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浙江數字化改革的元年。
我們曾經以年、月、日來衡量辦事效率的許多政務服務事項,而今在手機上已實現了“秒辦”。從幾年到幾秒,從線下到網上……這一年里,許多改革故事被記錄、提起。
現實生活中,數字化改革打破著浙江各地方各部門各系統的傳統業務流程,推動高效協同,有效破除制約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的體制機制障礙。映射在數字空間里,則是“浙里辦”、“浙政釘”兩個“浙”字頭的APP里,數百個應用成果的集成上架。
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子落而滿盤活,數字化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抓手,是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的“船”和“橋”,為現代化先行和共同富裕示范區提供根本動力。
破立之間,數字化改革在之江大地引領起一場全方位、系統性變革。
破題——從“小切口”破題,老問題找到新解法
系統性的變革,從“小切口”破題。
一張表格,孕育著一場深刻的改革。表格多、多頭報、數據不共享,是長期困擾基層的老問題。杭州市上城區閘弄口街道,一名社工統計,“曾經40%的工作量都花在了填報內容交叉重復的各類表格中。”
數字化改革從“一張表”動刀,今年,杭州推出“數智報表(一表通)”應用。該應用通過數據一體化集成,簡化表單填報,實現城管、民政、消防、住建等18個部門96種報表的自動生成,每名社工每月平均節省約30個小時表單填報時間。
“‘一表通’再造了數據上報流程、重塑了數據共享機制,更打破了基層考核中的‘表格主義’、‘臺賬主義’,從機制上解放了基層干部被束縛的手腳。”閘弄口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這是浙江數字化改革的“硬核”之處。它不同于一般的數字賦能,更不是傳統的政務信息化。數字化改革,要破解傳統辦法不能解決的難題,破解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
跨業務、跨部門、跨層級的多跨場景打造,是數字化改革推動體制機制變革的重要抓手。以“事項”為切入口,打破過去各部門、各單位條塊分割、條線孤立的碎片化模式,數字化改革讓老問題有了新解法。
基層安全生產風險監測管控一件事、流動人口管理服務一件事、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治理一件事、“船港通”漁船安全智治一件事……今年7月,我省首批平安法治一件事清單發布,這些工作看似是“小事”,實則牽涉到多業務、多部門、多層級,也是基層治理中的“頭疼事”。
比如固廢處理,涉及生態環境、農業農村、住建、綜合執法、衛生健康及鄉鎮街道等多個單位。數字化改革,通過業務協同模型和數據共享模型,逐層把固廢處理一件事,拆解成接收、轉運、處置等最具體最基本的事項;并明確部門間數據共享方式。現在,該數字化應用已上線,有單位發現固廢傾倒事件后,通過掌上指揮室派單,各部門就可立即聯合處置。
目前,全省基層治理“一件事”集成改革項目已累計有70多件,其中44件已上線運行、線上辦理量達到10萬余件。數字化改革,有力破除了體制機制的瓶頸問題,推動了基層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立制——從上層建筑著手,新機制應對新挑戰
數字化改革,本質屬性是改革,它既要不斷打破不適應當前實踐發展要求的體制機制,還要積極應對新變化,探索建立新的體制機制。
近年來,平臺經濟迅速崛起,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也出現了一些平臺濫用市場優勢地位,限制競爭、價格歧視、損害消費者權益等一系列問題,破壞了市場競爭秩序,阻礙了行業創新。
如何監管平臺經濟是一個新生問題,在一些規則制度上還存在著空白和漏洞。針對這一新挑戰,浙江通過數字化改革,為加強平臺經濟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提供了“浙江方案”。
