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以來,服務業已成為我省促增長的主引擎、惠民生的主渠道、新業態新模式培育的主陣地。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為進一步加快我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助力我省“重要窗口”建設,特制定本規劃。規劃期限為2021-2025年。
一、發展條件
(一)發展基礎
“十三五”期間,我省現代服務業持續快速增長,發展質效不斷提升,數字化轉型走在全國前列,為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貢獻作用更加凸顯。“十三五”期間,全省服務業繼續快于GDP增長,增加值由2萬億邁上3萬億臺階,2020年達到3.6萬億,穩居全國第四位;占GDP比重繼2015年超過第二產業后,2016年首次突破50%,2020年提升至55.8%;服務業成為吸納就業最大產業,稅收占全省比重達60.6%,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
數字融合走在前列。圍繞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服務業加速數字化轉型,全省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長25.6%,領跑東部各省市。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在線經濟等新業態新模式國內領先,新型貿易中心和新興金融中心加快推進,網絡零售額、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額分別占全國約1/5和1/6,移動支付交易554.58億筆。數字化推動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快速發展,占服務業比重達35.6%,較2015年提升近6個百分點,有力支撐制造業轉型升級。
集聚發展效應顯著。四大都市區中心城市對全省服務業發展引領作用明顯,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2/3。杭州、寧波“雙引擎”地位更加突出,服務業增加值占全省比重分別為30.3%和17.7%。全省100家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近20%,寧波梅山保稅港區物流園區、義烏國際商貿城等6家集聚示范區規模突破千億。24個服務業強縣(市、區)試點培育取得積極成效。
質量效益快速提高。2020年,全省規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分別為2015年的2.3倍、2.0倍,涌現出阿里巴巴、物產中大等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名企業。服務業人均勞動生產率達20萬元/人左右,較2015年提升1/3以上。標準化管理全面推行,制(修)訂服務業地方標準333個,創建國家、省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分別為54和217項。“詩畫浙江”、“浙里來消費”等服務品牌影響力持續擴大。
改革開放持續深化。浙江自貿試驗區實現從掛牌到擴區,杭州、寧波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階段性成效突出,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區域金融改革試點等國家級試點建設扎實推進,跨境電商綜試區基本實現全省覆蓋,在金融、貿易、電商、物流等領域率先形成了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浙江經驗。寧波舟山港成為全球首個“10億噸”大港,貨物吞吐量連續12年穩居全球第一。2020年,服務業實際利用外資突破100億美元,占全省比重達65.6%。“義新歐”班列開行破千列。
(二)發展環境
展望“十四五”,浙江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開啟高水平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服務業將邁入新的發展階段,面臨諸多新機遇新挑戰。
從發展形勢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向縱深發展,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保護主義、單邊主義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加速國際經貿規則重構,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貿易協定等多邊和區域性投資貿易談判的焦點轉向服務領域,全球服務發展和國際分工格局面臨深度調整。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擁有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收入群體,面對國際國內形勢變化,我國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釋放內需潛力、市場活力,服務業將迎來新一輪發展機遇期。作為經濟大省、開放大省,浙江已邁入高收入經濟體行列,服務消費市場具有巨大潛力、強大韌勁和旺盛活力,服務業數字化轉型走在全國前列,成為支撐服務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強大動能。
