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國新辦舉行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發布會。科技部副部長徐南平說,到2025年,全國將建設30家左右的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任務非常艱巨,對示范區建設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寧缺毋濫”。
近日,國務院批復了山西晉中、江蘇南京兩個首批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其中,南京將聚焦“綠色智慧農業”,晉中則以“有機旱作農業”為主題。
徐南平指出,建設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是黨中央、國務院立足“三農”長遠發展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意義重大。
處于起步探索階段的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建設,下一步將如何布局?針對記者提問,徐南平用三個關鍵詞予以概括:加快、加強、加大。
“要加快示范區建設布局。”徐南平強調,示范區建設要堅持“高標準、嚴要求、寧缺毋濫”,不僅要有前期很好的工作基礎,更重要的是要有明確的發展思路,還要對中國農業發展存在的瓶頸問題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與此同時,要加強示范區規范管理,示范區建設目標為“兩區三高地”,即打造農業創新驅動發展的先行區、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試驗區,以及現代農業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實現這一目標,要建立較為科學的考核機制。
關于加大示范區建設力度,徐南平透露,科技部將從三個方面做好工作:圍繞主導產業培育創新主體;圍繞典型問題集聚全球創新資源;圍繞“環境”建設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即優化創新環境。
不少人可能會問,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的遴選標準是什么?科技部農村科技司司長蘭玉杰概括為“四看”,即看定位、看基礎、看集聚、看支撐。具體來說,看建設定位是否準確,看建設基礎是否扎實,看創新資源是否集聚,看地方政府重視程度即支撐程度。
“科技部高度重視首批示范區建設,這是在全國16家農業高新技術科技園區里好中選優、優中選優,最終確定了山西晉中和江蘇南京。”在蘭玉杰看來,通過這些年的實踐證明,加快示范區建設的發展要做到三個“貫穿始終”,一是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示范區建設的始終,通過創新驅動重點解決好發展動力問題;二是把培育農業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貫穿始終,重點解決好關鍵核心技術支撐產業發展問題;三是把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貫穿始終,通過創新的有效供給,重點解決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問題。
蘭玉杰說,通過示范區建設,最終目的是引領示范區產生的GDP中包含更多的科技含量、更大的就業容量、更好的生態質量和更高的幸福指數,不斷增強我國農業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重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