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標準化工作,人才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要推進全域化和全鏈條的標準化工作和管理,對人才的需要大大增加。標準化需要復合型人才,包括標準制定、檢驗檢測以及執法,所以整個過程都要有人才。
二、四個轉變
《綱要》提出四個轉變,為標準化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既要鍛長板,又要補短板,還要建立新的競爭優勢。每一個轉變都是機遇,但是也都面臨新的挑戰。所以,要從實現四個轉變來分析目前標準化工作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由政府主導向政府與市場并重轉變
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和市場并重轉變,強調要發揮市場的作用。2018年新修訂的《標準化法》提出來,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過去大部分標準都是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基本上是強制性的,至少也是推薦性的。
因此,過去政府的標準體制機制比較健全,現在提出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都是市場化的標準,在標準主體多元化的新形勢下,怎么樣更好地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關于團體標準、企業標準,怎么去組織實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是什么,邊界是什么?哪些應該由政府去做,哪些可以讓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去做?
比方說團體標準,主要指在團體內部企業和研究機構合作開發的標準,需要什么樣的機制?怎么樣培育團體標準組織?團體標準怎么去實施,怎么能夠保證有效地去實施?誰來進行監督,怎么去監督?怎么能保證公平競爭?企業標準也有同樣問題,這些可能都是第一個轉變面臨的問題。
因此要加強培育一些團體標準的領頭企業。除此之外,還要完善團體標準的制定機制,加強社會監督和相關執法的監督。如果一個團體標準被社會接受了以后,怎么樣在更大范圍內去實施,這需要建立新的體制機制。《綱要》提到鼓勵團體標準定位為原創性和高質量標準。新的轉變要有新的任務,所以要通過改革不斷地去完善相關的體制機制。
關于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政府主要在公共性比較強、涉及公共利益的領域發揮作用,比方說食品、醫療、環境、安全等,這些領域要以人為本,實行強制性標準來保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還有一些共性技術領域需要政府發揮作用。其他領域可以由市場去做,可以發揮團體標準、聯盟標準、企業標準的作用,在有些領域可以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團體標準和企業標準。同時,《綱要》也提出,政府標準化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企業標淮的引1導、規范、監督,從而保證其實施。因此,政府除了要放權,同時還要建立開放包容協調一致的標準制定程序和工作機制。
2.標準運用由產業與貿易為主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
新形勢下標準無處不在。比如在公共服務、公共安全、城市建設等領域,怎么樣建立更有效、可量化、可執行和可考核的標準是研究重點。
3.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
這主要是從全球視野來推進我國的標準化工作,可以理解包括兩個方面內容。
一方面我國要遵循國際規則,我國的標準要盡量和國際標準互聯互通,比如手機充電插頭的標準,如果生產出來的手機充電插頭賣到國外和國外都不一樣,肯定阻礙互聯互通。再比如5G國際標準是國際電信標準組織3GPP RAN組織全球相關企業自愿參與制定,我國華為等企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另一方面我國要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規則的制定。尤其在我國的一些優勢領域,要提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內容,這樣在國際標準和規范方面就有話語權。要爭取國際標準化組織在中國落地,還要培育我們的團體標準組織,以及更多由我國優勢企業牽頭的國際標準組織。
4.標準化發展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我國經濟社會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各個領域都要高質量發展,特別是標準領域。標準要發揮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作用,如何發揮作用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實行管理方式的轉變,要從行政指揮或行政限制轉向用標準來規范行業準入,市場準入要通過環境、質量、安全等標準來引導。所以標準的高質量發展,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引領著各行各業的高質量發展。因此,安全標準、質量標準、公共服務標準、環境標準和社會治理標準等,應該體現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目前我國進入了高質量發展階段和創新驅動發展階段,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實現標準化促進高質量發展。