從產業趨勢看,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不斷突破和廣泛應用,加速服務內容、業態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服務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共享平臺、協同辦公、跨境電商等服務廣泛應用,數字服務和數字貿易正成為各國競相發展重點。隨著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加速融合,生產性服務在產業升級中作用更加突出,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比重快速提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個性化、體驗式、互動式等生活性服務消費成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潛力。
與此同時,我省服務業發展仍存在著一些短板和弱項:一是高端化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不足,尤其科技服務相對滯后,技術合同成交額占全國比重僅5%左右,排名全國第8位,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支撐作用不夠;二是健康、養老、教育、文旅、家政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的高品質供給不足,服務質量、服務水平與群眾期待還有不小差距;三是服務業競爭力和影響力有待增強,全國百強企業、引領性品牌、高層次人才缺乏,國際化水平不高;四是服務業平臺能級有待提升,省級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中科技創業園、創意產業園、軟件與服務外包基地等新興服務業平臺數量占比僅1/3左右,近一半集聚示范區營業收入低于50億元;五是服務貿易體量較小,2020年全省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4285億元,離上海、廣東的萬億規模差距較大,服務貿易占對外貿易比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緊緊圍繞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主題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把握服務業全球化、智慧化、平臺化的發展特征和個性化、體驗式、互動式的消費趨勢,以服務業數字化發展為方向,進一步優化服務業供給結構,創新服務業發展體制機制,賦能先進制造業,激發消費新需求,加快構建優質高效、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556”現代服務產業新體系,打響“浙江服務”品牌,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二)基本原則
1. 堅持高質量發展。聚焦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推動生活性服務業向高品質和多樣化升級,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國際競爭力。
2. 堅持數字賦能、創新發展。加快服務業數字化轉型,突破數字化發展重點行業、創新平臺、關鍵領域,拓展數字化場景應用,加強服務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增強服務經濟發展新動能。
3. 堅持協同集成、融合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加快服務業內部融合,進一步突出服務業對我省產業鏈供應鏈的基礎配套和提升帶動作用,實現跨行業資源要素的優化配置、協同高效發展。
4. 堅持以人為本、品質發展。以更多更好滿足人民多層次多樣化服務需求為導向,聚焦共同富裕,增進民生福祉,著力增強公共服務供給能力,積極推進消費擴容升級,全面增強城鄉人文品質、公共服務品質、生態環境品質。
5. 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動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分類放寬服務業準入限制,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創新服務業監督管理,著力破除制約服務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最大限度激發市場活力。
(三)發展目標
到“十四五”期末,服務業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加大,服務于人民品質生活和產業轉型升級能力進一步增強,“浙江服務”在全國乃至世界形成競爭力和影響力。
規模總量邁上新臺階。服務業對我省促增長、穩就業的基礎作用進一步提升,經濟貢獻地位更加突出。到2025年,全省服務業增加值達到5萬億元左右,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省稅收收入比重達到61%左右,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達到47%左右。
數字創新形成新優勢。數字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融合和應用深入推進,服務業技術創新、業態創新、模式創新進一步深化。到2025年,全省數字經濟核心服務業營業收入占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達到55%左右,網絡零售額達到3.2萬億元左右。
