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發布《“十四五”規劃<綱要>名詞解釋》,對這些專業性較強的詞語進行了解釋,一起來了解↓↓
“四個強省”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在工作導向上突出改革強省、創新強省、開放強省、人才強省,集中力量、集聚資源、集成政策,努力形成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優勢。
“六個浙江”
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報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浙江要實現的具體目標是努力建設“六個浙江”,即富強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麗浙江、清廉浙江。
八大萬億產業
浙江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集中力量發展信息經濟、節能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與新材料等七大萬億產業。2017年浙江省政府工作報告在七大萬億產業的基礎上,增加文化產業,提出發展八大萬億產業。
“四大建設”
推進大灣區、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是省委十四屆二次全會提出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浙江現代化建設的主戰場和主平臺。
千萬工程
2003年6月,浙江省委全面啟動實施“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開展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為重點的村莊整治建設大行動。
五大歷史使命
省委十四屆八次全會提出的新發展階段浙江必須肩負起的五大歷史使命,即書寫忠實踐行“八八戰略”的新篇章、展示奮力打造“重要窗口”的新成果、展現探索構建新發展格局有效路徑的新擔當、開啟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新征程、提升黨員干部隊伍推進現代化建設的新能力。
“無廢城市”
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
“縣鄉一體、條抓塊統”
把縣鄉當作一個整體來考慮,從縣域范圍統籌縣級部門和鄉鎮(街道)功能、職責、編制、人員力量,優化條塊運行機制。
“鯤鵬行動”
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和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通過“一事一議”“一人一策”方式引進支持一批全球頂尖人才,解決浙江人才隊伍“有高原缺高峰”的問題,提升原始創新能力。
人才飛地
創新引才用才方式,不求所在、但求所用,通過設立離岸孵化基地、研發機構等方式,“走出去”就地吸引使用優秀人才,主要有海外、省外、市外三種“人才飛地”模式。
新生代企業家“雙傳承”
開展新生代企業家教育培養,建立健全老一輩企業家導師傳幫帶、到經濟部門掛職鍛煉、強化政治激勵等制度,引導新生代企業家接好政治傳承之班、事業傳承之班。
“金藍領”職業教育提升行動
以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為目標,聚焦我省重點產業、重點人群,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設優秀高技能人才隊伍。
“瞪羚”企業
對成長性好、具有跳躍式發展態勢的高新技術企業的一種通稱。它們具有與“瞪羚”共同的特征,即個頭不大、跑得快、跳得高。
“獨角獸”企業
投資行業尤其是風險投資業的術語,一般指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未上市創業公司。
網上技術市場3.0版
按照全要素聚集、全鏈條服務、全球化生態的規劃思路,升級建設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平臺,打造統一的科技成果交易體系、服務體系、統計監測分析體系,構建線上線下、有形無形、國際國內一體化的技術市場體系,形成“招拍掛、股改投”聯動的技術交易模式和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技術交易生態。
“浙江拍”品牌
依托浙江省市場優勢和技術市場平臺體系,舉辦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活動,促成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實現全球成果浙江用、浙江市場全球用。
“首臺(套)、
首批(次)、首版(次)”
首臺(套)裝備是指實現重大技術突破、擁有知識產權、尚未取得重大市場業績的裝備產品,包括成套設備、整機設備及核心部件、控制系統等。
首批(次)新材料是指企業通過自主研制、引進吸收等方式擁有專利或者其他自主知識產權,具有技術領先優勢或者打破市場壟斷,尚未取得重大市場業績的新材料。
首版(次)軟件是指企業通過自主開發或者合作開發,其功能或者性能有重大突破,在該領域具有技術領先優勢或者打破市場壟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尚未取得重大市場業績,首次銷售的同名稱、同一版本號的軟件產品。
“產學研用金、
才政介美云”十聯動
指創新創業的各類主體和要素融通創新、協同創新的一個生態系統。
“產”是指以企業為主的產業化活動;“學”是指以高校為主的教學活動;“研”是指研究開發或科技創新活動;“用”是指科技成果的轉化運用;“金”是指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才”是指科技人才團隊的引進培育;“政”是指政府的公共創新服務體系;“介”是指科技中介服務;“美”是指美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環境;“云”是指以“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應用。
“揭榜掛帥”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牽引、以解決關鍵問題為目標,通過公開擇優、競爭性分配方式,引入賽馬機制,最大限度激發創新主體的創新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
