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定額標準(也稱為:工時定額標準)是以勞動時間為尺度,針對不同作業、操作和動作等制定的勞動定額標準。其中包括時間定額標準、產量定額標準、勞動定員標準等。時間定額標準是編制產量定額標準、勞動定員標準的基礎。所以說,時間定額標準對其它各種形式勞動定額標準的編制具有指導意義。
二、時間定額標準的分類
時間定額標準是針對不同生產勞動作業制定的,這就決定了時間定額標準的種類的多樣性。按實施范圍分為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按時間消耗的性質分為作業時間定額標準、輔助時間定額標準、寬放時間定額標準、準備與結束時間定額標準;按時間定額標準綜合程度分為作業要素(操作單元)時間定額標準、工步時間定額標準、作業時間定額標準、典型工序時間定額標準、典型零件時間定額標準、典型產品時間定額標準;按時間定額表現形式分為表格式時間定額標準、數學模型(經驗公式)時間標準、函數圖表時間定額標準等等。
三、時間定額標準的編制要求
編制時間定額標準的技術要求包括了確定適合企業特征的標準綜合程度、合理確定標準的精確程度和誤差,時間系列公比要符合編標要求、正確選擇影響延續時間的主要因素,重點是要確定好標準尺寸系列的最小尺寸和最大尺寸,其變化范圍滿足標準使用要求、標準的技術條件應符合企業生產經營特色、標準應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等等。四、時間定額標準的編制方法時間定額標準的編制方法應該立足企業生產經營現狀,運用標準化簡化、統一、協調、優化的基本原理,應用勞動定額學、生產制造技術理論、統計學原理等多種學科前沿知識,以技術測定、工作日寫實、統計分析為依據,以數學模型為支撐,以表格式為主的標準表現形式,分別編制符合企業工時定額制定單元要求的時間定額標準,以滿足企業經營發展的需求。
五、編制時間定額標準的新技術
改革開放以來,國有企業特別是國有大中型企業就開始組織力量編制勞動定額標準,大多數企業因編標難度大而擱淺或放棄。使得企業的工時定額標準奇缺,擁有一套科學合理,符合企業生產經營特色的工時定額標準是定額業務人員追求的目標。傳統的編制標準方法,消耗時間需要3~5才能建立企業門類齊全,配套完善,滿足企業需要的勞動定額標準體系,時間太長,管理層不容易接受,無法推進標準化進程,這就迫使業務人員創新標準編制技術,在保證編標質量的前提下,縮短編標時間,提高編標速度。《三層構型的時間定額標準編制技術》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這套標準編制新技術,是從現代化大生產的經營活動,使企業形成了“分級”、“分責”管理運營模式,各級各部門對勞動定額制定與管理的需求不同的客觀實事研究開始。是從勞動過程中時間消耗的基本單元,如準結時間、輔助時間、基本(工藝)時間和作業寬放時間研編基礎標準開始,經“迭代遞進”邏輯理論的綜合創新,形成工步(或工種)綜合標準,進而形成典型產品、典型組件、典型零件的工時定額標準,這就形成了以基礎標準、綜合標準、典型標準為特征的三層構型的標準體系(簡稱:三層構型),滿足企業內部不同層次的管理需求,實現勞動定額標準化快捷高效的管理目標。新的編標技術的基本原理就是將勞動過程中的具體操作按共性相同,個性平衡的思路進行標準化、數據化技術處理,編制基本操作時間定額標準體系(簡稱:基礎標準),實現各工種之間的工時定額水平的平衡,作為綜合標準編制的基礎。綜合標準是從生產過程的工種或工序的工時制定需求入手,編制以綜合工步為單元時間定額標準,滿足生產現場的工時制定與管理需求,是編制典型標準的基礎。典型標準是從產品(組件、零件)的結構特征和工藝特征研究開始,編制整體產品(組件、零件)的時間定額標準,能夠快速的制定計劃工時和產品報價工時。有利于實現快捷高效的標準化管理目標。標準中所反映的時間綜合到零件時為典型零件時間定額標準;時間綜合到組件時為典型組合件時間定額標準;時間綜合到產品時為典型產品時間定額標準。“三層構型的時間定額標準編制技術”,不僅是迭代遞進邏輯數學理論、方法研究、時間研究及作業測定等技術在定額標準編制上的應用與發展,而且是定額標準體系架構、形式和內容及其內在關系在邏輯思維方式上的創新與進步,它的創立和實踐,為科學有效的編制勞動定額標準開辟了更為寬廣的綠色通道。——信息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