發展質效躍上新水平。服務業結構持續優化,“556”服務業新體系基本構建,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和競爭優勢的行業,服務質量效益明顯提高。到2025年,全省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達到40%左右,服務業勞動生產率達到25萬元/人左右。
集聚發展呈現新格局。“兩核四圈”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進一步優化,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高質量推進建設。到2025年,全省形成100個左右“數字賦能、特色鮮明、業態高端、能級突出”的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打造20個左右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品質服務實現新提升。消費擴容提質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高品質生活性服務業供給水平進一步提高,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全面推進。到2025年,全省居民消費率達到42%左右,服務質量滿意度達到90分以上。
改革開放取得新突破。服務業重點領域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營商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程度進一步提升。到2025年,服務貿易進出口額達到6000億元,“十四五”時期服務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500億美元。
表1 “十四五”浙江省現代服務業發展目標
序號
|
指標名稱
|
2020年預計
|
2025年
|
1
|
服務業增加值(億元)
|
36031
|
50000
|
2
|
服務業稅收收入占全省稅收收入比重(%)
|
60.6
|
61
|
3
|
服務業從業人員占全社會從業人員比重(%)
|
44(2019年)
|
47
|
4
|
數字經濟核心服務業營業收入占規上服務業營業收入比重(%)
|
50.9
|
55
|
5
|
網絡零售額(億元)
|
22608
|
32000
|
6
|
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增加值占比(%)
|
35.6
|
40
|
7
|
服務業勞動生產率(萬元/人)
|
20(2019年)
|
25
|
8
|
服務貿易進出口額(億元)
|
4285
|
6000
|
9
|
現代物流業營業收入(億元)
|
-
|
69000
|
10
|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億元)
|
8331.5
|
13000
|
11
|
科技服務業規上企業營業收入(億元)
|
12770.4
|
18000
|
12
|
社會融資規模存量(萬億元)
|
20.6
|
30
|
13
|
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個)
|
-
|
20
|
14
|
居民消費率(%)
|
37.7(2019年)
|
42
|
15
|
服務質量滿意度(分)
|
87.1
|
>90
|
16
|
服務業累計實際利用外資(億美元)
|
-
|
>500
|
(四)區域導向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結合我省都市區空間形態及產業集群發展格局,著力打造杭州、寧波兩大現代服務業發展核心,積極構建各具特色的杭州服務業經濟圈、寧波服務業經濟圈、溫州服務業經濟圈、金義服務業經濟圈,形成“兩核四圈”服務業空間發展格局。
聚力打造兩大現代服務業核心城市。以建成具有廣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為目標,推動杭州市、寧波市向城市品質化、功能現代化、價值高端化方向發展,增強兩市對全球資本、創新等高級要素的集聚功能,輻射引領全省服務業的發展,形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雙引擎。其中,杭州市充分發揮數字經濟特色,厚植現代金融中心、歷史文化名城等優勢,獨塑“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競爭力;寧波市依托開放發展和港航物流、國際貿易等比較優勢,支撐高水平國際港口名城、高品質東方文明之都建設。
推動四大服務業經濟圈高質量協同發展。立足區域資源特點、經濟發展、產業基礎、城市化水平等要素稟賦,突出特色、錯位發展,聚力打造以四大都市區為主體的四大服務業經濟圈,有選擇、有重點、分層次地推進區域現代服務業重點領域的發展。其中,杭州服務業經濟圈結合數字經濟基礎和人才創新資源,重點發展軟件和信息服務、科技服務、金融科技、數字貿易、文化旅游等,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數字經濟中心、“互聯網+”科創中心、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國際文化創意中心、國際重要的休閑旅游中心;寧波服務業經濟圈依托“一帶一路”、浙江自貿區和義甬舟陸海統籌雙向開放大通道建設,重點發展國際貿易、港航物流、高端航運、油氣全產業鏈、保險金融、軟件和信息服務、海洋旅游等,打造以開放創新為特色的國際港口名城、全球綜合樞紐、國際港航貿易中心;溫州服務業經濟圈充分發揮民營經濟和體制機制等獨特優勢,重點發展創意設計、現代商貿、小微金融、商務服務、山水旅游等,建設浙南閩北贛東區域文創中心、世界華商綜合發展交流中心、東南沿海醫療康養中心;金義服務業經濟圈充分發揮金義都市區商貿物流優勢和衢麗“大花園”核心區生態資源及國家公園品牌優勢,結合浙西南優美山水詩畫資源,重點發展國際商貿、現代物流、影視文化、生態旅游、健康養生等,打造成為以絲路開放為特色的世界小商品之都、國際影視文化之都、詩畫浙江生態旅游目的地。
