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其中提及標準和標準化工作,現匯總摘編二十條如下,一起去了解~
一、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必須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培育以技術、標準、品牌、質量、服務等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優勢,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
二、積極對接國際先進技術、規則、標準,全方位建設質量強國,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質量支撐。
三、制約產業發展的質量瓶頸不斷突破,產業鏈供應鏈整體現代化水平顯著提高,一二三產業質量效益穩步提高,農業標準化生產普及率穩步提升,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達到86,服務業供給有效滿足產業轉型升級和居民消費升級需要,質量競爭型產業規模顯著擴大,建成一批具有引領力的質量卓越產業集群。
四、質量基礎設施管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布局更加合理,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實現更高水平協同發展,建成若干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打造一批高效實用的質量基礎設施集成服務基地。
五、建立質量專業化服務體系,協同推進技術研發、標準研制、產業應用,打通質量創新成果轉化應用渠道。
六、全面推行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建造,健全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大力發展綠色供應鏈。優化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標準,實現資源綠色、高效再利用。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碳計量基標準、碳監測及效果評估機制。建立實施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標準體系。
七、加強技術創新、標準研制、計量測試、合格評定、知識產權、工業數據等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加快產業基礎高級化進程。
八、開展對標達標提升行動,以先進標準助推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和新興產業高起點發展。推進農業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全面提升農業生產質量效益。
九、完善服務業質量標準,加強服務業質量監測,優化服務業市場環境。
十、組建一批產業集群質量標準創新合作平臺,加強創新技術研發,開展先進標準研制,推廣卓越質量管理實踐。
十一、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制定農產品質量監測追溯互聯互通標準。深入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推進現代農業全產業鏈標準化試點。完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推動食品生產企業建立實施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體系,加強生產經營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加速推進化學原料藥、中藥技術研發和質量標準升級。
十二、實施消費品質量提升行動,加快升級消費品質量標準。對標國際先進標準,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
十三、推進工程質量管理標準化,實施工程施工崗位責任制,嚴格進場設備和材料、施工工序、項目驗收的全過程質量管控。大力發展綠色建材,完善綠色建材產品標準和認證評價體系,倡導選用綠色建材。完善勘察、設計、監理、造價等工程咨詢服務技術標準,鼓勵發展全過程工程咨詢和專業化服務。
十四、加強養老服務質量標準與評價體系建設,擴大日間照料、失能照護、助餐助行等養老服務有效供給。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處置機制,加強實驗室檢測網絡建設,強化科技標準支撐和物資質量保障。
十五、引導企業開展質量管理數字化升級、質量標桿經驗交流、質量管理體系認證、質量標準制定等。開展品牌理論、價值評價研究,完善品牌價值評價標準,推動品牌價值評價和結果應用。
十六、深入推進標準化運行機制創新,優化政府頒布標準與市場自主制定標準二元結構,不斷提升標準供給質量和效率,推動國內國際標準化協同發展。
十七、構建標準數字化平臺,發展新型標準化服務工具和模式,加強檢驗檢測技術與裝備研發,加快認證認可技術研究由單一要素向系統性、集成化方向發展。加快建設國家級質量標準實驗室,開展先進質量標準、檢驗檢測方法、高端計量儀器、檢驗檢測設備設施的研制驗證。加大質量基礎設施能力建設,逐步增加計量檢定校準、標準研制與實施、檢驗檢測認證等無形資產投資,鼓勵社會各方共同參與質量基礎設施建設。
十八、開展質量基礎設施助力行動,圍繞科技創新、優質制造、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重點領域,大力開展計量、標準化、合格評定等技術服務。深入實施“標準化+”行動,促進全域標準化深度發展。支持區域內計量、標準、認證認可、檢驗檢測等要素集成融合,鼓勵跨區域要素融通互補、協同發展。加強質量標準、檢驗檢疫、認證認可等國內國際銜接,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
十九、建立質量分級標準規則,實施產品和服務質量分級,引導優質優價,促進精準監管。建立健全強制性與自愿性相結合的質量披露制度,鼓勵企業實施質量承諾和標準自我聲明公開。健全覆蓋質量、標準、品牌、專利等要素的融資增信體系。
二十、構建重點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完善質量安全追溯標準,加強數據開放共享,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質量安全追溯鏈條。發揮行業協會商會、學會及消費者組織等的橋梁紐帶作用,開展標準制定、品牌建設、質量管理等技術服務,推進行業質量誠信自律。圍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實施等,建設跨區域計量技術轉移平臺和標準信息平臺,推進質量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健全貿易質量爭端預警和協調機制,積極參與技術性貿易措施相關規則和標準制定。
來源:新華社、學習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