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5月26日訊(記者 林 婧 姜曉蓉 薛文春 周琳子)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下文簡稱新職教法)本月正式實施。職業教育覆蓋人群廣,與經濟社會的關聯密切,這次又是職教法自1996年頒布以來首次大修,因此廣受社會關注。
新職教法最明顯變化是什么?職業教育面臨哪些新的機遇?浙江的職業教育探索,對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如何發揮更大推動作用?記者走進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走訪師生、家長、專家,從中尋找答案。
打破職教學歷的天花板
“新職教法修訂通過后,最被關注的是普職選擇問題。”一位中職校長告訴記者。
長久以來,不少人對職業教育有著“低人一等”的刻板印象。普職選擇問題的背后,隱藏著學生和家長的憂慮:選擇職業教育是否會早早給自己蓋上發展的天花板?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職業教育的文憑還拿得出手嗎?
加快打通職業教育本科層次人才培養通道,擴大辦學規模——這樣的呼吁近年越來越多。新職教法給大家吃了一顆“定心丸”:“高等職業學校教育由專科、本科及以上教育層次的高等職業學校和普通高等學校實施。”這表明,高職不再是職教生學校教育的終點,本科及以上層次院校大門將為職教學生打開。新職教法從法律層面暢通了職校學生的發展通道,困擾職教生多年的學歷天花板被打破。
事實上,中職與應用型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試點工作(下文簡稱中本一體化)在浙江已開展4年,部分專業成了“香餑餑”,分數線甚至超過了一些重點高中。
“現在回想起來,初中畢業選擇中本一體化,最終進入理想的大學,是一條適合我的道路。”金洋洋是杭州市人民職業學校和浙江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業聯合培養的第一批中本一體化學生。4年前,一心想當幼兒園老師的金洋洋在家人的支持下考進人民職校。除了文化課,她還要學習鋼琴、畫畫、舞蹈、聲樂等藝術技能課程。
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學前教育系主任劉寶根兼任一個中本班的班主任。他告訴記者,中本一體化不僅注重學歷的銜接,更需要人才培養的一體化設計。浙師大幼教學院從中職開始就深度介入學生的培養,將中本一體化“3+4”(中職學制3年,本科學制4年)進行整體規劃、整合設計,在中職階段注重人文素養、科學素養和藝術素養筑基,在本科階段注重實踐、反思和創新能力的提升。
“考慮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我們還建議學校開設營養師、保育師等項目化學習課程。此外,每學期都要安排3到5天到對口幼兒園實踐,讓學生對職業有更加直觀的感受。”劉寶根說。
除了中本一體化,更多學生是通過中高職一體化5年制人才培養模式進入高校。記者從省教育廳職成教處了解到,中本一體化、中高職一體化等長學制培養近年來漸成趨勢,今年長學制計劃招收初中畢業生66132人,比去年增長10%以上。今后浙江還將持續擴大長學制的招生比例,到2025年,全省長學制培養招生占中職招生比例將達到40%以上。
寧波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吳翔陽分析,多崗位綜合性人才和復雜工藝技能人才日益吃香,同時,定制化服務型企業越來越多,具有現場技術處置能力、場景性應用開發等高水平的技術人才也愈發緊俏,需要長學制的培養來彌補部分學生在綜合素質、技術處置能力等方面的短板。“這是職業教育對現代產業發展的人才需求作出的及時反饋。”
省教育廳職成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將按照國家部署,暢通職業教育學生成長成才通道,積極推進本科層次職業教育,擴大面向中職招生規模,讓職業教育的升學通道更加暢通。
海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培訓現場。
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辦學
新職教法中,有一處變化值得關注——以“產教融合”一詞取代了以前的“產教結合”。
“結合”到“融合”,一字之變,更強調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的密切相關度,強調讓技能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需求步調一致,這就離不開行業和企業的參與。推動全面融合,促進行業企業深度參與職業學校專業設置、教材開發、培養方案制定、質量評價、教師培養培訓、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全過程——這正是新職教法的亮點之一。這些方面,浙江一直在探索。
離邁入大三還有3個多月,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數字工程學院2020級學生黃俊岳就已經拿到了汽車緊固件國內龍頭企業的“預定崗位”。他將自己的這次幸運經歷歸功于學校全新的實訓模式探索。
去年7月,由浙南產業集聚區、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和浙江裕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三方合作共建的浙南先進裝備制造業產教融合省級示范基地在溫州揭牌。其中的浙南數智造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內,企業提供的一臺臺嶄新的進口高端數控機床依次排開。作為第一批走入實訓基地的學生,黃俊岳又驚又喜:“同樣都是鉗工實訓,學校里用的教學設備,主要是驗證課本的知識,可到了企業用生產設備實訓時,我們才真正感覺到是一名‘技術學徒’。”
政校企三方共建產教融合示范基地,讓企業車間成了教學課堂。浙江裕泰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總經理孔洪奎說,參與共建基地有助于企業發展。這批參加過系統實訓的學生高度匹配企業需求,企業有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孔洪奎認為,接下來會有更多的惠企政策出臺,能夠讓企業真正需要的人才在企業扎根。