今年2月,全國首個平臺經濟數字化監管系統——“浙江公平在線”正式上線。該應用首創對“二選一”“大數據殺熟”“低于成本價銷售”“縱向壟斷協議”“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等5種壟斷及不正當競爭行為進行靶向監管,并采取不同的數據抓取規則和識別模型。
“浙江公平在線”的上線,也意味著平臺經濟監管從過去事后的監管,逐步提升建立起事中和事前的監管機制。
數字化改革是一場重塑性的制度革命,是從技術理性走向制度理性的跨越,本質是改革,根本要求是制度重塑。
應對新挑戰,建立新機制,在浙江,這樣的數字化改革案例還有很多。針對20萬余戶外賣商家,500億元年交易額的外賣訂單,如何讓消費者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浙江外賣在線”,建立起有效的線上線下監管機制。
面對新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多發問題,省公安廳牽頭上線了浙里“反電詐”涉網新型犯罪預防應用,綜合運用數字化手段在公安智控端、政府治理端、社會服務端三方面開展集成改革、建立機制,有效遏制了案件多發勢頭。
“數字化改革不是簡單的建一批系統、開發一堆應用。根本上是針對不適應生產力的生產關系、不適應經濟基礎的上層建筑的深層次調整。”浙江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范柏乃說,數字改革,推動新機制的建立,推進變革型組織的建設。
數字化改革,正深刻改變著黨政機關的組織形態、運行方式。“全局一屏掌控、政令一鍵智達、執行一貫到底、服務一網通辦、監督一覽無余”的數字化協同工作場景,推動黨的全面領導橫向到邊、縱向到底。
比如,黨政機關整體智治系統中的“七張問題清單”應用,它針對巡視、審計、督查、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網絡輿情、群眾信訪等七方面問題,圍繞問題發現、生成、整改、評估、預防全周期,數字賦能全流程精密智控、全要素綜合分析、全方位黨建統領,實現黨建工作具象化、可量化、可評價。
變革——行系統性重塑,精準治理用數據決策
“以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時下正成為許多浙江干部的新習慣。
數字化改革,重塑了浙江干部的能力結構。在推進數字化改革過程中,全省廣大干部數字思維逐步樹立、系統方法熟練運用、改革意識不斷增強、爭先狀態更加昂揚,對現代化的把握能力、引領能力、駕馭能力進一步增強。
他們的信心與底氣,來自與數字化應用在實戰大考中的出色表現。去年夏天,臺風“煙花”,兩度登陸浙江,雨量較大。廣大干部在防臺防汛一線,充分發揮“防汛大腦”“小流域山洪災害應急預警”“安全碼”等多跨場景應用的作用,提前預判、及時應對,實現了“不死人、不傷人、少損失”的目標。
此外,在疫情防控、矛盾化解、執法監管等領域,今年,浙江上線運行了一批提升治理能力的多跨場景應用。這些應用正實現從事后應對處置向事前有效防范、從碎片化管理向全周期管理、從模糊治理向精準治理的轉變。
以數字化改革撬動各領域改革,要打破條塊分割、條線孤立的碎片化模式,聚焦重點領域,設計重要場景,深化重大改革。
上世紀60年代,建筑學家梁思成曾把城市比作一個生命體:“城市是一門科學,它像人體一樣有經絡、脈搏、肌理,如果你不科學地對待它,它會生病的。”城市治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管理者如何精確“問診”,藥到病除?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孿生等技術在城市治理中的廣泛運用,已成為世界范圍內的新趨勢,城市有了可知可感的“生命體征”,可提前預判其“健康風險”。日前,頗具未來感的杭州市蕭山區城市智治中心正式運行,該區梳理了100余項城市運行體征指標,包括12345受理情況、110非警務類警情等,系統集成各類動態數據。
豐沛的數據資源,改變著城市管理的決策機制。“以前是出了事情‘看急診’,現在要逐步向‘治未病’轉變。”一名長期在城市治理工作的干部表示。數字化改革,正推動治理方式、手段、工具、機制發生了系統性重塑。
當前,我省正向全球數字變革高地邁進。“浙”里,正通過數字化改革,調整數字生產關系、重塑制度體系,激發社會的無限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