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正在發生著以智能制造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與以往三次工業革命一樣,第四次工業革命將極大地改變人類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并將在更深層面、更大范圍促進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轉型。
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不斷走向深入,作為經濟微觀基礎的未來企業會是什么模樣?從生產方式上來看,主要是通過數據互聯實現生產制造的智能化,即利用人工智能推動流水線上的物物互聯成為現實,部分生產一線上的工人退出車間,轉而在顯示屏前去操控和保障物物互聯的穩定性。
隨著生產方式的轉變,未來企業或可分為兩種類型:第一類是兼具生產力和計算力的智能制造企業。他們是“新制造業計劃”的導向企業和目標企業。部分專家認為,先進計算力就是生產力,智能制造企業依托計算力優勢,融合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使之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的先進企業。
第二類是擁有較強計算力的電子信息技術服務企業。這類企業因工業智能化而興,它們利用人工智能,為生產制造、萬物互聯提供解決方案,比起第一類企業,它們創造更大的人均產值、畝均產值,吸納更多的優質勞動力就業,拉動更多的消費經濟。當然,它們的服務對象也更廣,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都需要這類企業進行物聯網的技術支持。
以往我們把目光聚焦于第一類企業,而現在,新興的IT技術服務研發將成為新時代工業制造、萬物互聯的必需品,因此,我們必須更關注第二類企業。對于很多并不具備解決數據互聯能力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它們需要從外部購買智能化服務,無法實現全鏈條式的生產。隨著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到來,智能化技術服務將會作為商品進行交易,那么可以提供較強計算力的電子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將成為供應鏈市場中的“寵兒”。作為服務業中的高新產業,這類企業可以在有限的土地上容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并適用于全產業鏈。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抓住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勞動力結構變化,建立智能互聯服務基地,吸引和培育優質的計算力企業。
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到第四次工業革命,每一次工業革命之間的間隔時間越來越短,榮獲雨果獎最佳長篇故事獎的科幻小說《三體》給我們的啟示就是計算的復制和幾何增長。我們可以大膽猜想,當計算力達到一定水平后,人工智能有可能實現自我復制,這些由人腦編寫出來的程序將由人工智能進行自我修改和更新,在一些常規系統的應用中,或許不用人腦,而采用人工智能就可以完成,如此又會促成新的生產范式出現。一旦新的生產范式出現,未來企業就可能成為一種時代常態,也會有超未來或其他命名的企業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