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海鹽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把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作為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取得積極成效。截至目前,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示范企業2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7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8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24家,這批“專精特新”企業在引領海鹽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一、以企為本,“點”“線”“面”精細培育升級。一是開展實施“專精特新”精細化培育行動。對培育庫內“種子選手”企業量身定制,撰寫“專精特新”企業培育診斷書,找準制約企業的短板和瓶頸,建立問題和幫扶需求清單,一對一對癥下藥、精準幫扶。二是實施市場主體倍增計劃、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推進“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夯實后備力量,目前全縣規上工業企業已達750余家。三是深入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探索場景式實訓和跟班學習等培育新模式,通過分層分類培訓,不斷鞏固企業家的“專精特新”發展理念。2021年共培訓“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經營管理人員2700余人次。
二、以業為基,“產”“學”“研”創新引領發展。一是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研發機構高質量提升計劃。依托科技大市場、科技中介等機構,引導“專精特新”企業與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浙江工業大學等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目前,全縣認定高新技術企業251家,建設省級企業研究院19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發中心56家。其中“專精特新”企業擁有國家級首臺(套)1個、省級首臺(套)10個、市級首臺(套)10個。二是借助高平臺推動核心專利技術向先進標準轉化。充分發揮海鹽縣南北湖醫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復旦科技園發展研究院(海鹽)科創中心等高端科研平臺優勢,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共建共享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研發機構,推動核心專利技術向先進標準轉化,提升標準制定話語權,助力企業搶抓行業先機。目前,全縣“專精特新”及培育企業已主導制定了62項國際、國家、行業標準,擁有國家級首臺(套)1個、省級首臺(套)19個、市級首臺(套)48個,其中,恒鋒工具精密組合式拉刀已可完全替代進口,為嘉興市首個獲得國家級首臺(套)的項目。
三、以才為源,“引”“育”“留”強化人才支撐。一是實施“深根計劃”。大力招引有“隱形冠軍”潛質的科技項目和優秀人才,針對在海鹽的清華畢業生、校友以及合作項目進行摸底,與清華開展技術合作2項目,引育頂尖人才1人、高端人才2名,落地產業化項目1個。二是開辦“專精特新”企業創新研修班。圍繞新經濟、新業態、新形式,開展股權激勵、股權融資、戰略人力資源管理等豐富多樣的課程培訓,同步舉辦項目路演活動,促進“專精特新”企業學習和運用現代管理知識,聚焦特色優勢,增強以“特”取勝的經營能力。三是聚焦縣內優勢產業。每年舉辦集成家居智能化、緊固件數字化、裝備制造高端化等專題培訓,年度培訓達2000余人次。目前,海鹽縣5家“隱形冠軍”企業和31家培育企業中有9人獲評浙江省好企業家,6人獲評浙江省優秀企業家。
四、以家為灣,“放”“管”“服”打造最優生態。一是聚焦企業服務提升。形成“一科一產業”培育企業全流程跟蹤服務模式,針對性組建“專精特新”專家庫、智庫、服務機構池,目前已擁有專家成員30名、優質服務商15家,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開展政銀企合作。政銀合力推出全省首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專屬信貸產品—“小巨人貸”和“工匠貸”,專為“專精特新”各梯度以及意向培育企業提供“足額、便捷、便宜”的普惠金融服務,目前已成功投放“小巨人”貸2190萬元、“工匠貸”100萬元。三是有效解決企業訴求。依托海鹽“96871”企業公共服務平臺、企業服務直通車等平臺,構建“數字化+服務”體系,開通綠色通道,有效解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訴求。四是樹立標桿與典型。在縣級媒體開設“專精特新”專欄,海鹽“96871”企業公共服務平臺開設“百強工業企業巡禮”宣傳特輯,廣泛開展中小企業梯度培育成果宣傳,激勵更多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