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政府印發《浙江省光電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5 年)》,“推進“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加強浙江產品市場競爭力”作為主要任務之一,被納入到行動計劃中。全文內容如下:
光電產業是將光子學、電子學、信息學技術相融合的高新技術產業,是圍繞光信號產生、傳輸、處理和接收等環節,開展各類零件、組件、設備制造及應用市場商業行為活動的總和。為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推進浙江省光電產業快速發展,根據《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十四五”規劃》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行動計劃。
總體要求
01、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忠實踐行“八八戰略”、奮力打造“重要窗口”,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深入實施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做大做強關鍵基礎領域,拓展新興應用領域,優化“一核三地多點”發展格局,打造全國光電產業發展高地、創新應用高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光電產業集聚區,為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02、發展目標
到2025年,我省光電產業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形成創新驅動、龍頭引領、特色突出、多地協同的產業發展格局,建成全國光電產業發展高地、創新應用高地和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光電產業集聚區。
產業能級顯著提升
全省規上光電產業營業收入突破5000億元,在光通信、光學感知、新型顯示等領域,形成一批具有技術領先和國際競爭力的“新星”產業群。
創新能力大幅增強
全省規上光電企業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超過6%,在光通信、光學感知、新型顯示等領域形成一批創新成果。
企業生態更加完善
培育營業收入超百億企業10家、超十億企業50家,形成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生態。
主要任務
01、光電技術協同創新行動
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重點支持光電關鍵元器件及材料、高端芯片、先進工藝和生產裝備等核心技術研發,加強第三代半導體材料在新型顯示、智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領域的應用。組織實施“雙尖雙領”計劃和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引導企業和科研院所承擔國家重大科研攻關項目,提升產業自主可控能力。創新攻關方式,采用“揭榜掛帥”“賽馬制”等方式,引導成立創新聯合體,加快光電創新成果產業化。到2025年,累計實施光電領域重點研發計劃和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10項以上。(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
推進創新載體建設
依托浙江大學、之江實驗室、甌江實驗室等名校大院,加快推進光電領域重點實驗室建設,爭創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布局建設光電領域國家級和省級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載體。強化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引導企業創建技術中心、研發中心、企業研究院等,推進規上光電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到2025年,累計新增15家光電領域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
推進標準體系建設
聚焦智能手機鏡頭模組、紅外傳感器、光纖光纜、智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浙江省優勢領域,引導企業和高校院所參與各類標準制修訂。支持光電細分領域標準化組織機構建設,加快制定一批“浙江制造”標準。推進“品字標浙江制造”品牌建設,加強浙江產品市場競爭力。(責任單位:省市場監管局、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02、光電產業體系培育行動
做大做強基礎產業
光通信。鞏固提升光纖光纜產業優勢,研發大有效面積超低損耗、傳能、傳感等特種光纖預制棒,提升發展超長距離大容量高速單模光纖、高密度高帶寬抗彎曲多模光纖等,加快發展海底光纜、耐高溫阻燃光纜、光電復合纜、油井光纜、礦用光纜等特種光纜。大力發展10GPON芯片、100G光芯片等,推動高端高速率光模塊國產化。延鏈發展全光網通信設備,構建全光網解決方案。到2025年,全省光通信領域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光學感知。提升發展高端光學鏡頭、紅外鏡頭、智能手機攝像模組等,拓展工業相機、車載鏡頭、安防鏡頭等應用市場,積極發展晶圓級玻璃、非球面鏡片、衍射光學元件、生物識別濾光片等高端精密光學元器件。加快補鏈發展光電傳感器及專業芯片,著力拓展低成本高性能激光雷達傳感器、非制冷紅外成像傳感器、生物識別傳感器、可見光交互傳感器等光電傳感器。做強顯微鏡、紅外望遠鏡等,謀劃布局超連續光譜儀、晶圓檢測設備、光電吊艙、醫療影像儀器設備等光學精密儀器設備,推動企業從光學元器件制造商向光學智能感知系統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轉變。到2025年,全省光學感知領域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新型顯示。