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背景下浙江制造業如何攬才
機器更新換代后操作機器的人有些難招,3年內缺口300萬
金九銀十的招聘旺季里,杭州力夫機電制造有限公司的HR汪小姐忙壞了,公司正在急招電氣工程師、工裝工程師及生產經理,還要招10名應屆生作為儲備,“這類人才真的太難招了,尤其是像我們這種傳統制造業,年輕人不想來,來了也做不長久。可是隨著機器更新換代,總是需要有技能的人才操作。”
汪小姐的“著急”,很多制造型企業的HR都有同感,制造業一向人才緊缺,尤其是“機器換人”后需要更高層次的一線工人,有些還要會編程,懂英語、日語等。
“機器換人不是簡單把人換下,而是換上更高技能水平的人。”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工業4.0研究所所長王喜文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曾表示,高技能勞動者稀缺已成為我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攔路虎。而據《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中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
那么,“機器換人”大背景下,浙江企業該如何攬人才促發展?
●兩個不容忽視的現實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模擬完成智能制造生產線的工作。
五洲新春的“機器換人”高速鍛造生產線。
A
不少年輕人不愿從事制造業
“機器換人”后操作機器的人有些難招
汪小姐所在的公司位于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是一家傳統制造型企業,主要做隔膜增壓泵、壓力傳感與控制產品、壓縮空氣凈化設備等研發與制造。公司已成立5年左右,員工規模從剛開始的幾十人發展到現在的300人左右,產品也開始逐漸面向全球市場。
“從去年開始,我們總員工數不升反降,不是公司業務發展滯緩,而是設備和機器不斷升級,‘機器換人’后公司減少了不少一線員工。”汪小姐說。
員工總數少了,招聘壓力卻更大了,汪小姐解釋,這是因為企業對員工的要求更高了,“往常,余杭周邊農村的勞力稍加培養就可以到一線工作,現在卻不行了,要求最好是大專以上的對口專業,再不濟也要是年輕人,因為他們腦子活絡,學起來也快啊。”汪小姐感嘆,目前能適應企業發展需要的技能人才已出現明顯結構性短缺。為了招聘人才,他們除了在網上發布招聘啟事,省市人才市場只要有招聘會她也都會去碰碰運氣,可結果依然不理想。
她說,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是制造業在年輕人的印象里是“又土又累”,即便薪資提升,很多年輕人也不愿意來,所以,經常會出現招聘會上收不到幾份簡歷,符合條件的更是少之又少。
線下招聘會年輕人不感興趣,網絡招聘的情況也不盡如人意。記者以“數控機床”“自動化”“機器人工程師”等關鍵詞檢索智聯招聘、前程無憂等各大招聘網站,發現大量招聘崗位長期懸掛,其實這些崗位給出的待遇條件并不差,江浙滬等地開出的薪資都是5000元月薪起步,大部分企業還安排食宿。
B
大企業投入上億元“機器換人”
但大型機器設備的維保人才非常緊缺
作為一家全球化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寧波均勝電子股份有限公司“機器換人”的步伐走得特別快,也舍得投入。“公司成立之初,我們就花巨資引進世界先進設備,并通過自主能力的提升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近三年,我們僅寧波基地,在機器換人方面的投入就達到3億元以上。”均勝電子人事經理謝煒說。
據悉,均勝電子在全球30多個國家設有研發中心與生產基地,員工超過2.2萬人。“‘機器換人’后,員工的結構和能力要求都發生變化。公司基礎員工占比減少,專業技師及研發人員的占比上升;重復性的工作減少,員工需要深入理解產品的特性、客戶需求、技術要求。”謝煒表示,公司人才招聘的重點已經面向專業技術領域的資深人士。
而在紹興新昌,“機器換人”同樣如火如荼地展開。“高速鍛造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精密鍛件生產工藝。從2012年我們公司實施‘機器換人’計劃到如今,已擁有瑞士哈特貝爾生產線、日本阪村生產線、ABB機器人螺旋壓力機、日本萬陽熱模鍛生產線等代表世界最先進高速鐓鍛工藝的高端裝備,僅設備投入就達1.5億元。”浙江五洲新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部經理楊馨介紹。
