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開余姚經濟一季報,有一組數據非常亮眼:1月至3月,全市規上工業產值實現344.2億元、增加值實現65.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3.7%、9.7%。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智能經濟發展勢頭向好,三大產業增加值增速分別達到24%、43.5%和14.5%。
余姚是中國機器人峰會的永久舉辦地,智能經濟、人工智能等流行詞匯在這個浙東縣級小城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觸手可及的現實。余姚民營經濟發達,然而,多年發展形成的以家用電器、塑料模具、機械五金、化纖紡織為主的四大傳統產業,占比超過70%。這樣一個傳統制造業占大頭的縣級市,經濟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在哪兒?余姚的探索表明,智能制造或許是關鍵之招。
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開幕前夕,記者深入余姚的工業園區、企業生產車間,探尋和領略這座城市關于智能制造的雄心。
機器人催生經濟新增長點
在平板電腦上用手指點擊一個程序發出指令,只見一個身材高大的機器人,靈巧地揮舞著手臂,利索地把幾個玻璃杯疊放在一起,成了金字塔狀。這是位于余姚市的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院長、國家級專家甘先生團隊最新研發的雙臂柔性機器人,也是國內自主研發的首個十四軸雙臂機器人。
新舊動能轉換之際,面對人口紅利優勢減弱、勞動力成本增加以及產業競爭加速等因素,余姚人意識到,在智能經濟這一新形態下,誰能在智能機器人這一先導產業捷足先登,誰就能搶占先機。因而,余姚明確把機器人產業作為發展智能經濟的切入點。
成立一年多來,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致力于機器人名牌系列產品、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集成技術的研究、開發及推廣。目前,該研究院累計引進國家級專家20位;孫云權博士的寧波智暢機器人系統有限公司、劉曉鳴博士的寧波易淘金網絡技術公司等17家企業已正式投入運營。
在余姚采訪,記者接觸到的專家和企業家,均對即將開幕的第四屆中國機器人峰會充滿期待。這個業內盛會對余姚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拉動作用明顯。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的迅速成長,以及隨后一系列機器人企業的落戶,正是余姚花大力氣舉辦中國機器人峰會結出的果實。
中國機器人峰會,只是余姚布局機器人產業和智能經濟的“冰山一角”。余姚市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市發展機器人產業的一系列規劃,并不是一時興起、隨波逐流的跟風,而是區域發展戰略的延續和深化。余姚是經濟強市,制造業基礎較好,應用市場廣闊,發展機器人產業可謂水到渠成。
除了中國機器人峰會、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余姚還在規劃建設機器人小鎮。眼下,一個擁有機器人產業制造基地、機器人產業學院、機器人展覽交易市場的機器人小鎮正拔地而起。目前小鎮已落戶智能經濟項目21個,投資7.2億元。 (下轉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和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機器人的深度融合,機器人產業正在進入技術爆發期。甘先生說:“希望有一天,人們一說起余姚,就知道這里是智能機器人的龍頭所在。”
新智造引領傳統產業升級
機器人以及智能經濟的魅力,不僅在其本身作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在“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強大帶動力——機器人是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突破口和助力器。
一條自動化流水線上,近20個大大小小的配件經過自動組裝、檢測,成為一個個噴頭,這是記者日前在寧波飛圖自動技術有限公司看到的生產場景。這套生產線是“飛圖”為余姚市噴霧器企業正莊公司量身定制的,平均每分鐘可生產60多個噴頭,節省勞動力40人至60人。
噴霧器制造是余姚市的一大塊狀經濟,隨著人口紅利逐漸消失,“機器換人”在業內廣受青睞。
余姚市經信局局長黃紅珍的案頭,擺著一份長長的企業名單,那是余姚傳統企業智能化改造的進度表。企業的實際需求和政府的有效引導一旦形成同頻共振,就會產生強大的向心力。在余姚,傳統企業借助“機器換人”進行自動化、智能化改造已形成一浪高過一浪的高潮。
記者從余姚市經信局了解到,2043年度余姚市以“機器換人”為突破口,組織開展“機器換人”重點專項182項,項目總投資21.06億元,實現企業核心生產設備工序(工位)減員8411人,產能或人均產值提高3倍以上。
不僅通過“機器換人”減少人員、提升效率,還要基于物聯網技術,用數據建模,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為產品生產找到一個最合適、成本最低的制造模式。
在“舜宇智能科技”的實驗車間,記者看到兩個機械手根據不同的零部件,自如地切換10余套夾具,協同完成一個精密產品的組裝。“整條流水線上機器人的所有操作都是通過后臺管理系統的精密測算來指示的,設備生產系統和業務管理系統無縫銜接。”“舜宇智能科技”技術總監方燕芳介紹。
“飛圖”“智暢機器人”“舜宇智能科技”……從模仿到跟隨,再到自主創新,近年來余姚涌現出一大批本土的系統集成和服務提供商,服務于傳統制造業的升級改造。
造生態促進要素“化學反應”
不論是發展機器人這一新產業,還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對高端人才的需求同樣急迫。高端人才的多少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一個地方產業的發展走向。然而,對一個縣級市而言,吸引高端人才并不容易。
一個人帶來一個產業,這句話是余姚引才工作的生動實踐。10多年前,辭去國外公司高管職位的姚力軍帶著技術和人才來到余姚,地方政府包辦了除此之外的所有事。當年底,江豐電子公司第一塊靶材產品成功下線,這意味著中國結束了濺射靶材完全依賴進口的歷史。
10余年來,姚力軍通過吸引人才,帶動包括銅、鋁、鈦、鉬、鉭等超高純材料的整個產業落戶在余姚。現在,余姚成了超高純材料領域的高地——世界所有的半導體大廠商都要來這里采購。在姚力軍的推動下,余姚市于2012年創立我省首個高端產業園,迄今已引進國家級專家53位。
姚力軍之于余姚的新材料產業,正如今日甘先生于余姚的機器人產業。甘先生是原ABB自動化領域全球首席科學家。雖然入駐余姚的時間不長,他已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在全球范圍內網羅智能領域的高端人才,目前已引進機器人領域國家級專家18名,創辦相關企業14家,讓機器人“塊狀經濟”在余姚初具雛形。
欲致奇效,必出奇招。常態下,各地都在尋找經濟轉型升級的路徑。但培育智能經濟,打造機器人產業,尋常路徑很難起到效果。單就引進人才一條,如果沒有政府層面大手筆推動,單憑企業的力量難免捉襟見肘。因而,政府的“有為之手”至關重要。
在余姚,地方政府通過筑巢引鳳,吸引海內外各類創新基因集聚,并輔以相應的生態,促進其相互碰撞、發酵,產生“化學反應”。在余姚,企業家之間、企業家和政府之間這種密切的互動,讓企業成長多多。
寧波江豐生物信息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炳憲至今珍藏著一張照片,甚至把它掛在公司走道的墻上。照片上,劉炳憲和他的團隊手捧一張500萬元的支票,笑容滿面。那是6年前,從日本來到余姚的劉炳憲懷揣一身技術決定投資,余姚政府及時給予其優惠政策,解決了公司前期研發的資金問題。如今,“江豐生物”自主研發的數字病理掃描設備及遠程病理診斷系統,已成為業內的首選品牌。
今年1月至3月,余姚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8.13億元,同比增長20.7%;完成規上銷售產值337.48億元,同比增長18.8%。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