提升發展大尺寸超薄玻璃基板、柔性玻璃基板、光學顯示薄膜等顯示元器件,補鏈發展有機發光材料、光學級PET切片、高性能聚酰亞胺光膜材料、寬幅偏光片等顯示關鍵材料。加快新型顯示產業從元器件向面板和整機發展,積極引入高世代TFT-LCD、OLED、AMOLED面板線,謀劃發展Micro/Mini LED、QLED、激光顯示等,拓展顯示終端應用市場。到2025年,全省新型顯示領域營業收入突破600億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智能光伏。重點發展大尺寸、高透過濾、抗濕光伏玻璃,布局雙層鍍膜玻璃、BIPV用異形光伏玻璃等,積極發展EVA膠膜和POE膠膜等輔材。提升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PERC)工藝,積極突破鈍化接觸(TOPCon)、異質結(HJT)等電池生產技術,推進大尺寸超薄晶體硅電池制備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及產業化,加快布局碲化鎘、鈣鈦礦、柔性CIGS等薄膜電池。大力發展智能逆變器、控制器、儲能系統、跟蹤系統等關鍵部件和智能管控系統,創新運營商業模式,拓展能源互聯網等應用場景。緊抓碳達峰碳中和機遇,加快建設智能光伏系統,擴大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助力經濟社會綠色低碳發展。到2025年,全省智能光伏領域營業收入突破1200億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半導體照明。結合智能家居、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發展趨勢,以高光效、高端化、智能化、集成化、多元化為方向,提升發展大尺寸LED外延片及襯底材料,謀劃研發金屬有機物化學氣相淀積(MOCVD)設備;做大做強全光譜系列超高亮度大功率LED發光芯片、高效LED驅動控制芯片等,加強氮化鎵(GaN)等材料應用。加強光源系統與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融合應用,重點發展智能照明、車載照明、農業照明、工業照明、醫療健康照明、舞臺景觀照明、交通信號通信等應用領域。到2025年,全省半導體照明領域營業收入突破300億元。(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
拓展新興融合應用
依托光電產業基礎,結合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加強光電技術與5G、物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技術交叉融合應用,積極拓展數字安防、超高清視頻、虛擬現實、機器視覺、智能網聯汽車、空天信息等領域,謀劃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03、產業鏈現代化升級行動
夯實產業基礎
面向光通信、光伏新能源等優勢產業集群,建立完善產業集群“名品+名企+名產業+名產地”提升機制。聚焦新型顯示、光通信、光學感知等產業鏈“卡脖子”問題,引導龍頭企業建立同準備份、降準備份機制,加強產業鏈安全和供應鏈穩定。推動建立長三角共同應對協調機制,重點面向高端專用光電芯片、新型顯示關鍵材料、光譜分析儀器等,共建共享重點產業鏈安全備份系統。加快光電領域工業強基項目引培,推動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基礎軟件、產業技術基礎等基礎技術和產品攻關,進一步提升產業競爭力。(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市場監管局)
加大產業有效投資
聚焦光電細分產業鏈高端項目、人才和“鏈主”企業,創新應用“大賽+基金+項目”、以企引企、以場景引項目等途徑,以及“云招商”“云簽約”等方式,深入開展產業鏈精準招商,重點推動光模塊、光電傳感器、顯示面板等環節補鏈。圍繞光電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階段性特點與需求,強化政策與服務賦能,提升企業開設、稅收繳納、融資信貸、要素使用、跨境貿易等環節便利度。(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省財政廳、省市場監管局)
提升產業智能化水平
分層次推進光電企業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未來工廠”、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實現規上光電企業智能化技術改造全覆蓋。推進光電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引導企業上平臺用平臺,培育一批云上企業。強化“鏈主”企業、龍頭企業作用,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數字化轉型。圍繞光電產業領域,開展行業產業大腦建設試點,賦能企業數字化轉型、關鍵共性技術應用、行業監管治理等。到2025年,力爭建成光電領域行業產業大腦2個以上,“未來工廠”10家以上。(責任單位:省經信廳)
04、企業發展梯隊建設行動
打造行業領軍企業
加強光電領域雄鷹企業培育,支持“鏈主”企業圍繞關鍵環節,積極開展并購重組,構建分工明確、協同發展的光電產業鏈。引進培育國際國內光電領軍企業及其區域總部、行業總部或研發總部。支持龍頭企業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資源,組建企業共同體、產業創新聯盟等,構建雁陣型企業梯隊。到2025年,培育光電領域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10家,雄鷹企業15家。(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商務廳)
扶持“專精特新”企業
深入實施單項冠軍培育行動、“雛鷹行動”等,推動高技術高成長企業升級,培育一批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等。貫徹落實“鳳凰行動”,梳理光電領域上市企業培育庫,支持優質企業股改、掛牌和上市。到2025年,培育光電領域營業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50家以上、上市企業20家以上。(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
