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是對重復性事務和概念所做的統一規定,它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經有關各方面協商一致,由主管機構批準,以特定形式發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通過制定、發布和實施標準,達到統一”是標準化的實質。“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則是標準化的目的。“獲得最佳秩序”、“促進最佳社會效益”是制定標準的目的,“最佳效益”,就是要發揮出標準的最佳系統效應,產生理想的效果,最佳秩序則是指通過實施標準使標準化對象的有序化程度提高,發揮出最好的效能。作者在學習了解相關的文件、資料的內容要求的基礎上,提出自己不成熟的看法,與大家共同探討。一、超前指標我國標準制定程序一般包括預研、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審查、批準、出版、復審、廢止等九個階段。國標委提出的“關于國家標準復審管理的實施意見”,規定國家標準自開始實施后5年內,要根據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標準進行重新審查。如果標準制定時能根據所掌握的情況,提出一定的超前指標,則可以提高標準的技術水平,滿足較長時間內的使用需求,延長標準的使用壽命。關于標準超前指標的問題,早在1991 年就出臺了國家標準《GB/T 12366.5-91 綜合標準化工作導則確定超前指標的一般要求》,明確了超前指標的特點和確定原則,提出確定超前指標,是通過對原始數據(需求關系、生產和使用費用、指標、科學技術水平等) 在標準化過程中隨時間而發生的變化進行預測,按預測值進行最佳化分析來確定標準中的指標要求,包括確定對該指標實施超前期的要求,以保證在給定條件下取得盡可能大的效益。預測的方法有外推法、啟發法和模擬法,在研究標準化對象重要特性和質量指標及其發展趨勢的前提下,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指標要求,既可提高標準質量水平使眾多企業單位明確努力的目標,也可減少標準的頻繁修訂帶來的人力、物力、財力的過多投入,是非常可行和有必要的。比如,電子皮帶秤原標準中規定的最高級別為0.5級,隨著技術的發展,現在產品已能達到0.2 級,其他動態稱重產品(如:自動定量裝車系統) 現已有實測數據驗證能滿足0.5 級,如能運用適當的預測方法研究提出0.2 級的相關指標,那對標準的技術水平提升是相當有價值的。二、標準修訂增加新品種社會飛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熱詞,國家從計劃經濟發展到現在的市場經濟,消費者的需求在不斷變化,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所,各種各樣的產品陸續推向市場,有復雜的、有簡單的,有高精尖的航空產品,也有市場小商小販用的幾十、幾百元的產品。修訂原有的標準,增加品種規格數量,使其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市場需要,成為必然要求。OIML R76 國際建議中,對相關各種衡器產品規定有相應的等級要求,而且一個等級中分度數不是唯一的,是從低到高的一個范圍。另外,對計價衡器、類似于直接向公眾售貨的普通衡器和價格標簽衡器等還有一些特殊的規定,采用國際建議,在制定該類產品的標準時應提出此類特殊要求,同時還必須滿足通用的計量要求,計量要求又有若干等級,具體在產品標準中需要寫入哪些級別,不應一概而論,需要結合使用場所的實際情況確定相應的指標參數,如農貿市場稱白菜等價值低的產品用的衡器和用于稱量單價很高的產品的衡器就要區別對待,且應同時在標準中列入,分別列出不同的指標、性能要求,以滿足不同生產企業和用戶的需求,提高標準的實用性。三、積極采用國際標準標準化是溝通國際貿易和國際技術合作的技術紐帶。通過標準化能夠很好地解決商品交換中的質量、安全、可靠性和互換性配套等問題。標準化的程度直接影響到貿易中技術壁壘的形成和消除。德國研究表明,國際標準化活動為德國帶來的經濟效益占其國民生產總值的1%,德國經濟增長率為3.3%,其中技木標準的貢獻為1/3。據美國商務部統計,由于國際標準沒能充分反映美國技術,致使美國出口額中每1500 億美元要遭受200-400 億美元的技術壁壘。四、產品標準性能指標的確定及描述品牌是企業乃至國家竟爭力的綜合體現。當前,我國品牌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產品質量不高、創新力不強、企業誠信意識淡薄等問題比較突出。國人不辭萬里去國外,大包小包的往回背“洋貨”,海淘網站也備受歡迎,電視上時不常地還有中國人去日本買馬桶蓋、紙尿褲等新聞報道,是我們中國沒有這些產品嗎?顯然不是,相反,很多海淘回來的產品還是“made in China”。為什么人們會不惜重金,千里迢迢地去國外買這些東西呢?老百姓更多選擇國外的產品實屬無奈,歸根到底是因為國內一些同類產品的質量無法滿足需求。究其原因,是產品質量跟不上,我們供給端提供的產品出了問題。世界上很多發達國家都在不遺余力地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將本國標準變成國際標準,從而獲得巨大的經濟效益。“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品牌,一流企業賣標準”,得標準者得天下,很多企業意識到參與行業標準制定的戰略意義以及對企業形象提升的重要性,紛紛參與到各種標準的制定中來,提高標準質量和水平,進一步增強標準的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提升衡器標準的國際影響力。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能為“中國制造”邁向中高端交上高質量的標準答卷!(作者:梁倩玉,泰州市計量測試院,特此聲明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