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角包裝標出彎曲度,主婦做飯像做化學實驗,聚會事先通知鄰居,車站標明抵站時間……在德國生活的時間久了,你會發現自己對精確的生活指標十分依賴,因為世界上很少有像德國人那樣用數字衡量一切。
一、廚房工作如做化學實驗
在德國超市買東西的時候,那些標準化的蔬菜、瓜果讓記者懷疑它們是否來自同一模具:黃瓜、西紅柿、茄子、菜花……幾乎都是一樣的長度、粗細、重量,連超市售貨員也說,其中的偏差絕不會超過5%。有的豆角包裝上還標出彎曲度,從90°、75°到60°不等,以區別其產地、成熟度等特點。所以,德國人買東西從不挑三揀四,拿起就走。
在德國人的廚房里,各種規格的鍋、碗、瓢、盆成打成套,廚房用具更是花樣繁多,光刀具就分切肉、切火腿、削水果、切面包、切奶酪等十余種。最絕的要數各種廚房“小助手”,從稱配料的秤、量杯、定時器到帶刻度和溫度表的鍋,一應俱全。
德國主婦做飯的時候,一邊看著菜譜,一邊用秤稱料、用量杯倒水,還要看看溫度計,那副專心致志的勁頭就像做化學實驗。
其實,德國家庭的“標準化”已經深入到生活各處。倒垃圾時,他們的垃圾桶分為廢紙、包裝垃圾、生活垃圾、生物垃圾等七八種類別。包裝盒、塑料袋、鐵罐要倒入包裝垃圾桶,菜葉、剩飯、蛋殼等投入生活垃圾桶,自家花園中清理出來的枯草、樹葉等投入生物垃圾桶。準備扔掉的玻璃瓶還要根據顏色分別投入不同的廢玻璃垃圾桶中。
德國法律對鄰里關系也有專門規定,在自家花園里聚會,應該事先通知鄰居,而且要按時結束;早上7點前、晚上10點后得息聲斂氣,洗澡時絕對不能引吭高歌;每季度至少修剪自家草坪一次,每5年要粉刷外墻一次。如果違反規定,輕者會招致鄰居抗議,嚴重的還得繳納5 000歐元左右的罰款,并要登報公開道歉,甚至還會蹲牢房。
二、日常工作生活精確量化
有位來自非洲的朋友對記者說起他在德國的“重大發現”——德國的公共汽車不僅清潔干凈、準時進站離站,而且排隊乘車的乘客也必定在汽車進站前一兩分鐘內陸續到達,仿佛事先都約好了似的。
其實,這不過是因為乘客們遵守了公交時間表而已。在德國,無論大城市還是小村鎮,其公交車站的站牌上都會清楚地標明車輛的行車路線和途中到達各站的準確時間。這種公交時刻表可以在交通網站上查到,網民還可以根據實際需要,讓交通網站自動設計出鐵路、地鐵、汽車等多種交通工具的最佳線路組合。
有人曾抱怨自己住所前的馬路鋪設沒完沒了。后來才發現,德國工程師們在工作中總會不時用尺子去量,以保證每一層磚的厚度絕對符合規定,并在開始修建馬路時就將排水系統、電路設施等都預留好。這樣鋪出來的馬路,多少年都不用翻修。
無論建筑還是吃藥,德國人都是有板有眼的。德國醫生開的藥方,會將用藥量明確到毫克,并明確說明是在飯前還是飯后的5分鐘或10分鐘服用,而不會籠統地說“飯前或飯后服用”。
三、不安導致量化生活
一位歷史學家曾告訴記者,德國人這種在外人看來略顯呆板僵化的性格形成與德國的歷史密不可分。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過去數十年,但德國人內心深處仍存在著不安和恐懼。他們不相信陌生的、不可估量的人和事,認為一切人和事都必須是可以量化、可以預測的。
為此,德國制定了8 000多部法律法規,各種規定更是多如牛毛。即使怎么煮雞蛋,德國人也能寫出一本厚厚的說明書來。
每個德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自覺遵守著國家制定的各種條例,即使某些規定有些苛刻,他們也很少投機取巧。也許,正因為這種嚴格要求,德國人才能生產出精益求精的“德國制造”,使之成為精確與高品質的代名詞。
難怪有人說,一個民族能夠如此步調一致,和諧運轉,就沒有戰勝不了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