三、全面提升產業影響力
依托我省數字經濟領先優勢,圍繞我省在國內外擁有一定優勢和地位的服務業領域,著力打造具有浙江辨識度和基礎性戰略性引領性作用的五大影響力服務業;聚焦對我省制造業發展有較強支撐作用且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領域,培育壯大五大新興服務業;以激發消費潛力、提高人民生活滿意度為導向,提升發展六大品質服務業,構建與現代產業體系相適應、結構優化、競爭力強的“556”服務業新體系。
(一)聚力打造五大具有影響力的服務業
1. 國際貿易。深入推進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省數字貿易先行示范區和義甬舟陸海統籌雙向開放大通道等建設,重點發展數字服務貿易、跨境電子商務、數字內容服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提升貿易發展質量,增強國際貿易綜合競爭力。持續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業設立海外營銷網絡,開拓“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新市場空間。引導傳統貿易企業數字化轉型,推動eWTP等數字貿易國際合作,深入探索以油氣全產業鏈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資和貿易自由化。到2025年,率先打造新型貿易中心。
2. 現代物流業。推進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深度融合發展,重點發展高端航運服務、多式聯運服務、供應鏈管理服務等,推進物流設施和服務的全流程綠色化、智能化、標準化、一體化提升改造。依托寧波-舟山世界級海港、杭州和寧波國際空港、義烏國際陸港、華東聯運新城、衢州多式聯運樞紐港建設,推動“四港”聯動、智慧物流云平臺迭代升級。推進內河航運復興,加快錢塘江中上游等內河鐵公水聯運樞紐和碼頭建設。提高全過程供應鏈管理水平,完善重要物流節點、通道建設,健全城鄉配送與快遞物流、冷鏈物流網絡,加強國際物流大通道和境外倉布局,加快構建立足長三角、輻射全國、鏈接全球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到2025年,物流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3. 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2.0,大力發展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嵌入式軟件、應用軟件等高端軟件,壯大平臺軟件服務、廣播電視服務、網絡通信等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人工智能、數字創意、區塊鏈、網絡安全等新興軟件。推進杭州國際級軟件名城、寧波特色型中國軟件名城建設,建設一批有較高知名度的軟件名園,培育一批引領性龍頭企業,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軟件品牌,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標志性產品,打造一批具有行業引領作用的工業互聯網平臺,加速軟件與各行業領域的融合應用。加快推進產業大腦建設,建立全省產業大腦數據中樞,重點在十大標志性產業鏈推廣應用,并持續深化產業大腦迭代升級、試點擴面。到2025年,打造國內領先的軟件產業集聚區和自主軟件推廣應用引領區。
4. 科技服務業。深入實施創新強省首位戰略,積極發展研究開發、科技中介、知識產權、創業孵化、科技咨詢、科技金融等,打造標桿型省級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優化全過程創新創業服務,構建完善科技服務體系。深化杭州、寧波溫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加快建設杭州城西、寧波甬江、嘉興G60、溫州環大羅山、浙中、紹興、臺州灣、浙西南等科創走廊,構建新型實驗室體系,大力引進培育高端新型研發機構,培育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到2025年,初步建成高水平創新型省份。
5. 現代金融業。立足服務實體經濟,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升級版、鳳凰行動計劃升級版,壯大股權和債券市場,用好擔保增信、信用貸款、應收帳款融資、風險緩釋等金融工具,重點發展科創金融、供應鏈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深化區域金融改革和創新試點,復制推廣改革經驗,聯動建設世界銀行全球數字金融中心、錢塘江金融港灣、杭州國際金融科技中心和移動支付之省,建設數字金融先行省。推進區塊鏈、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技術與金融深度融合,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廣浙江省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浙江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促進金融科技在經濟生活和社會治理等領域應用。到2025年,打造全國一流新興金融中心。
