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全面投產以及國產特斯拉Model 3車價宣布降至30萬元,引發了廣泛關注,成為一個較為持續的熱點話題。我認為這件事將會像化學反應的催化劑,引發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連鎖改變。
對新能源汽車本土廠商而言,特斯拉國產化帶來的沖擊從中長期看,會帶來一些有利影響。這是因為由此引發的競爭壓力將迫使本土廠商重新思考戰略定位并以更快的速度來提升產品品質、技術水平和服務品質。與此同時,這也將推動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車的替代,加速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形成和整體效率提升。可以預計,在這個新的生態基礎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會變得更為完備、效率更高,從而為本土新能源汽車廠商帶來溢出效應。
由于特斯拉有很強的動力來快速擴張中國市場的產品銷售規模,以及通過產業價值鏈的本地化來提升效率、控制成本和提高響應能力,這意味著中國本土的新能源汽車配套產業鏈在短期可以通過進入特斯拉產業生態獲得直接增長機會,并由此借助于特斯拉的品質和技術要求來拉動甚至迫使自身迅速提高技術水平和生產品質管控能力。中長期看,這也會為整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生態提供規模更大也更為多元的增長機會。
由此,我們可以預見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出現一個戰略性變化,那就是市場將會出現定位分化,形成價值敏感型和價格敏感型兩個定位上明顯區隔的細分市場。
對于中國包括浙江的產業鏈配套企業而言,特斯拉的國產化帶來發展機遇,同時也對產品的技術和品質提出了更高要求,這需要企業不斷地提升制造能力和全過程的品質控制能力。考慮到特斯拉有很大可能性利用它的市場優勢地位來不斷地要求供應商降低零部件價格,這也就意味著成本控制能力變得非常重要。
對于那些本土的造車新勢力廠商,需要更為積極地應對這個挑戰。他們要有一個非常明確的戰略定位以及精準的市場定位,采取錯位競爭或者是差異化競爭策略來尋求市場增長機會。建立起自身的低成本制造優勢是一個必備的基礎,尤其是在產量規模可能低于特斯拉的情況下,這無疑對企業基礎管理能力帶來了挑戰。一些技術性趨勢的利用和選擇也是本土廠商可以進行戰略性思考的方向,例如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不同方向導致的產業主導權轉換,以及電池技術的方向選擇和綜合性優勢。此外,如何在本土市場中建立較高水平的快速響應服務機制,也是在產品本身之外為消費者提供有吸引力價值的關鍵方向。 (作者系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