工張羽霞正在001號注塑機前作業。隨著注塑機電流的一次次脈沖,她的作業情況被“機器管家”實時記錄上傳云端。
“所有情況一目了然。”該公司辦公室主任周海鴻說,“我們的28臺設備,已有21臺接入工業互聯網平臺。”該公司正計劃實現“機器管家”全覆蓋,數據化管理讓他們有了擴大生產的底氣,公司近期就要再買10臺設備。
做優做強數字經濟,是路橋打造先進制造業、再創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新輝煌的頭號工程。近年來,路橋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為主線,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努力搶占制高點、厚植新優勢,取得了明顯成效。其自主研發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是提供企業數字化、工業可視化和數據資產化服務的區域性工業大數據平臺,并成為國家2019年制造業“雙創”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和工信部2020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
“我們可以精準研判企業的生產節拍,對能耗追蹤以及計劃報工、設備點檢等進行大數據分析及精細化管理。”臺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有限公司平臺運營主管梁瓊之告訴記者,截至6月19日,路橋已有382家小微企業為4837臺設備簽訂了服務合同。
在路橋,企業利用大數據做“加法”,增強核心競爭力的情形越來越常見。3月中旬,路橋區政府與華為通過“云簽約”的方式開啟“數字路橋”全面合作;5月31日,位于路橋的臺州市工業互聯網產業有限公司發布小微制造企業工業互聯網平臺通用要求團體標準。
“工業互聯網可是企業發展的‘硬核’武裝。”自去年引入智能制造實時數據管理后,路橋三鷗集團董事長周文華成了以數據為參考的“明白人”。
在三鷗車間,裝有“智能大腦”的設備互聯互通,根據指令運行、待機,消除無效開機時間。在云平臺上,結合先進算法,這些數據被深度挖掘成產品品質穩定性、百萬分之不良率、每日財報、訂單結構比等一個個實時更新的數字。“從研發端、制造端、品質端、財務端,最終到市場端,閉環模式使企業實現螺旋式上升發展。”周文華贊嘆道。
當前,越來越多的路橋制造企業正加入“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所帶來的新生態。“沃土已成,萌芽正盛。”對于這樣的景象,路橋區經信局相關負責人用這樣8個字形容,“這不僅帶來人、機、物智慧互聯的企業‘內鏈’,使企業精準把握生產、管理、經營各環節,也通過產業鏈上下游網絡共享、智慧化協作帶來‘外鏈’效應,讓企業實現了降本降耗。” 來源:經信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