(二)培育壯大五大新興服務業
1. 商務服務業。提升高端商務服務業對制造業發展的服務能力,重點發展總部經濟、工程設計、會展服務、咨詢評估、法律、會計審計、信用中介、公證等,推動商務服務專業化、規模化、國際化發展。以杭州錢江新城、錢江世紀城、寧波東部新城、寧波三江口中央商務區、溫州濱江商務區等為重點,引進全球專業服務機構,集聚培育一批企業地區總部、功能性總部,打造高端商務服務集聚區。推進杭州會展新城、寧波國際博覽中心、溫州新國際會展中心、紹興國際會展中心等建設,提升世界互聯網大會、中東歐博覽會、義博會、中國國際動漫節、杭州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世界布商大會、中國國際襪業博覽會等品牌活動影響力。到2025年,力爭成為引領全國商務高質量發展的先行示范區。
2. 人力資源服務業。圍繞“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推動人力資源服務與實體經濟協同發展。堅持育優扶優引優,建立省、市重點培育企業目錄,完善培育引進政策。持續深化人力資源協同指數研究。建設一批高質量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品數字化發展,推進服務領域創新。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新業態、新模式開發新產品,參與企業間、地區間勞動力余缺調劑政策引導。支持人力資源服務業深度參與健康養老、社區服務等生活性服務業。規范人力資源市場秩序,推進人力資源市場領域信用體系建設。積極吸引全球優質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增強國際交流與合作,鼓勵有條件的人力資源服務企業在境外設立分支機構,構建全球服務網絡。到2025年,全省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7000家,提供中高端人力資源服務的機構占比達到30%。
3. 創意設計服務業。推動創意設計服務業向“互聯網+”“創意+”“時尚+”轉型發展,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動漫設計、時尚設計、建筑設計、廣告設計等。推進建設一批國家和省級工業設計中心,支持工業設計向高端綜合設計服務轉變,積極培育智能設計、虛擬設計、集成設計、眾包設計等新業態。引進培育優秀創意設計人才和企業,鼓勵設立創意設計產業孵化器,打造具有時尚引領力的創意設計集聚平臺。推出一批具有浙江特色和國際知名度的創意設計品牌,舉辦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意設計賽事。到2025年,建設成為全國文化創意設計高地。
4. 節能環保服務業。推進生態文明先行示范省建設,重點發展節能服務、環保服務、資源循環利用服務等,健全節能環保服務體系。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以高耗能行業企業為重點,發展節能診斷、節能量監測審核、信息咨詢、節能認證等節能服務。全力推動環境影響評價、清潔生產評價、生態環境修復等環保服務,加快發展環境風險與損害評價、環境信用評價、碳資產管理、碳報告核查復查、綠色低碳認證等新興環保服務。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積極推行環境醫院、環保管家和環境顧問服務,開展縣域、小城鎮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模式改革。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服務體系,深化服務農業循環經濟發展。到2025年,節能環保產業規模不斷壯大。
5. 檢驗檢測服務業。推進國家檢驗檢測高技術服務業集聚區和“浙里檢”平臺等建設,圍繞我省十大標志性產業鏈等實際需求,構建涵蓋產品質量、環境監測、計量校準等多個領域,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產業體系。建設一批國家級產業質量檢測中心、CNAS實驗室、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夯實計量、檢測技術、檢測裝備研發等質量基礎能力,促進質量基礎應用技術研究開發及成果轉化示范應用,推動檢驗檢測認證認可行業專業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到2025年,檢驗檢測服務體系基本構建完善,有力支撐產業質量水平提升。
(三)提升發展六大品質服務業
1. 現代商貿業。圍繞擴大內需、適應消費方式轉變的要求,加快城鄉區域、線上線下融合,提升發展城市商業,推動農商互聯,優化發展電子商務,創新發展商貿新業態。增強城市商業服務能級,深入推進特色街區、小城鎮商業綜合體建設,打造商業地標,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社區商業。推進智慧商圈建設,促進體驗消費、定制消費、時尚消費、智能消費等發展。深入推進義烏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中國輕紡城等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等建設,開展商品市場優化升級專項行動,培育一批商品經營特色突出、產業鏈供應鏈服務功能強大、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商品市場示范基地。到2025年,形成便捷、安全、優質、多元的城鄉現代商貿網絡。