投貸聯動機制
銀行業金融機構以信貸投放與本集團設立的具有投資功能的子公司股權投資相結合的方式,為科創企業提供持續資金支持的融資模式。
“鏈主”企業
處于產業鏈關鍵環節,具有較強的核心競爭力、較高的行業市場占有率、較好可持續發展力,能主導行業生態和資源整合的龍頭企業。
“品字標”
省委省政府部署構建的以“品”字為品牌標識的浙江區域公共品牌,按照“企業主體、市場認可、社會參與、政府監管”要求,以“先進標準+嚴格認證”的模式,形成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機制,培育一批代表浙江高質量發展形象的浙江品牌,目前已建立“品字標浙江制造”“品字標浙江農產”“品字標浙江服務”等子品牌。
“兩新一重”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2020年5月22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的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重點支持“兩新一重”建設。
“六個千億”產業投資工程
圍繞數字經濟、生命健康、高端裝備、文化旅游、能源環保、技術改造等六大領域,組織實施一批重大項目和智能化改造項目,年度計劃投資超6000億元,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著力提升浙江產業和企業競爭力。
“四個一批”
對項目按“四個一批”階段進行分類,即謀劃盯引一批、前期協同一批、建設實施一批、建成投產一批,實現重大項目的全流程管理和服務。
PPP模式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指在公共服務領域,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選擇具有投資、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由社會資本提供公共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對價。
不動產投資信托基金(REITs)
國際通行配置資產的方式,是把流動性較低的、非證券形態的不動產投資,直接轉化為資本市場上的證券資產的金融交易過程。
數字賦能626行動
《浙江省數字賦能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行動計劃(2020—2022年)》提出的重大舉措,即實施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促進、智能制造新模式培育、數字生活場景推廣、線上創業就業激勵、數據要素增值、數字化治理提升等六大行動和26項具體舉措。
“1+N”工業互聯網
“1”是指培育一個跨行業、跨領域、具有國際水準的國家級工業互聯網平臺,“N”是指培育一批行業級、區域級、企業級等多級工業互聯網平臺。
“醫后付”
患者結束所有診療流程后,在規定時間內通過自助機、移動終端或PC端完成費用結算的方式。
“無感付”
通過簽約或預授權的方式,經過生物識別或者圖像掃描等手段對支付主體進行識別后自動完成支付的方式。
“四橫三縱”架構體系
指浙江省政府數字化轉型平臺架構七大體系,“四橫”分別是全面覆蓋政府職能的數字化業務應用體系、全省共建共享的應用支撐體系、數據資源體系、基礎設施體系,“三縱”分別是政策制度體系、標準規范體系、組織保障體系。
“兩地三中心”政務云
指浙江省政務云同城雙活中心(主中心、同城災備中心)和異地備份中心。
“兩個健康”先行區建設
2018年溫州成功獲批創建新時代“兩個健康”(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先行區。
“小升規”
指規模以下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
“雛鷹行動”
指中小微企業梯度培育發展的行動計劃,其目的是為了打造創業創新的良好生態,引導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培育細分行業的“隱形冠軍”企業,推動中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
“放水養魚”
遴選一批細分市場有競爭優勢、成長性好、具有關鍵核心技術的優質企業,建立企業培育庫,從財政、稅收、金融、土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幫助企業做大做強。
“鳳凰行動”
推動公司上市,培育形成數以百計的行業龍頭企業和數以千計的骨干企業,引領帶動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企業成長—企業上市—并購重組”的發展格局,加快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雄鷹行動”
圍繞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每年遴選100家左右優質企業,支持企業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邁向世界一流水平。
隱形冠軍
長期專注并深耕于產業鏈中某個環節或某個產品,能為大企業、大項目提供關鍵零部件、元器件和配套產品以及專業生產的成套產品企業。
單項冠軍
長期專注于制造業某些特定細分產品市場,生產技術或工藝國際領先,單項產品市場占有率位居全球前列的企業。
科創金融
通過創新財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導和促進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金融機構及創業投資等各類資本,創新金融產品,改進服務模式,搭建服務平臺,實現科技創新鏈條與金融資本鏈條的有機結合,為初創期到成熟期各發展階段的科技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和金融服務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的系統安排。
普惠金融
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貧困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是當前我國普惠金融重點服務對象。
綠色金融
