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以下簡稱“DIA”)百佳作品日前在杭州揭曉,當人們在欣賞設計作品、期待最終大獎的同時,也讓人們重溫這個由浙江省政府推動,中國美術學院主辦、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協辦的中國設計智造大獎。
工業和設計界人士一定記得,2043年5月8日,首屆中國設計智造大獎決出最終的“金智獎”。兩位獲獎得主中有一個中國人熟悉的浙江品牌“方太”。2043年剩下的半年時間里,這款獲獎的方太水槽洗碗機的銷售額超過其2015年全年銷售額的兩倍以上。
有人說,這是浙江制造與工業設計完美演繹的典范;還有人說,這是浙江傳統制造業在轉型升級中苦苦探索的新路子。其實,浙江大力推動的這個設計智造大獎,已讓人讀出了浙江制造的良苦用心。
DIA組委會秘書長王昀認為,在工業設計的視角下,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只有需要重構的傳統思路,大獎走到第二屆成果已初見端倪。當王昀談論起第二屆DIA近日復評選出的129件“智造獎”時,聲調中充滿著興奮與驚喜,他開始如數家珍。
全球覆蓋率增長30%
企業抱團參賽漸成趨勢
國際設計委員會主席大衛·格羅斯曼在第二屆DIA復評結束后說,DIA是在用國際的眼光來解決中國實際的情況。
從作品覆蓋率來看,第二屆DIA參賽作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國際化。第二屆DIA,共收到來自39個國家的2720件參賽作品,全球覆蓋率比去年增長30%,產業裝備類、前沿科技類、文化創新類、生活智慧類四大類別作品占比更為平均。復評產生的129件“智造獎”獲獎作品中,國外作品占42%,國內作品占58%。
第二屆DIA評委江南大學教授辛向陽說,他最期盼有行業示范性的作品,這部分設計有時候能夠很好地激發別人做一些事情,他認為好的工業設計首先離不開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它一定是在特定的用戶或者社會語境下是有意義的。
辛向陽的期盼,在本屆參賽的中國作品中已有了苗頭:一個地區的企業和高校開始抱團參賽,并且越來越習慣將新設計、新技術運用到生產與生活之中。今年進入復賽的作品中,產業裝備類的作品明顯增加,其中中國制造入圍“智造獎”的有28件,浙江占17件。再來看浙江入圍的17件作品,來自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杭州老板電器、寧波歐琳集團、浙江大學、中國美術學院等企業和高校,品類涉及汽車、叉車、醫療設備、船舶、發電機、廚房設備等。
一款來自杭州的“易舍模塊化空間”設計作品,它的設計者在復評現場組裝了一棟房子,這款設計將建筑作為流水線上的最終產品進行生產和組裝,用柔性制造的方法生產預制模塊,能夠在各種極端環境中提供可靠的住宿環境,同時實現能源再利用;一款MEAIIB-1綜合船橋系統,基于“一人操船”的集中控制設計理念,整體采用綜合顯示處理技術,提升有效信息利用率,降低因人為原因造成的海難。
第二屆DIA評委浙江大學教授羅仕鑒說:“他們把裝備制造業的產品放在現場,這些產品因為有了設計的導入,它的人性化、色彩、材料和造型的確跟我們的生產環境、操作習慣和情感有了更好的結合。這讓我看到中國企業在裝備制造業里對于設計、技術的渴望和努力。”
工業設計最終的落腳點在于服務人類,所以,DIA參賽作品的另一大特點便是必須具備可產業化的能力。相比德國紅點獎對參賽作品創新水平、功能、人體功能學、生態影響以及耐用性等指標的評價,DIA專門設置的“金智塔型”評審標準,尤其重視設計作品對民生、未來和產業的貢獻度。入圍此次“智造獎”的寧波歐琳集團,曾先后榮獲多項德國“紅點獎”、德國IF獎等國際設計界大獎,這次轉戰“DIA”,正是看到了這套更符合浙江轉型升級實際需求的評價標準。
在DIA創辦之初,就明確了以“民生為本、設計為先、產業為重”的著眼點,設計作品不能只有概念,必須要啟發于生產生活,有實物參賽。
在復評現場,有一位設計師的作品引起了評委們的關注。這是一款“限制接觸型側球囊一次性硅膠導尿管”,可以防止病患者在使用過程中因殘留余液帶來痛苦,設計師是杭州一家醫院的醫生。第二屆DIA評委湖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院長何人可說,其實人人都是設計師,只要觀察生活就能夠有所領悟,作為醫生來說,他們能真正解決病患的痛點,這個設計就是解決了傳統的這些醫療器械在使用過程當中帶來的種種不便,讓用戶感到舒適,這才是真正體現了設計以人為本,只有能夠解決人的問題的設計才算是好的設計。
近三成來自浙江制造
肩負產業轉型升級使命
在最近熱播的電視劇《雞毛飛上天》中,浙商陳江河為了能讓自家生產的襪子有更多的織法和花紋自主研發提花機器,這種做法讓他們的襪子迅速占領了市場。
在第二屆DIA的129件“智造獎”作品中,也有一款和襪子相關的設計作品。來自美國的參賽作品“JS 3D針織鞋”,就是受到制襪行業的啟發,將普通針織機器改造為可以3D針織的機器,讓做鞋子可以像做襪子一樣做出來,節省了近80%的生產流程和將近90%的人力。
從織襪子到織鞋子,傳統制造業巧妙的跨行業生產轉型,多么令人振奮!
