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信部官網顯示:浙江率先推進機器換人,計劃自2013年起5年間,每年實施5000個機器換人項目,實現5000億元機器換人投資。隨著剛剛過去的勞動節,這種“機器人勞動者”正日益引發社會關注。
設想一下,在生產車間,生產的主角不再是一排排工人,取而代之的是一列列靈活翻轉的機械手臂。如今,這樣的設想成為現實。浙江省機器換人項目至2015年已累計減少普通勞動工人近200萬人;而在廣東、山東等地,已有不少人工崗位被機器人勞動力替代。機器人正不斷走進生產車間,將工人從簡單、機械的工作中解放出來。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我國剛剛提出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中,工業機器人也成為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然而機器換人雖在有序推進,卻也問題頗多、困難重重。中國目前雖已成為全球最大、增長最快的工業機器人市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卻遠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在智能制造的大勢所趨下,機器換人項目只是打了頭炮。如何實施創新驅動戰略,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仍任重道遠。
機器換人,歸根結底是人才的轉型升級。
隨著政府政策的不斷落地,人口紅利的消失,機器換人項目在傳統制造業中迅速鋪開,但精通機器人的配套技術人員卻微乎其微。要想實現機器線下生產、員工線上操控的生產場景,必須加快勞動力專業技能的培訓升級。同時,機器人后期調試、維護和控制的技術性崗位需求正迅速增加,企業也亟需培養一支智能制造的人才隊伍,為行業發展輸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
目前,我國機器人核心技術欠缺,工業機器人在精度、速度等方面不如國外同類產品,致使機器人轉化為生產力的程度較低;而企業機器換人需求的爆發性增長,又亟需一大批精通機器人研制和行業制造工藝的復合型人才。所有的發展導向都指向專業人才的培養。在機器換人項目中,解放的是低效的員工,培養的是專業的技術型勞動力。人才,才是機器換人的核心競爭力。
工作不會消滅,只有轉移。未來,隨著“中國制造2025”戰略的實施,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無人車間”和“無人工廠”,將中端生產交給機器人,提高生產效率;將勞動力前移至開發管理,充分發揮人的智慧和能力,讓勞動凝結出更多智慧的結晶。
蒸汽機的出現,開創了以機器代替手工工具的時代。機器換人,也必將推動國家制造業的戰略升級。隨著中國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市場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對勞動力的專業素質要求也將更多。讓勞動迸發出更多智慧,是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
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