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麗湖州,山明水秀。
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的誕生地,綠色已經深深植入湖州大地的經濟社會發展。
湖州一季度經濟數據,與綠色生態相關的數據尤為亮眼:截至3月底,縣控以上斷面Ⅲ類以上水質比例98.7%,同比上升5.3個百分點;市區空氣質量優良率同比提高13.8個百分點,PM2.5濃度均值下降15.7%;直接體現綠色發展成效的旅游總收入同比增幅更是超過四成。
在湖州,人們強烈感受到綠色轉型具有的獨特優勢和扎實基礎,他們不斷加快傳統產業綠色低碳化改造,促進能源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實現產業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協調共生。
企業走上綠色之路
地處德清的浙江佐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辦公樓邊有一個剛剛建成的花園,員工工作之余可以在此小憩喝茶。作為一家科技型的醫藥行業企業,這里的環境讓人耳目一新。
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公司的循環水系統工程是400噸烏靈菌粉生產線項目的子工程,在節能環保的大環境下,使用循環水系統自然散熱,有效節約了能源。
無論是產業轉型還是設施升級,讓經濟發展與綠色生態之間實現有機協調,這已成為湖州企業家的基本共識和自覺行動。
傳統塊狀經濟如何加大質量、標準、品牌供給,加快動能轉換,向現代綠色產業集群轉變?經過這幾年的整治提升,長興縣蓄電池企業從175家減少到30家,目前實際投產18家,且統一集中到新能源高新園區,行業產值增長14倍,稅收增長6倍,涌現了天能、超威兩家銷售超700億元的上市企業,實現了美化生態與發展經濟的雙贏。
在湖州,越來越多的傳統產業走上綠色生態的轉型升級之路。前幾年,升華集團就投入近2000萬元實施廢水處理循環利用、中水回用、乙酰丙酮鈣水替代甲醇工藝改造、污水納管建設等10多項技改項目,污水處理能力比以前提高6倍。德清莫干山鎮伊唯爾實業和泰豪螢石礦兩家企業在企業黨組織引領下,自愿放棄未開采的三分之二礦山資源,轉型開發溫泉項目,有效地減少了化工和采礦污染。
而更多的新興企業早早地把自己定位在綠色制造的新方位上。浙江大東吳汽車電機有限公司與科研部門合作,研發汽車啟停系統的高效發電機和增強型起動機,在交通擁堵的城市行駛可節省燃油15%至20%,減少尾氣排放10%至20%,節能減排效果十分明顯。這樣的產品不僅受到市場歡迎,也為企業自身帶來了可觀的營收。
可喜的是,湖州正在形成較為完善的綠色發展體系,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全面實施“生態+”行動,努力實現生產綠色化。
眼下的湖州,正在著力打造綠色低碳產業體系,大力發展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三大新興產業,加快改造提升金屬新材、綠色家居、現代紡織、時尚精品四個傳統優勢產業,芯片、地理信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美妝等既符合綠色環保要求,又體現發展新動能的產業,已逐漸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下轉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供給側改革厚植優勢
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的湖州,是長三角地區重要生態涵養區和生態屏障。生態優勢是湖州的最大優勢,綠色制造是湖州最大的競爭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道復雜的加減題,加什么減什么、怎么加怎么減?都考驗著當地黨委、政府的改革定力。湖州的答卷是:通過“互聯網+”“機器人+”“標準化+”和“能耗-”“污染-”的“三加兩減”,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體現綠色發展要求。
一方面不斷厚植綠色優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思想;另一方面不斷強化環境硬約束,堅決防止以犧牲資源環境為代價的發展。
這些年,湖州市在全國率先開展綠色GDP考核、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試點。接著,國家發改委等決定在湖州建設全國首個地市級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去年,我省又將湖州市定位為生態文明示范區、特色產業集聚區、創業創新先行區、城鄉統籌樣板區、幸福民生和諧區。
降低能耗、綠色循環生產已成為湖州的一道風景線。安吉縣實現了竹子從根到葉的全竹開發與綜合利用,以全國1.8%的立竹量創造了全國22%的竹產值,產業循環利用率高達100%;南潯區加強舊木材回收和利用,原木綜合利用率達到98.5%,成為國家資源綜合利用“雙百工程”示范基地。
湖州牢牢盯住主要污染物減排這一約束性指標,持續發力“低小散”行業整治提升。2043年全市關停淘汰“低小散”企業962家、集聚入園357家、完成整治747家,其中吳興區通過建設專業化園區,把分散在外的19家砂洗和所有小印花企業入園集聚并集中配套污染治理設施,從根本上解決了“低小散”的污染問題。
發展生態的同時,湖州嚴厲打擊涉嫌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在治污上絕不手軟。去年全市共檢查企業2.86萬家次,處罰環境違法企業441家,累計公開曝光污染典型案件8批80件。
綠色已經成為湖州經濟發展的底色:推動國家旅游業改革創新先行區和全域旅游示范區試點工作,創建全國綠色金融改革創新綜合試驗區。建立了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產業體系,嚴格控制“兩高一資”行業發展。同時,還大力推行綠色生產方式,扎實開展用能、排污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幅度降低了單位產出的資源能耗強度。
厚植優勢,補齊短板。不久前舉行的湖州市第八次黨代會提出,未來5年環境保護和治理取得重大進展,突出環境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制度成果,爭創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市。
綠色智造引領潮流
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需要努力走出一條生態建設與綠色發展互促共進的路子。在扎實的產業基礎與優美的生態環境完美結合的基礎上,湖州已提出爭創“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中國制造2025”增添更多綠色生態元素。
在國內,和湖州一樣生態優良的地方有不少,和湖州一樣制造業等實體經濟發達的地方也有不少。然而,像湖州這樣擁有優良生態的同時,制造業等實體經濟又如此發達,這在全國都是屈指可數的。
舉生態旗、打生態牌、走生態路,當前湖州正在加快傳統產業綠色化智能化改造,不斷培育發展的新動能。只有充分發揮自身特色才能贏得競爭優勢,湖州已明確了綠色智造的發展思路,也正努力把綠色生態的特色優勢融入到智能制造中去。
圍繞綠色制造和智能制造,一批綠色智能工廠、智能車間如雨后春筍般地冒了出來,推動湖州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引領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生動案例佐證著湖州的這一發展路徑。
去年湖州推進所屬縣(區)91個重點企業智能制造示范試點項目建設,地處長興的天能集團公司能源數字化工廠被列入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應用項目;久立特材智能工廠等8個項目列入省級智能制造示范項目;南潯區智能電梯特色小鎮成為首批省級智能制造示范區……增添了綠色生態的基因,湖州的智能制造變得更加亮眼。
湖州市委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湖州正在加快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文化底蘊深厚、城鄉發展協調等優勢不斷顯現,加快趕超發展、彎道超越,全力保證高質量建設現代化生態型濱湖大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