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標準”與“企業制度”的定位差異“企業制度”是企業全體員工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須共同遵守的規定和準則的總稱,其表現形式或組成包括法律與政策、企業組織結構(部門劃分及職責分工)、崗位說明書,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管理表單等規范文件。通常在企業內對各項業務的管理活動內容及方法進行限定,企業標準體系的定位是“多體系整合的平臺”。眾多企業都經歷過類似ISO9000這類的認證、安健環體系的建設、財務內控體系的建設、企業制度流程建設,信息化建設等等。但不同時期所做的內容,由于背景目的等都存在較大的差異,做出來的東西往往會存在冗余、交叉、遺漏、矛盾等等問題,使得這些體系的權威性被顛覆。操作性被大打折扣。.但無論是出于什么原因所建立的體系,在某一方面、某一特定時期,都有其自身的合理性與適用性。但若想讓這些體系均可為企業所用,企業標準體系則是不可或缺的平臺。企業標準體系從企業的業務自身出發,在體系的建設過程中尋找業務間的關聯性,通過理順業務的關聯性,而將企業原有的種類體系進行整合、融合。二、“企業標準化”在體系合理性的基礎上,重點在于“化”的過程,而“制度流程體系建設”重點在于體系間的合理性 “企業標準化”首先需要做到由上至下思想的統一、管理原則與目標的確定及宣貫;第二需要做到由下至上的收集、整理、制/修訂;第三需要再次由上至下討論、修改、審定。如此才能保證“標準化”的運作過程中全員參與,建標與貫標同步進行,標準的內容具有操作性。而企業制度是關于企業組織、運營、管理等一系列行為的規范和模式的總稱,在制度流程體系設計的初期就會從科學與合理性上,對企業內在的管理事項進行梳理與優化。對于制度與流程的宣貫一般是在制度流程體系建立完善后統一進行。三、“企業標準體系”在以企業業務為主線條的基礎上,重點將技術標準與管理標準、工作標準進行內在聯系的搭建;而“制度流程體系”則重點在于對企業內部管理的梳理與優化“企業標準”由“技術標準”、“管理標準”及“工作標準”三大標準組成。其中技術標準為核心,管理標準作為達成技術標準的管理活動及方式的支持,而工作標準則是為達成技術標準的目標,在崗位及人員能力上,對每一個要完成的管理活動內容而提供的保障機制。三大標準在內容上有機結合,相互制約。“管理標準”設計的出發點是,為了達成某一技術標準的要求,企業的內部管理活動應該要如何的組織與實施,進而使管理活動的內容與方法是建立在達成某個技術要求的基礎上進行的。“管理標準”在設計時還要做到對企業各項業務的全覆蓋。“企業標準”側重于“100人做同一件事(共同使用)”及“100人做同一件工作100次(重復使用)”。在企業眾多的管理制度中,將符合以上條件的成熟的管理經驗進行總結、固化,與技術標準進行融合,進而將其提升為“管理標準”。在提升至管理標準過程中,一般會經歷的轉化狀態包括:沿用、修訂、新編、替代、廢止、采集、合并、轉換等形式。 雖然“制度流程體系”的建設也是以企業業務為出發點,但對于各項業務所應達到的技術標準卻不在設計與考慮范圍之內。往往會形成企業為了管理而管理,技術標準與企業內的管理要求難以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