“生產線采用全自動生產,工序間的操作機器人代替了人,沒有人工操作引起的人為誤差,產品質量提升了;同時,因為可以三班制運轉,生產效率提高;機械臂的增加使人均生產率提高1.7倍。”楊馨表示,這些都是看得見的優勢,唯一的問題,是因招聘的要求更高,使得能招到的人少了。尤其是高速鍛作為目前世界頂級的鍛造設備,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機械結構復雜,價格昂貴,任何一個小故障不及時處理,就有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在設備維護保養方面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具備敏銳的洞察力和預判能力,但國內有相關技能的人才非常緊缺。
“如果設備出現故障,我們要請求國外的技術專家來支援,來回機票、食宿、簽證以及薪資都需要花錢,一趟下來得需要十幾二十萬元人民幣,關鍵是耽誤時間,設備停產后,可是一系列成本的上升。”楊馨分析。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師生在進行高速鉆攻中心(數控機床)PMC編程調試、故障檢修。
新華社發
●一個緊迫的數據
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
3年內缺口達300萬
企業所面臨的招聘難題,不只在浙江存在。今年上半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印發了《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這份指南預測,到2020年,我國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領域人才缺口將達到300萬,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人才缺口68萬,電力裝備人才缺口411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更是有高達750萬的人才缺口。
指南還顯示,目前我國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人力資源總量8589萬人,專業技術人員809萬人,而具有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歷的人員分別只占人才總量的29%和2%。可以說,制造業傳統產業人才素質提高和轉崗轉業任務艱巨,基礎制造、先進制造技術領域人才不足,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能力不強等這些人才問題,都制約著我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
那么,制造業人才緊缺究竟“缺”在哪里?上個月,寧波發布“2017寧波制造業人才緊缺指數”。報告顯示,當前階段寧波制造業14個相關產業人才需求指數的均值為53.3,表示人才需求比較旺盛,其中人才需求指數最緊缺的產業有四個,分別是新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生命健康、電工電器。
從崗位類別來看,制造業高技術、高技能人才以及銷售人才、項目管理人才的需求指數最高。
報告還顯示,中、高層次技術研發人才、智能制造人才是當前制造業人才需求的主體,合計占各相關產業人才需求總量的30%以上,其中汽車及零部件、新裝備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術三個產業,中、高層次技術研發人才需求占比均超過40%。
報告也關注到了制造業招聘難題,發現企業招聘信心普遍較低,部分細分領域人才招聘難度較大,如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裝備制造、汽車及零部件、綠色石化等產業專業技術人才市場供給明顯不足。
●政府、學校、企業都在想招兒
每年至少投入3000億元“機器換人”
懂機器的人才也須“升級”
與江蘇、廣東、山東、四川等省份相比,我省制造業具有鮮明的產業結構特色、產業集群特色、民營經濟特色和外向型經濟特色。根據《浙江省制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浙江力爭在2020年建成國內領先的制造強省。
其實,在“機器換人”方面,浙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涵蓋面非常廣。“不僅在某些工藝環節使用機器替換人工,還包括整條生產線的自動化改造,在特定行業根據生產工藝定制研發的‘專機’等。”浙江瓿達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孫影表示。作為浙江省機器人協會常務副會長、浙江省機器換人產業聯盟副理事長,孫影對浙江“機器換人”產業很熟悉。據她介紹,目前浙江省在役機器人總量超過3萬臺,占全國的15%左右。僅在杭州,自主研發生產機器人的企業就超過40家。