培育創新型中小企業
深入實施科技企業“雙倍增”行動,健全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培育機制,持續推進中小企業公共服務能力升級,通過靶向培育、精準扶持,支持中小企業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和產品,加速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術、處于行業價值鏈高端、綜合競爭力強的創新型企業。(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經信廳)
05、發展空間布局優化行動
加快構建“一核三地多點”發展格局
推進杭州集聚研發總部、技術總部等,加快打造成為光電產業創新核心。支持寧波、嘉興和金華加快打造成為三大有國際競爭力的光電產業發展高地,分別重點發展光學感知和新型顯示、光通信和智能光伏、光學薄膜和半導體照明等產業。支持溫州重點發展激光與光電產業,臺州重點布局光電元器件、新型顯示、激光等產業,湖州引培發展新型顯示、光通信等產業,衢州重點發展智能光伏、半導體照明等產業,加快培育一批特色產業基地。(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培育光電特色產業集群
結合光電產業發展基礎,重點扶持壯大光通信、光學感知、智能光伏等優勢產業集群,推動集群智慧化、專業化、國際化發展。聚焦光電基礎前沿領域、新興應用領域等,培育形成一批具有技術領先和國際競爭力的百億級“新星”產業群,成為光電產業創新發展高地。到2025年,累計培育形成5個“新星”產業群。(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相關設區市人民政府)
加快光電產業園區平臺建設
謀劃建設光電領域“萬畝千億”新產業平臺,培育一批光電特色園區(小鎮),加快建設一批特色鮮明的專業化小微企業園,強化產業平臺、特色小鎮、小微企業園之間資源共享、聯動互補,構建多梯度產業發展空間。積極引入國際國內頂級相關產業資源,推動園區市場化、專業化發展。(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
06、產業開放合作拓展行動
推動區域協同發展
發揮杭州、寧波等地數字經濟資源集聚優勢,打造一批光電產業領域數字經濟“飛地”和科創“飛地”,加強在新技術新產品研發、項目孵化、人才引進等方面對其他地市的支持。創新山海協作機制,完善聯合招商、共建共管、利稅共享機制等合作力度,推動26個加快發展縣光電特色產業跨越式發展,助力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商務廳)
加強國內開放合作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新型顯示產業高質量發展體系,深化與上海、蘇州、合肥等地跨區域合作,開展光電技術協同攻關,推動產業鏈協同布局,促進長三角地區創新研發項目在浙江落地。積極與武漢、深圳、長春等國內光電產業領先地區開展項目合作和人才交流,加強差異化協同發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省科技廳)
推動光電產業國際化發展
有序引導產業全球布局,深化與日韓等國家合作,高質量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把握RCEP自貿協議簽訂機遇,深入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創新合作等。支持企業參與各類國際性產業技術交流會、國際標準會和展覽會等,跟蹤國際行業前沿動態,積極謀劃承辦光電領域專業賽事活動。(責任單位:省商務廳、省經信廳)
保障措施
推動健全工作機制
發揮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作用,健全省級部門綜合會商機制,做好重大決策、工作部署、重大改革和指導督促。完善“省級統籌、三級聯動”的省市縣協同工作機制,共推重點項目建設、關鍵技術攻關和產品推廣應用。探索建立光電產業統計監測體系,加強產業動態運行監測分析,完善目標責任及績效考核機制。(責任單位: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
強化財稅扶持
加強各級財政資源統籌,積極爭取國家有關發展政策資金,優化省級工業與信息化、科技等發展專項資金,鼓勵重點地區強化光電產業扶持政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抵扣、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等減稅降費政策。完善光電領域“三首”產品應用保險補償機制。深入實施融資暢通工程,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光電企業和項目支持力度。(責任單位:省財政廳、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各設區市人民政府)
優化要素配置
以畝均效益為導向,探索“騰籠換鳥、鳳凰涅槃”新路徑,強化光電企業用地、用能、環保等要素資源保障,優先支持關鍵核心環節強鏈補鏈重大項目。深入實施“鯤鵬行動”,加大高端人才和行業緊缺人才招引力度;實施新時代工匠培育工程和“金藍領”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培育一批光電領域工程技術和應用技能型人才。(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發展改革委、省人力社保廳、省自然資源廳)
加強示范引領
積極利用世界互聯網大會、杭州亞運會等重大活動賽事品牌效應,加強光電產業鏈上下游先進技術、產品和服務整合,形成光電領域應用需求清單,謀劃開展一批試點示范工程項目,加強品牌宣傳推廣,強化標桿企業的示范效應和引領帶動作用。(責任單位:省經信廳、省委網信辦、省商務廳、省市場監管局、杭州市亞組委)
創新服務供給
重點圍繞光通信、光學感知、新型顯示等領域,建立一批技術交易、檢驗檢測、產品認證、快速打樣等“一站式”專業公共服務平臺。依托浙江科技大市場、中國浙江網上技術市場3.0等,推動光電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營造良好發展環境。(責任單位:省科技廳、省發展改革委、省經信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