一是標準本身要提高質量。
首先就是標準本身要提高質量,要通過標準引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如環境治理,我國環境領域制定了許多法律,具體實施要靠標準,比如提出雙碳的標準,大家就要遵循這些標準,如果達不到標準,就不能進入這個行業。標準化的高質量發展要與創新結合起來,特別是有些先進、適用的新技術要通過標準去推廣,比如建筑材料標準要保證其節能、防火、安全等。
二是標準的執法要嚴格、公正、公開。
標準發布后,要去推動實施,執法要嚴格、公正、公開。比如一些企業按照綠色標準生產產品,而有的企業沒有按照緣色標準生產,還要搞價格競爭,這明顯是不公平的。所以標準的實施要嚴格、公平、公正執法,這樣才能保證標準實施,保證高質量發展,保證行業的公平競爭。特別是對一些公共安全、環境方面等的強制性標淮,只有嚴格公平執法,才能推進標準落實。
三是標準化要為創新型產品開拓市場提供保障。
實現標準化高質量發展,將有利于為創新型產品開拓市場提供保障,就是通過檢驗檢測確定創新型產品是否達到標準,給創新型產品一個入門證。
只有標準而沒有人來檢測不行,就成了擺設,所以要強調標準化的全過程。之前到浙江去調查,有個家具產業集群的縣,為了促進這個地方的家具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綠色發展,當地政府引進了國際標準檢測機構,如果企業生產家具不能夠達到標準,不給該產品貼牌也就無法上市。有些新的技術產品要通過認證確定是否符合標準,現在很多國產化的產品,國內要采購首臺套首批次產品,但是往往因為沒有系統權威的認證而進不了市場。
因此,在檢驗檢測方面需要補短板,一方面是給老百姓吃個定心丸,如食品類產品要經過檢驗檢測提高標準,嚴格地執行標準。另一方面檢驗檢測要對創新的產品進入市場提供入門證,但是現在檢驗檢測設備、人才都很緊缺。
所以,《標準化法》提出標準化工作任務是制定標準,組織實施標準,以及對標準的制定實施進行監督。《綱要》提出形成標準、計量、認證認可、檢驗檢測一體化運行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體系。
四是評估。
在執法過程中,除了政府以外,還要發揮社會第三方的作用。一些檢驗檢測機構都是社會性質的,國際上一些著名的檢驗檢測機構和標準化組織都是社會組織。政府主要制定規制和進行監管。政府不可能天天去檢查,所以要發揮第三方評估的作用。法律的實施也需要進行定期評估。要通過評估不斷地去提高標準化的質量,尤其在四個轉變過程中要定期地加強評估,然后發現問題,不斷地去完善和改進。
三、加強全壽命周期
的標準化工作
改進和完善標準的制定機制,要進行全壽命周期評估,特別是在雙碳領域,要從全生命周期出發建立綠色技術標準,促進綠色技術科學決策,從生產制造、使用和后處理生命周期全鏈條考慮綠色標準的制定和技術選擇。
比如說太陽能發電的全壽命周期是節能環保的。但光伏電池制造環節需要耗能,也會產生污染,要靠后期清潔能源發電達到整個壽命期的能效和環境保護平衡,最終實現清潔能源的效果。
四、加強倫理道德方面的標準
在新的形勢下,標準的理念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不僅要研發新技術,還要考慮到與技術相關的一些倫理道德方面的標準。
隨著生物技術、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領域關系到未來科學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的影響,在促進人民身體健康、提供高效和便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技術濫用帶來的挑戰。
如侵犯個人隱私、網絡詐騙、虛假信息、大數據殺熟、基因重組技術編輯嬰兒等。因此,要鼓勵負責任的創新,防止技術濫用,減少技術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故在標準的制定和監管的過程中要考慮倫理道德因素。
比如在數字經濟中要制定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標準,國家數據安全法和個人數據保護法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要依法制定相關標準,確保法律的實施。算法和人工智能中要注意遵循公平、非歧視的原則。
如國家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專業委員會從和諧友好、公平公正、包容共享、尊重隱私、安全可控、共擔責任、開放協作、敏捷治理8個方面提出了人工智能倫理規范。同時,要加強主體責任和行業自律。相關單位要建立倫理道德委員會,對新技術的應用進行自評估。企業內部治理應進行合規、優化管理,提高企業公信力。
發揮相關行業組織的作用,要建立行業倫理道德規范標準,形成利益相關方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科技倫理治理體制機制。
素材來源 | 高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