近年來,不少職業院校還在積極探索更緊密的校企合作路徑。
“新職教法堅持多元辦學,而且多措并舉推進企業辦學,落實企業在職業教育中的主體地位。這更加鼓舞了我們辦好混合所有制汽車學院的信心。”臺州職業技術學院院長金建華告訴記者,笛威金橋汽車工程學院成立于2017年,是由臺州職業技術學院、珠海市歐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臺州金橋集團有限公司三方合作辦學的混合所有制二級學院。起步不久,學院一度面臨如何保障企業利益、如何認定企業駐校教師身份和薪酬等難題。
為此,學校和兩家企業共同成立了臺州笛威金橋汽車科技有限公司,企業把相關資產注入公司。校企三方資產獨立、產權明晰,又能利用公司運作的靈活性解決一系列管理問題并提供相應服務。例如,企業駐校教師可全部作為公司員工,學校以勞務費的形式向公司支付企業駐校教師的工資。在這種模式下,學校和企業深度捆綁成利益共同體,實現資源混合使用。
2017年,珠海市歐亞汽車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曉松和其他4位同事來到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成為企業駐校教師,與在編教師共同開展學生管理、課程教學、教材編寫等工作。劉曉松拿出一本《汽車電氣設備結構原理與檢修(配實訓工單)》介紹,這本由校企雙方教師共同出版的教材,入選2020年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新形態教材建設項目。
“企業駐校教師與學校在編教師同等待遇,學校按照與企業序列相對應的職稱職務確定標準、同工同酬。”金建華補充介紹,人員和資產的真正融合讓學院育人實現準確的工學對接,促進了學生優質就業。2020年和2021年,笛威金橋汽車工程學院連續兩屆畢業生就業率100%。
新職教法鼓勵產教深度融合,推動職業院校和行業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可有效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的有機銜接。2019年,浙江發改委等8個部門推出產教融合“五個一批”(一批產教融合聯盟、示范基地、試點企業、工程項目、協同育人項目)建設重要舉措。2020年底,全省13個產教融合聯盟成立、20個產教融合示范基地揭牌、106家產教融合型試點企業獲批……浙江職業教育向著產教深度融合不斷邁進。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回爐班”學員在操作機械。
職業培訓貫穿發展周期
職業教育包括職業學校教育和職業培訓。新職業教育法確定了職業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并重的原則,使職業培訓貫穿勞動者職業發展的整個周期。
溫州97后小伙陳德華不久前完成了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回爐班”的學習。他告訴記者,“回爐提升”前他是瑞安一家公司的一線操作工,工作內容單一、薪資待遇偏低,因此,他辭去工作報名參加了“回爐班”。
脫產學習的3個月,陳德華歷歷在目:“我在實訓大樓里操作著最先進的工業機器人,還有技能操作‘大牛’手把手指導。我們的專業課老師是一位博士,他用豐富的理論知識幫助我弄懂了此前的一些難題。”
今年3月,在“回爐班”結業暨就業雙選會上,陳德華被當地上市企業浙江宏昌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看中,年薪翻番,崗位也從一線操作崗提升到了工藝技術崗。“入職后還能享受人才引進政策,住房、子女就學都有了保障。”陳德華說。
陳德華“回爐提升”的經歷,正是貼合新職教法愿景的范例之一。全周期培養人才正在興起,新職教法實施將進一步推動其發展。但培訓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省教育廳開展的浙江省職業院校職業培訓能力建設專項調研結果顯示,2020年全省382所職業院校開展各類培訓228.49萬人次。然而,有的職業院校培訓項目的針對性還不夠強。海天塑機集團有限公司總裁張劍峰坦言,當前培養周期長、技術含量高的技能人才尤為短缺。“我們需要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為自身及上下游產業鏈培養、輸送符合產業發展需求的職業技能人才。”
2020年6月,海天集團與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合作成立校企共建的智能制造領域人才培養基地——海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為了針對企業崗位特點、符合產業發展和技術進步等新要求,校企雙方組建團隊,制定了工業機器人運維工程師、數控機床安調工程師、注塑機操作維護工程師3個崗位職業能力標準,并開發了相應的產業技術課程。
海天塑機集團職員屈永明告訴記者,兩年前,他成為首期海天職業技能培訓學校“雙提升班”學員。除了技能實訓課程和理論課程,他還要學習應用文寫作、計算機編程、職業素養、企業文化等綜合素質提升課程。
“‘雙提升班’的人才培養目標不僅要提升技能,還要提升學歷。學員在畢業時會得到大專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兩本證書。在返回海天重新上崗后,他們的薪資水平能夠提升20%至30%。”寧波職業技術學院繼續教育學院院長郭華恬說。
在浙江工業大學職業技術教育研究所所長陳衍看來,職業教育是浙江擴中提低、增強人才造血能力、助推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抓手。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應當以就業為導向,切實有效解決就業問題,擴大中等收入群體,為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技術技能人才和高素質勞動者。
“接下來我省將進一步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將職業教育擺入服務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形成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新格局。”省教育廳職成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