為支持環境改善、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對環保、節能、清潔能源、綠色交通、綠色建筑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項目運營、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
數字金融
互聯網及信息技術手段與傳統金融服務業態相結合的新一代金融服務,包括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網上銀行、金融服務外包及網上貸款、網上保險、網上基金等金融服務。
政保合作機制
圍繞經濟發展、社會治理、民生保障等領域,充分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入具有資質的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力量,探索推進有較強社會公益性的保險服務,更好發揮保險的風險管理和經濟補償功能作用,形成政府推動保險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機制。
營商環境“10+N”便利化行動
“10”指企業開辦、建筑許可、用電、用水用氣、不動產登記、跨境貿易、獲得信貸、納稅、執行合同、辦理破產等世行營商環境評價高度關聯指標;“N”指浙江走在改革前列的“企業注銷、知識產權保護”等特色指標,通過系統集成、數字賦能、“一件事”辦理、“證照分離”改革、優化審批權限審批流程等為市場主體提供便利化營商環境。
“證照分離”
“證”指各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頒發的經營許可證,“照”指工商部門頒發的營業執照,“證照分離”即主體資格登記與經營資格登記相分離的一種登記制度。
標準地+承諾制+代辦制
標準地是指帶著固定資產投資強度、容積率、畝均稅收、單位排放標準、單位能耗標準等指標出讓的國有建設用地。承諾制是指申請人對審批事項清單及具體要求作出書面承諾、審批部門直接作出審批決定的審批方式。代辦制是指由專業專職的政府代辦員依法依規無償為企業投資項目提供全程或部分代辦服務。
“雙隨機、一公開”
在監管過程中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信用建設“531X”工程
聚焦企業、自然人、社會組織、事業單位和政府機構5類主體,構建公共信用指標體系、信用綜合監管責任體系、公共信用評價及信用聯合獎懲體系3大體系,完善全省統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平臺,推進信用體系在若干重點領域創新應用。
“一中心三基地一示范區”
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一中心”是指國際油品交易中心;“三基地”是指國際海事服務基地、國際油品儲運基地、國際石化基地;“一示范區”是指大宗商品跨境貿易人民幣國際化示范區。
中國(浙江)自由貿易
試驗區五大定位
以油氣為核心的大宗商品資源配置基地、新型國際貿易中心、國際航運和物流樞紐、數字經濟發展示范區和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世界電子貿易平臺(eWTP)
由企業發起、各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的面向全世界的電子貿易平臺,以幫助全球發展中國家、中小企業和年輕人更方便地進入全球市場、參與全球經濟。
“千年古城”復興計劃
根據《浙江省千年古城復興試點工作方案》,選擇曾為王城或郡治、州府、縣衙所在地以及界址清晰、自成體系的老縣城,現為鄉鎮(街道)的行政單元,每年組織一批10個左右試點,分三年累計形成30個左右“千年古城”復興試點。
“人地錢掛鉤”
指財政轉移支付、城鎮建設用地新增指標、基建投資安排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規模掛鉤。
“兩進兩回”
指科技進鄉村、資金進鄉村,青年回農村、鄉賢回農村。
“肥藥兩制”
即化肥和農藥實名制購買和定額制使用。
“四好農村路”
指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農村公路,逐步消除制約農村發展的交通瓶頸。
智慧海洋“1355”行動
圍繞努力打造全國智慧海洋建設示范省1個總體目標,提升海洋信息綜合感知、通訊傳輸、信息資源處理3大基礎能力,構建海洋開發利用、海洋管理、海洋生態環境、海洋防災減災與應急、海洋民生服務5大領域智慧應用體系,強化智慧海洋產業技術、規范標準、平臺項目、運行維護、政策環境5大支撐保障。
飛地經濟
指打破區劃限制,以各類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在平等協商、自愿合作的基礎上,以生產要素的互補和高效利用為直接目的,在特定區域合作建設開發各種產業園區,通過規劃、建設、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協調機制,實現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
工業互聯網
新型網絡、先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技術融合的新型工業數字化系統,支撐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
衛星互聯網
通過衛星為全球提供互聯網接入服務。
“五縱五橫”客運主骨架
“五縱”包括沿海通道、沿海二通道、寧杭溫通道、合金溫通道、滬杭衢通道;“五橫”包括滬湖合通道、(舟)杭武通道、臺金衢通道、溫麗衢武通道、溫武吉通道。
“四縱四橫多聯”貨運網絡
“四縱”包括滬昆通道、沿海貨運通道、金溫通道、九景衢寧通道;“四橫”包括宣杭甬通道、金甬舟通道、金臺通道、溫武吉通道;“多聯”指港口、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項目。
快遞業“兩進一出”工程
指快遞進村、進廠、出海。
浙江文化基因
從美術、音樂、小說、戲劇、故事、俗語、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文化元素切入,厘清其歷史淵源、發展脈絡、基本走向,并且對每一個元素從物質要素、精神要素、語言和象征符號要素、制度規范要素等進行分析,從而找到其賴以生存發展的最關鍵“知識(技能)點”,這一“知識(技能)點”就是文化基因。
南宋文化
南宋(1127-1279年)時期,中原文化與吳越文化碰撞融合形成的精致而開放的歷史文化。
南孔文化
指南宋初年孔氏南遷衢州后,孔氏文化在不同歷史條件和環境下與當地文化不斷融合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區域文化體系。
