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化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
第一,對標準化認識不盡統一。“標準決定質量”的理念還沒有入腦入心。一些部門對標準化建設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存在推脫應付現象。部門之間協同配合不夠,工作合力沒有形成。一些地方對標準化建設重視不夠、支持不力,有的甚至最基本的經費保障也沒有,導致進展不平衡。
第二,企業主體責任落實不力。沒有弄明白標準與“話語權”“制高點”的關系,對標、定標、用標、貫標氛圍不濃。一些企業面對環保倒逼、市場競爭、創新發展壓力,視野狹窄,思路模糊,缺乏靠標準化“蹚出發展新路”的膽識和闖勁。一些企業發展風頭正勁,志得意滿,安于現狀,沒有依靠標準創新實現長遠發展的遠見。
第三,標準體系建設存在短板。標準制修訂、實施、監督和評估機制不夠健全,導致標準的制修訂質量參差不齊,一些地方標準內容重復、交叉,技術含量不高。標準推廣應用措施不夠得力,各層面普遍存在重制定、輕實施,重考評、輕運行現象,國際標準數量少,新產業、新業態有待突破,可復制、可示范、可推廣的經驗不多。
第四,標準話語權任重道遠。標準的有效供給不足、競爭力不強,還不能適應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需要,距離真正行使標準的話語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5.標準化專業人才嚴重缺乏。在黨政機關、各類企業,熟悉標準化工作的管理、技術、服務人才嚴重不足,標準化智力支持乏力,成為制約標準化工作的主要瓶頸。
二、標準化戰略提速對策研究
第一,提高政治站位,強化意識。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應把標準化工作作為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擺在首位,抓在手上,落實在工作中。需加強對各級領導干部和標準化工作者的培訓教育,打造標準化干部隊伍,建立懂標準、用標準、以標準促發展的組織領導體系。落實好企業主體責任,引導督促企業強化標準化意識,以高標準創造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以高標準促進企業發展、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加大標準化創新力度,推動標準化工作由傳統產業領域向現代服務、裝備制造、綠色發展、公共事業等新業態、新領域擴展,建立技術成果轉化為標準的協同機制。注重提升品牌標準化,積極開展對標、達標、提標活動,引領產品服務質量提升,助力高質量發展。
第二,加強組織領導,落實責任。各級政府應加強組織領導,形成縱橫上下聯動的推進體制,確保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得到有效落實。各級標準化工作領導小組應全面統籌,把重點放在謀劃部署、協調指導、解決問題、督察落實上。領導小組應加強標準化工作的協調、研判、推進。各行業主管部門應認真履行標準體系建設、標準制修訂、標準實施監督、標準人才培養等工作職責,細化工作目標,抓好行業指導,拿出過硬措施,強化工作落實,按時間節點和要求,高標準高質量完成試點和建設任務。把標準化工作列入各級黨委重點改革任務清單,納入年度目標責任專項考核體系,跟蹤督察,推動落實,確保任務落地見效。
第三,完善政策,夯實保障。把標準化建設列入“十四五”規劃編制,把標準化工作納入改革發展穩定、經濟社會進步的總體部署。強化標準化政策激勵,提高含金量,激發能動性,將標準化建設和試點經費足額列入各級財政預算。加大標準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抓好存量,培養提升現有人員業務素質,抓好增量,明確機關事業人員招錄中標準化人才的比例,抓好機構,建立健全各級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第四,健全體系,轉型發展。在高標準完成國家標準化綜合改革試點任務的同時,全面推動標準體系建設。重點開展好“三個活動”:一是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通過標準引領,增加產品和服務有效供給,滿足人民群眾需求,支撐高質量轉型發展;二是產業對標達標提升活動。通過對標達標,推動企標、團標提升為行標、國標,探索以標準化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路徑;三是知識產權與標準化融合創新活動。通過對接融合,將知識產權和專利技術轉化為標準,實現資源創新集聚,形成引領轉型發展合力。
第五,全程監管,提升質量。強化應用導向。圍繞各地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實際,探索標準的制修訂工作,推行標準的應用實施,把標準應用融入行業管理、市場準入和質量監管。推進標準公開,實行重點領域、特殊行業制定地方標準聽證制度,廣泛聽取相關方意見建議,提高標準的可行性、科學性。落實新批準發布地方標準公開制度,為企業和相關方了解、參與、應用新發布標準暢通渠道,提供方便。實行企業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全面接受社會監督。抓好標準評估,建立重要公共標準實施效果第三方評估機制,形成效果評估共性指標體系,通過定期評估發布,豎起標桿,輻射帶動,擴大標準應用覆蓋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