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制造的車間正醞釀著新變革。
12月23日,浙江省首屆“未來工廠”發布會上,12家企業入圍首批“未來工廠”名單。透過它們,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工廠的“未來”圖景。
今年以來,基于智能制造的良好基礎,浙江在國內率先提出探索“未來工廠”建設。
走近浙江首批“未來工廠”,不難發現,每家工廠都各有神通——
在正泰低壓電器未來工廠,作為國內首條企業自主設計、制造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小型斷路器全制程自動化生產線,每1.2秒即可生產出一個斷路器,每天生產300萬極。
在巨石玻璃纖維未來工廠,石頭變絲線的“魔法”背后,生產每噸紗能耗僅為0.34標煤,全球領先。
在位于余杭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春風動力高端動力裝備未來工廠內,“工廠大腦”實時掌控生產車間內160多個作業單元協同調度,以及200多家核心供應商部件監測和2小時生產所需物料直供。
根據各自優勢和特點,12家未來工廠被分為四大類型:引領型的“頭雁工廠”,如正泰、吉利、海康;冠軍型的“鏈主工廠”,如老板、大華、巨石;平臺型的“協同工廠”,如阿里迅犀、中策、東磁;技術型的“硬核工廠”,如春風、鼎力、東方電纜。
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盡管12家“未來工廠”所處行業、各自優勢不盡相同,但它們在創新應用數字孿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積極探索協同制造、共享制造、個性化定制、“產品+服務”等智能制造新模式、新業態方面,均找準了自己的路子。
今年8月,《浙江省培育建設“未來工廠”試行方案》出爐。在此基礎上省經信廳經過深入調研,組織企業、行業、高校院所等多方面的專家開展研討交流,由之江實驗室、省技創中心牽頭會同30余家行業龍頭企業和智能制造供應商,研究制定了浙江《未來工廠建設導則》,明確浙江“未來工廠”建設的基本原則、適用范圍、建設要求。
“主要包括數字孿生應用、智能化生產、智慧化管理、協同化制造、綠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社會經濟效益等七大關鍵要素。”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通俗地講,“未來工廠”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業充分融合的智能制造標桿企業。以此為準則,浙江將把更多發展潛力大、發展趨勢好、發展水平高的企業培育成為“未來工廠”。
2013年至2017年,實施“機器換人”的5年間,浙江規模以上工業人均勞動生產率累計提高51.2%。目前,浙江在役機器人數量超過10萬臺。這一切為浙江制造從自動化走向智能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如果說“機器換人”解決的是生產制造過程中的自動化問題,那么智能化改造提升則是一個更高階的目標。2018年起,浙江開始實施“機器換人”升級版——智能化改造提升行動。
久久為功,浙江制造走向智造,已具備了較好的基礎。目前,浙江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已達263家,累計上云企業超40.5萬家,重點制造行業典型企業裝備數控化率達60.7%、工業設備聯網率達42.3%,產業數字化指數全國第一。
此時,浙江建設的“未來工廠”,正是智能制造階段性的進階版。
首批“未來工廠”名單發布的同時,我省還公布了16家培育企業。浙江“未來工廠”聚焦數字安防、網絡通信、智能裝備、汽車及零部件、醫藥、新材料、現代紡織、智能家居等標志性產業鏈,將以“揭榜掛帥”方式,每年遴選一批入庫名單。
“當下,浙江已經擁有了一批實力雄厚的制造企業,足以追趕甚至領跑全球制造標桿。同時,以它們為新航標,引領更多有條件的浙江制造企業主動智變升級。”浙江省工業和信息化研究院院長蘭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