永嘉學派
南宋時期在浙東永嘉(今溫州)地區形成的、提倡事功之學的一個儒家學派,是南宋浙東學派中的一個先導學派。因其代表人物多為浙江永嘉人,故名。
永康學派
以南宋陳亮為代表的學派,因陳亮為婺州永康人,故名。與永嘉學派并稱為事功學派。
陽明心學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陽明的心學思想。
和合文化
“和”指和諧、和平、中和等,“合”指匯合、融合、聯合等,“貴和尚中、善解能容,厚德載物、和而不同”的寬容品格,是漢民族所追求的一種文化理念。和合文化的發祥地據傳在天臺山,其“因緣”來源于“和合二仙”的民間傳說。
“百縣千碗”
浙江省政府重點打造的一項品牌工程、文脈工程、惠民工程,旨在更好地傳承浙江美食文化,發掘旅游特色美食,弘揚生態意識,打造更優質的“養胃”旅游產品。
文旅融合IP工程
IP是指知識產權的英文首字母縮寫。文旅融合IP指文化與旅游要素融合下,文旅企業和產品的品牌形象。文旅融合IP工程指以IP創建為切入點和著力點,將文化和旅游資源轉化為文旅融合IP的工作體系。
碳達峰
指某個地區或行業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歷史最高值,然后經歷平臺期進入持續下降的過程,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
碳中和
指一個地區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綠色技術創新“十百千”行動
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聯合開展綠色技術創新行動,即培育10個年產值超過500億元的綠色技術創新龍頭企業,支持100家企業創建國家綠色企業技術中心,認定1000家綠色技術創新企業。
循環經濟“991”
行動計劃升級版
浙江“十一五”規劃提出的促進循環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抓手,即圍繞9大領域,實施9大工程,建設百個重點項目,已迭代升級、接續實施三輪計劃。“十四五”時期,我省將實施第四輪行動計劃,加快推進綠色循環低碳發展,努力打造美麗中國先行示范區。
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
森林、濕地等自然生態系統以及農田、牧場、水產養殖場等人工生態系統的生態供給價值、生態調節價值、生態文化價值和生態支持價值的總和,是與GDP相對應的衡量生態系統價值的一個核心指標。
“零碳”體系試點
選擇一批低碳工作基礎良好的市、縣、鎮、社區等區域或政府機關、企業、學校等主體,利用低碳節能手段,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對于無法削減的量通過碳交易、購買碳匯等方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探索碳中和路徑。
“雙元制”人才培養模式
即產教融合校企“雙元”育人模式,校企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擔負人才培養任務,按照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組織教學和崗位培訓,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教學標準和教學內容。
產教融合“五個一批”建設
即建設一批產教融合聯盟、一批產教融合示范基地、一批產教融合試點企業、一批產教融合工程項目和一批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
“登峰學科”建設計劃
引導省屬高校聚焦優勢、優化結構、突出重點、強化特色,重點建設10個左右高水平學科,沖擊國家“雙一流”或A+學科。
“三醫聯動”
醫保體制改革、衛生體制改革與藥品流通體制改革聯動。
“六醫統籌”
醫保、醫療、醫院、醫藥、醫生和中醫統籌發展。
“五級五有”退役軍人
服務保障體系
省、市、縣、鄉、村五級,“有機構、有編制、有人員、有經費、有保障”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
康養聯合體
依托養老或康復機構,整合康復醫師、康復治療師、康復護士和護理員資源,為老年人提供個性化、專業化的康復護理服務。
糧食供應鏈安全“255工程”
力爭到2022年,全省打造20家現代化糧食批發市場、50家糧食流通骨干龍頭企業,在省外建立500萬畝穩固糧源基地。
“四個最嚴”
最嚴謹的標準、最嚴格的監管、最嚴厲的處罰、最嚴肅的問責。
“雪亮工程”
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臺、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應用為重點的群眾性治安防控工程。
“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
“一中心”指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四平臺”指綜治工作、市場監管、綜合執法、便民服務四個基層治理功能性平臺;“一網格”指村(社區)全科網格。
“分調裁審”改革
建立“分流+調解+速裁+快審”機制,實現訴訟案例繁簡分流、輕重分離、快慢分道,從源頭上化解矛盾糾紛,提高審判質效。
“四責協同”
全面從嚴治黨的責任機制,即黨委的主體責任,紀委的監督責任,黨委書記的第一責任,班子成員的“一崗雙責”。
“三個區分開來”
即把干部在推進改革中因缺乏經驗、先行先試出現的失誤和錯誤,同明知故犯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上級尚無明確限制的探索性試驗中的失誤和錯誤,同上級明令禁止后依然我行我素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把為推動發展的無意過失,同為謀取私利的違紀違法行為區分開來。
監督執紀“四種形態”
經常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約談函詢,讓“紅紅臉、出出汗”成為常態;黨紀輕處分、組織調整成為違紀處理的大多數;黨紀重處分、重大職務調整的成為少數;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成為極少數。
“四個重大”
指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平臺、重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