2. 文化服務業。深入實施新時代文化浙江工程,加快推動文化產業提質增效,重點發展影視制作、出版發行、工藝美術、文化娛樂等優勢文化產業,培育發展數字演藝、數字出版、短視頻、數字音樂、電子競技、數字創意等數字文化新業態,不斷增強浙江文化軟實力和文化產業綜合競爭力。高水平推進四條詩路文化帶、之江文化產業帶建設,持續提升文化類特色小鎮、重點文化產業園區和集聚區、文化創意街區等產業平臺發展水平,加快建成全國領先、國際知名的數字文化產業基地、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產業基地(園區)、藝術創作產業基地和動漫游戲產業基地。到2025年,基本形成質量、規模、效益穩居全國前列的現代文化產業體系。
3. 休閑旅游業。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游景區和度假區。大力發展生態為底色的特色旅游,全面提升鄉村旅游,加快發展海洋旅游,推進旅游業生態化建設。支持發展山區26縣旅游業,建成旅游富民示范省。開展旅游業“微改造、精提升”,提升旅游供給品質。實施“詩畫浙江·百縣千碗”提升工程。探索未來系列旅游產品。培育現代旅游市場主體,發展夜間旅游,拓展旅游消費市場。大力發展入境旅游。到2025年,率先基本建成現代化旅游經濟強省,各項主要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努力成為中國最佳旅游目的地、長三角休閑度假勝地、國際知名旅游目的地、未來旅游先行地。
4. 健康服務業。以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健康服務需求為出發點,重點發展健康醫療、養生養老、體育健身、健康保險、健康管理等,推進建設健康產業平臺和載體,促進有效投資和消費升級,豐富服務和產品供給。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充分發展、醫養有機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積極探索“銀發經濟”、適老產業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加大社會辦醫支持力度,積極發展醫學檢驗等第三方健康服務,鼓勵中醫養生保健服務集聚發展,推動精準醫療、移動醫療等新興領域加快發展。加強健康服務與旅游、文化、養生康復、運動休閑和食品等產業聯動融合發展,大力發展“互聯網+健康”。辦好2022年杭州亞運會,促進競技體育和體育產業發展。到2025年,初步建立覆蓋全生命周期、滿足多元化需求的健康服務業體系。
5. 教育培訓服務業。堅持社會化教育和制度化教育并舉,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各類教育,重點發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技能培訓、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幼兒教育等,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構建高技能人才培育體系。鼓勵職業院校加強培養培訓工作一體化管理,推動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相互融合促進,推進溫臺職業教育高地國家試點建設。支持教育培訓領域國際合作,引進高端教育資源,創新運營模式。鼓勵開發數字教育資源,大力發展在線教育和遠程培訓,加快構建線上線下教育常態化融合發展機制。健全終身教育體系,加強浙江特色開放大學體系建設。到2025年,基本建成學習型省份。
6. 居民服務業。以提高居民生活便利度和生活質量為導向,加強公益性、基礎性服務業供給,重點發展家政服務、物業服務、育幼服務等,健全城鄉居民服務體系。推進家政服務規范化和職業化建設,支持家政企業開展品牌培育和平臺建設,持續推進家政服務業與智慧社區、養老托育等融合發展。推動物業服務專業化、標準化、多樣化,全面提升物業服務管理水平和行業發展水平,營造更為宜居的社區環境。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采取公辦民營、民辦公助,基本形成優質安全、便利實惠、城鄉協調居民服務業體系。
四、重點工程
(一)數字賦能工程
深入推進先進數字技術在服務業領域的融合應用,推動服務業全面數字化轉型。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對生產性服務業進行全方位塑造與重構,提升研發設計、生產銷售、采購分銷、物流配送等全鏈條數字化水平,加強對制造業全過程全生命周期服務能力。積極發展數字生活新服務,積極構建“城市大腦+未來社區”核心業務場景,重點發展遠程醫療、在線教育、智能交通、數字文旅等數字民生服務,推動生活消費方式向智能型轉變。支持建設行業級平臺,推動各平臺、中心、企業數據流通、資源匯聚,提升服務業各行業各領域資源的價值和利用效率,推動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
專欄1 服務業數字賦能工程
|
1.物流數字化行動。加快物流園區信息化,推動倉儲配送裝備智能化,提升倉儲、運輸、分揀、包裝等作業效率和倉儲管理水平。加快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建設,實現物流信息全程可追蹤。促進物流信息平臺協同化,鼓勵區域間和行業內的物流平臺信息共享,實現互聯互通。
2.金融數字化行動。引導金融機構加快數字化轉型,大力建設省企業信用信息服務平臺、省金融綜合服務平臺、移動支付服務平臺,完善金融風險“天羅地網”監測防控系統,推進杭州金融科技創新監管試點。
3.人力資源服務數字化行動。推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新技術在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的深度融合和全面應用,支持互聯網企業跨界經營人力資源服務業務。助推人力資源服務業態和產品創新,加快人力資源服務產業數字化進程。
