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標準化、均等化,是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主攻方向。某省以農民文化樂園為載體,開展“五個標準化”的積極探索,定位接地氣、運轉有活力,為實現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并逐步走向均等化,提供了生動樣本和有益借鑒。一、標準化重導向,目的在于文化惠民公共文化服務理當民有所呼、我有所應。近年來,各地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不斷完善,群眾基本文化權益保障水平有了大幅提高,但區域差異、城鄉差異和群體差異仍然十分明顯。標準化架起了群眾需求與政府供給之間的橋梁,既能更新管理理念、轉變服務模式,把錢用在刀刃上,又可破解供需矛盾、提高供給水平,防止費力不討好。標準化更加凸顯公益性、公平性,“反彈琵琶”、補齊短板,有利于縮小地區落差、扭轉二元結構、填平文化鴻溝,讓城鄉群眾同等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真正由群眾唱主角、當裁判,多一些“雪中送炭”、搞一些“私人定制”,促進公共文化服務親民化、優質化,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增強百姓幸福感。二、標準化是規范,核心在于指標明晰標準決定質量,確立什么樣的標準,決定著有什么樣的成效。標準化只有著眼保障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科學尋找各方認同的最大公約數,積極尋求供需之間的最大匹配度,在服務內容、功能定位、建設形式、資金投入、運行管理等方面探索出臺規范化的指標體系,才能提供更加適合適應適當的服務。指標明晰的標準化使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有了“硬杠杠”,能夠同義務教育、基本醫療服務一樣,可對標可量化、可分解可考核,從而真正落得了地。當然,標準化并不是一把尺子量到底,更不是全盤一刀切,而是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兜住底線、循序漸進,在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自主自為、提標擴面,讓文化產品和服務得以不斷充實、豐富、創新、拓展。三、標準化需統籌,關鍵在于多方共建標準化作為文化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創新之舉,更加注重內部協調、外部聯動,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同時,適度引入市場和競爭機制,充分激活部門和社會力量,形成共下一盤棋、同唱一首歌的生動局面;更加注重從整體上謀篇、戰略上布局,全面整合相關服務項目和資源,實現各級各類網絡設施的統一規劃、統籌建設、統配使用。推進標準化,需要建構系統完備、運行高效、保障有力的長效機制,堅守標準、防止走樣,矢志不移朝著既定目標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