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ESG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已成為企業應對外部不確定性,保障自身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手段。在積極尋求ESG發展的同時,部分企業仍然面臨ESG戰略實施不順暢、成果評估不合理、信息披露不完善等諸多挑戰。”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表示。
在全球氣候、環境、資源挑戰愈發凸顯的背景下,ESG日益成為評估企業價值的重要考量。博鰲亞洲論壇2023年年會設置了多場與ESG相關的分論壇,來自監管機構、企業、金融機構在內的各方代表,圍繞ESG投資如何行穩致遠、如何在重視E(環境)的同時把ESG中的S(社會)、G(治理)維度做得更大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港股ESG披露標準即將咨詢市場
3月30日,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表示,國際ESG披露標準即將發布,港交所將參考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標準,要求上市公司做好ESG信息披露,大型企業要注意這個趨勢,盡量按照國際標準披露非財務的報告。港交所預計將于兩周后就港版的ESG披露標準進行市場咨詢。
一周前,香港交易所發布新的主板上市規則,新增18C章,允許未商業化特專科技公司上市,新規于3月31日正式生效。梁鳳儀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表示,特專科技公司也需要披露ESG相關信息,在具體披露上預計會設置一定的彈性,具體標準要咨詢市場后才能確定。
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馬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預測,ISSB推出的國際可持續披露準則的正式版本大概在今年6月推出。部分國家和地區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開始執行這些標準,屆時強制披露范圍也將擴大,上市公司應當有前瞻性的預判。
企業ESG信息披露力度不斷加大
企業ESG信息披露力度不斷加大的同時,業界也非常關注“洗綠”“漂綠”風險。
談到企業“漂綠”的問題時,梁鳳儀說:“對于產品命名是否符合它的內涵,香港證監會有很嚴格的規定,符合要求的才能公開發行這些產品。”
對于“漂綠”,馬駿稱,可以從制定標準、強制披露、第三方認證三方面進行應對。
馬駿稱,如果沒有官方標準,一些項目很容易發生“洗綠”行為。2016年他在牽頭起草綠色金融指導意見時就討論過該問題,目前看到的綠色金融框架里就有專門用來針對“洗綠”的要素,尤其是對綠色活動的界定標準。目前,國內已經有了對綠色信貸、綠色債券和綠色項目的官方界定標準。
談及強制性的信息披露要求,馬駿舉例說,一些項目啟動之前經過第三方認證,確實被認定為屬于綠色目錄當中的一個類別。但項目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不一定能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必須要有實際情況的披露,包括每年披露所產生的環境效益到底是多少。
馬駿表示:“如果披露不是強制性的,而是想披露就披露、不想披露就不披,會影響數據的可得性和披露的質量。”
談及第三方認證,馬駿稱,目前有第三方認證機構對于綠色債券進行評價和貼標,但并不是所有的綠色資產都有第三方認證的機制。有些ESG產品未必獲得第三方的認證和貼標,這一方面還需要采取措施提升ESG數據的質量。
“這三個領域做好了,就可以有效地防范和避免項目‘洗綠’和‘漂綠’風險。”馬駿表示。
A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情況也持續改善,央企成為領頭羊。
“此前發布的《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對中央企業控股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作了原則性要求。目前披露率大概是60%,438家中央企業控股的上市公司將于今年進行信息披露的全覆蓋,國資委研究中心正在做披露指引的研究。”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主任衣學東說。
——信息來源:中國標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