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綠色再生塑料規范體系正在進一步健全,再生塑料有望實現可追溯,實現質量控制和可核驗。
在7月18日下午召開的“2023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發布了貫穿整個產業鏈的綠色再生塑料產銷監管鏈標準。
“我國是再生塑料大國但并非強國。”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副主任侯聰介紹,目前,發達國家普遍擁有較完善的再生塑料應用規范體系及認證標識。我國由于本土相關標準缺失,造成再生塑料行業技術水平低、品控難度大,缺乏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以及難以開展流向監管等問題。
侯聰表示,塑料污染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產品設計、生產、流通、消費、回收、處理、再生利用等諸多環節,應對塑料污染需建立完善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體系,構建從產品設計生產、消費使用到末端回收處置的完整治理體系。
為解決行業難題和痛點,打通再生塑料上下游產業鏈,2020年6月,中國石化聯合會和中國物資再生協會聯合成立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攜手上下游企業和行業探索再生塑料的合理再利用新模式,這也是國內首個為推動塑料循環經濟而成立的產業鏈平臺。
中國物資再生協會再生塑料分會秘書長王永剛介紹,該平臺成立后的首要任務就是基于我國廢塑料回收再生存在的現實問題,制定塑料制品易回收易再生設計和評價標準,規范引導塑料制品的設計轉向易回收、易再生。
發布會上,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聯合工作組辦公室主任、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國際交流處處長滿娟介紹,目前,聯合工作組正加速搭建包含標準體系、認證體系和檢測體系在內的,匹配綠色再生塑料供應鏈規范化運營的標準體系。
侯聰告訴記者,綠色再生塑料產銷監管鏈標準對企業在塑料再生管理和生產過程提出了具體要求,涉及企業社會責任、過程控制、材料采購、銷售、外包等各個環節。
“生產再生塑料產品如同做菜,不同的人、不同的材料做出來口味差別會很大。”侯聰解釋說,綠色再生塑料產銷監管鏈標準對再生塑料“做菜”的全過程進行監管追蹤,從材料準備到端上餐桌的各個環節進行具體規定,保證產品的最終呈現。不僅要確定再生材料的成分,也要提升再生企業的管理水平。
云南科地塑膠有限公司西南農地膜回收處理中心,工人們正在處理殘膜(資料圖)。攝影/章軻
2020年1月,國家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在解讀意見時表示,隨著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和新興業態發展,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塑料制品特別是一次性塑料用品消耗量持續上升;替代產品推廣應用存在不足;新型治理模式培育不夠;企業、公眾參與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識有待加強。
該意見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環一批、規范一批”的思路,提出塑料污染治理分階段的任務目標。要求推廣可循環、易回收、可降解的替代產品,培育形成塑料減量、綠色物流和循環利用新模式;規范塑料廢棄物的回收利用和處置。制定塑料制品綠色設計導則。完善再生塑料質量控制標準,規范再生塑料用途。
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2021年印發的《“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也明確要求,支持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項目建設,發布廢塑料綜合利用規范企業名單,引導相關項目向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等園區集聚,推動塑料廢棄物再生利用產業規模化、規范化、清潔化發展。完善再生塑料有關標準,加快推廣應用廢塑料再生利用先進適用技術裝備,鼓勵塑料廢棄物同級化、高附加值利用。
發布會上,軟塑新生項目組專家周宛棣代表項目組建議,制定并實施塑料軟包裝綠色生態設計標準,提高塑料軟包裝的易回收和易再生性;開展廢棄塑料軟包裝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探索可持續的商業化運行模式。鼓勵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開展廢棄塑料軟包裝回收利用試點。
第一財經記者從生態環境部了解到,生態環境部已印發了《廢塑料污染控制技術規范》。在推進廢塑料資源化利用方面要求,鼓勵企業根據廢塑料材質特性、混雜程度、潔凈度、當地環境容量和產業結構等情況,選擇適當的工藝,提高廢塑料資源化利用率,減少填埋和焚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