4.現代商貿數字化行動。鼓勵生活服務業場所進行數字化改造,推動線上線下雙向融合。推動核心商圈的5G網絡、數據中心、物聯網等消費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數字化智慧商圈。優化專業市場的數字化服務功能,加強各類管理服務數據的挖掘應用,實現針對市場服務對象的“全周期管理”和線上線下聯動服務。
5.文化旅游數字化行動。打造文化和旅游數據中臺,通過數字高鐵連接11個設區市城市大腦、重點文化和旅游感知設備,形成萬物互聯的網狀中心,成為文化和旅游決策、現代化治理的中樞系統。與OTA、橫向部門、設區市旅游主管部門的數據開放共享,創新統計分析方法,建成基于大數據分析的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評估決策子系統、旅游產業發展評估決策子系統、旅游市場發展評估決策子系統、風險預警子系統。
6.衛生健康數字化行動。升級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建設省醫療健康大數據中心,高質量匯集公共衛生、臨床診療、健康管理等行業數據,強化跨部門數據共享和場景化多業務協同。完善浙里辦國民醫療健康專區,實現線上線下全流程服務閉環,集成10個以上互聯網醫療健康掌上應用。聯合醫院、企業和科研機構,啟動20個區塊鏈、醫學人工智能示范中心建設。
7.教育培訓數字化行動。推進“之江匯”教育廣場2.0建設,發展互聯網學校,構建“互聯網+教育”一站式服務平臺。支持互聯網企業與教育機構深度合作,拓展智能化、交互式在線教育模式,開展基于線上智能環境的課堂教學等試點。
|
(二)平臺提升工程
以提升服務業發展能級和影響力為重點,推進服務業集聚發展,加快建設一批服務業高能級平臺,主動承擔服務業領域國家和省級戰略,引領全省服務業繼續“走在前列”。推進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整合提升,通過“整合一批、新設一批、打造一批”,加快建設“數字賦能、特色鮮明、業態高端、能級突出”的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并在此基礎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圍繞我省服務業重點領域,積極打造一批國家級服務業平臺,形成若干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服務業示范平臺。
專欄2 服務業平臺提升工程
|
1. 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創建行動。出臺高質量建設全省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的實施意見和創建導則,通過分層分類集聚,分批建設100個左右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區,并在此基礎上培育打造20個左右高能級服務業創新發展區。
2. 國際貿易平臺創建行動。深化建設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積極創建國家數字服務出口基地、國家級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國家級臺商投資區等,著力提升國際貿易對外開放水平。
3. 現代物流平臺創建行動。爭創國家物流樞紐經濟示范區,積極打造國家級物流樞紐、國家示范物流園區、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等,引進集聚物流龍頭企業、重點項目,強化物流園區多式聯運體系構建,加強物流設施銜接、信息互聯和功能互補,打造一批產業配套性、商貿流通型物流平臺。
4. 軟件和信息服務平臺創建行動。大力創建國家級軟件名園、國家火炬軟件基地,加強軟件企業扶持力度,構建適合軟件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加快提升軟件園區軟件技術創新、產品開發、企業孵化、人才培訓和出口創匯等能力,加快培育一批特色型軟件名城、名園。
5. 科技服務平臺創建行動。積極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區及雙創示范基地、科創走廊等,加強創新研發平臺、創新共享平臺、成果轉化平臺等特色服務平臺的整合,打造一批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
6. 區域金融試點提升行動。深化湖州衢州綠色金融、寧波普惠金融、寧波保險創新、區域性股權市場浙江創新試點,支持創建杭州嘉興科創金融、麗水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等國家級區域金融改革試驗區,加大溫州綜合金融改革、臺州小微金融改革、義烏國際貿易專項金融改革等成熟經驗的復制推廣力度。
7. 人力資源平臺創建行動。統籌推進綜合性、專業型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積極提升產業園區“集聚、培育、交易、服務”功能,推動園區由單一的服務性園區向多功能的產業生態圈轉型。”
8. 文化創意平臺創建行動。加快培育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園區、國家級文化產業試驗園區等,引導文化創意產業規模化、集聚化和專業化發展。
9. 休閑旅游平臺創建行動。積極創建國家級旅游度假區、國家A級旅游景區等,加快建設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完善旅游公共服務體系,豐富多元化的旅游休閑產品,推進重大旅游項目的實施。
|
(三)融合促進工程