而根據計劃,浙江省3.6萬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爭取在2017年底前全面完成“機器換人”的現代化技術改造,每年投入不少于3000億元。這對浙江制造業發展而言既是機遇也是一場挑戰。大量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具有智能化改造和提升的內在需求和動力,這就需要國產的智能制造產品、裝備、技術和服務加快發展,提供推進智能制造應用的有效支撐,也由此帶動人才的升級。
孫影說,自動化、數字化設備及機器人的大批量使用,使得現場操作人員要比以往更專業,要具備自動化控制、離線編程、機器人操作及故障排查等技能。“目前,機器人生產企業和集成應用企業都提供相應的課程,為客戶培訓專業工程師;同時,一些高等院校和職業技術學院也開設了機器人專業。院校與企業的聯合,將對口專業人才資源源源不斷地提供給需求企業。”孫影認為,這是解決“誰來操作機器”的一個有效方法。
“機器換人”后對操作者的水平要求提高。 新華社發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在進行工業機器人編程與操作實訓。
首次設立工業機器人專業
已有學校按市場需求培養人才
寧波市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院長甘中學博士在此前接受采訪中曾直言,隨著研究的深入,他遭遇了“機器換人后,操作機器人的人去哪兒找”的煩惱,所以他已經在試驗小范圍內的培訓學院,讓人才可持續發展是他辦學最主要的目的。
而要說培養人才,職業類院校自然最有發言權。“在人力成本日益上漲、企業轉型升級需求的背景下,‘機器換人’讓企業擁有了更高的生產效率及質量更好的產品,而這必然帶來對人才的新需求。”杭州職業技術學院友嘉機電學院副院長郭偉剛表示,為和社會有效地對接,學院正在探索設置新專業。今年開始招生的工業機器人專業就是新設的,首次招收的45名學生都是高職院校里的佼佼者。為了培養這批學生,學校在實操訓練方面也是做了充足的準備,和行業內的機器人主流企業合作,還購買置辦了不少專業教學工具,如ABB機器人、柔性制造單元、智能制造單元等。除了傳統的數控機床所要求的對程序、電、氣等的學習外,還對學生的軟件如編程、硬件如維修有更高要求。
此外,2017年機械工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在工業機器人產業推行機械行業職業能力認定試點工作。杭州職業技術學院還獲批建立了機械行業職教系統工業機器人專業鑒定實訓基地、教育部工業機器人開放公共實訓基地,后續將推進工業機器人相關工種的職業資格培訓及鑒定工作。這些都將對學校培養適合企業需求和市場變化的高層次人才提供沃土。
面對“機器換人”的新要求,學校在培養相關人才時也會特別強調學習能力,除了在實訓室中培養過硬的本領,還會不斷把學生和教師送到企業中學習先進技術。“‘機器換人’帶來的是設備的不斷更新和升級,在這個過程中,哪怕已經在行業內屬于佼佼者,依然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郭偉剛表示。
外派學習 梳理崗位 花重金聘請
企業多元化解決人才需求難題
面對人才緊缺的問題,企業也在尋找多元化的解決方式。“公司一方面努力引進在專業技術領域的頂尖人才,另一方面加大與高等院校的合作。在專業技師方面與職業院校合作,在技術研發人才方面與全國頂尖高校聯合培養。以全球項目為基礎,所有員工都有機會接受海外公司資深人員的培訓與學習,同時送他們到合作高校攻讀研究生、博士生,提高專業能力與技術水平。”均勝電子的人事經理謝煒這樣說。
而面對用工難、用工荒及人員流動性大等問題,不少企業積極采取措施,如對較難實現自動化的復雜作業進行拆解細分,簡化作業后新員工可快速上手;或者是根據崗位技能差別對待,技能越強相應的職級越高,福利待遇就會越好,從而激勵員工自發提升技能,進而提升人員穩定性。
為了解決從國外請維修人員價格昂貴、時間花費多等問題,五洲新春從國內物色了一名高級機修鉗工,花重金把他請來浙江。“他是目前國內高速鍛造設備維修人才的標桿旗手。”楊馨表示,目前五洲新春高速鍛的月產量超過300萬套,最高可達380萬套,遠超日本廠家的平均水平(200萬~250萬套/月),無論是產量、設備保養,還是現場管理及產品品質等都得到國內外專家好評。
2015年底,公司購買了一條萬陽1300噸熱模鍛閑置生產線,這名鉗工自告奮勇以項目負責人的身份,組織人員對該設備進行了拆遷、運輸、安裝、改造翻新等工作,目前設備已正常投入運作,此舉至少為公司節約了人民幣10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