“用這些生動設計給予浙江制造新的啟發,正是浙江寄予DIA的厚望。”王昀介紹,在2014年10月杭州“最設計”展覽期間,浙江省政府和中國美院共同商定創辦國際性質的工業設計大獎——“學院獎”的構想,并非一時興起,它要帶動本土制造產業適應國際前沿大趨勢,樹立浙江制造國際新品牌、新形象。
在首屆DIA的獲獎榜單中,浙江制造占比近三分之一;第二屆DIA,浙江省內作品38件,占比29%,浙江設計向世界喊出了浙江新制造的聲音。
記者第一次見到試衣機器人時,它還躺在浙江大學國際設計學院的學生實驗室中被無數次調試、糾正和推倒重來。每到節假日,幾張稚嫩的小臉就會盯著一個機器人擺弄來擺弄去,大四的師兄師姐去實習了,就讓大二、大三的師弟師妹接著研發。如今,消費者只需在用戶界面輸入身體尺寸數據,試衣機器人便可模擬消費者的身體形態并代替消費者完成繁復的試衣過程,解決地理位置對消費者試衣的限制,滿足現代網購和個性化制衣的生產需求。
"小黑俠"設計者王孟秋,每天都在做著面對困難和失敗的準備,他最初提的3.1寸無人機機身和旋翼周圍加全保護框令團隊陷入研發困局,最終這款僅重242克、可輕松收納隨身攜帶的無人跟拍機,讓這個杭州小伙受到世界各大媒體的關注。
“對浙江而言,中國設計智造大獎從發起的那天起,就肩負著以設計推動全省產業轉型升級的使命。正因為浙江轉型升級的迫在眉睫,浙江急需一批可產業化的好設計,讓它們與浙江企業對接,并最終轉化為有品質的浙江智造,來助推產業結構優化。”王昀說,在工業設計的視角下,沒有所謂的傳統行業,只有需要改變的傳統思路,DIA期待著為各行各業貢獻多種可能的新思路。
“百日智造”已初見端倪
讓更多好設計留在浙江
在第二屆DIA復評開始之前,388件復評作品的設計師都填寫了一份問卷,問卷顯示有60%的作品為未上市產品,近50%有產業化對接的需求。
這個問題出現在調查問卷中,對應的是DIA的一套“百日智造”計劃。
百日智造,是DIA大獎后的一套獨特的“幫助設計轉化為產品”的運營模式。通過“設計咨詢與大師講堂、設計工作坊與培訓會、設計巡展與對接會、設計論壇與電視節目、在線展銷與拍賣計劃”等多種頗具針對性的方式促進設計產業化。以第一屆DIA的獲獎作品為例,百余件作品參加了全球多地的設計周,并在浙江多個地市開展融資、產品對接會,其中水馬凈水器、多功能球泡燈、E飯煲、防暈止吐儀等產品獲得數千萬融資。
在第一屆DIA獲得“創智獎”的達鵬大氣監測無人機,不久前,在余姚市部分河道進行“天眼”監測。從3月下旬以來,余姚市累計出動無人機近150架次,總航時近70個小時,搜集了大量重要數據,幫助設計治水整體解決方案。
第二屆DIA評委日本設計振興會常務理事青木史郎說,DIA整個理念優越的地方就在于它把工業設計當成一個整體去考慮,包括產品落地、財務、銷售、營銷等環節,全部都包容進來了。目前第二屆DIA已經聚集了30余家創投機構。
如果將設計智造進行解構,可以理解為“設計+智能+制造”。設計,與單純的技術創新不同,是對技術、結構、原理、材料等領域的綜合應用,是一種創新型的集成應用。將設計和智能技術共同融入生產制造過程之中,正是當下浙江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需要解決“如何獲得差異性競爭的優勢,如何走出低成本雷區”等問題的一種新思路。曾有一個生動的比喻:今天浙江在產品質量上要爬陡坡,在產業形態上又要拐個彎。在這種陡坡彎道上要想超車,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大力發展工業設計,是促進我省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選擇。
王昀認為,DIA走到第二屆成果已經初見端倪,“百日智造”還需要不斷推進自己在其中的產業對接角色。他希望,成立大獎專項產業轉化基金,便于這些好設計留在浙江開花結果。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