強化服務業對先進制造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提升研發設計、物流、電商、金融等專業化服務能力,支持龍頭企業向制造環節拓展業務,實現服務制造化發展。加快培育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大力發展智能化解決方案服務,推廣柔性化定制、共享生產平臺、智能工廠等模式,鼓勵設計、制造、施工等領域骨干企業發展總集成總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過程工程咨詢,提供整體解決方案。圍繞浙江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和特色優勢產業領域,培育一批兩業融合試點區域和試點企業,引領帶動全省制造業和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加強人力資源服務與制造業的融合發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數字農業、創意農業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高水平建設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專欄3 服務業融合促進工程
|
1. 推廣服務業融合發展典型模式。重點圍繞總集成總承包、全生命周期管理、供應鏈管理、服務衍生制造、工業文化旅游等方向,加快業態模式創新。總結網易嚴選、犀牛工廠等典型模式,復制推廣可行模式路徑和融合經驗,釋放融合發展潛力。
2. 培育兩業融合試點區域。以縣(市、區)、省級以上開發區(園區)和重大平臺為主體,重點選擇產業發展基礎強、組織實施條件優的區域,開展兩業融合試點區域建設。探索兩業融合市場準入、要素配置、市場監管、統計監測等政策機制創新,搭建公共服務平臺,大力發展兩業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完善兩業融合生態。培育50個以上兩業融合試點區域。
3. 培育兩業融合試點企業。以專業化平臺型企業、引領性龍頭企業和中小微企業集群生態為重點,加快培育一批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兩業融合企業。支持制造業和服務業龍頭企業依托自身核心資源和對行業的整合能力,以標準化帶動上下游企業提升生產技術水平。加快培育中小微企業集群生態,以專業化分工、服務外包等方式與大企業建立穩定的協作配套關系。培育100家以上服務能力強、行業影響大的兩業融合試點企業。
4. 推進人力資源服務與制造業融合發展。以推動勞動力要素市場化配置為核心,深化人力資源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鼓勵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圍繞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等新業態和制造業的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的人力資源需求,提高人力資源服務有效供給,不斷提高人力資源在現代產業體系中的協同效能。
5. 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示范。推動電子商務進村,促進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化國際化,積極培育鄉村共享經濟、創意農業等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建設種養殖、深加工、精品游一體化融合發展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高水平建設100個左右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
|
(四)品牌打造工程
發揮品牌帶動作用,推廣實施優質服務承諾標識和管理制度,加強企業“品字標浙江服務”品牌認證,研究健全區域、行業服務品牌培育和評價標準體系,率先培育一批具有影響力的行業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區域服務品牌。支持各地政府和行業協會開展服務品牌培育和塑造工作,持續推進行業信用體系建設,加大品牌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完善第三方質量評價體系。瞄準先進標準提高水平,在重點行業領域組織實施一批國家、省級標準化試點項目建設,推動浙江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全國性團體標準,提高“浙江服務”品牌認可度。
專欄4 “浙江服務”品牌打造工程
|
上一條:浙江省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十四五”規劃 下一條: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實施方案(2021—2025年)
-
青岛蓝界文化传播 台塑华亚(山东)管业 凯赛达换热器制造 东莞市佳宾精密五金制品 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 斯拓达机械制造 山东水发鲁润水务科技 湖南美装家装配科技 瑞沧机械设备 鑫悦耐火材料 磊澄智能机械装备 锐腾电子科技 规格智能科技 华邦电力科技 上海攸杰数控 鹏程体育设施材料 易净环保科技 巴特夫建材 沃农肥业 聚展 东光县恒信包装机械厂 富达竹业 江西省室内装饰协会 知良实业 长沙市工程机械行业协会 丽星机械设备 凌海实验室设备 KROSSKY 巨恒機械制造 长骏人造草坪 湖南省机械工业协会 星源电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浙江省汽摩配行业商会 永盛机械泵业 盛美特机械设备 铭印建材(惠州) 创域自动化设备 弗朗戈自控阀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