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企事業單位:
現將《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和應用實施意見》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
和應用實施意見》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全面準確把握產業技術現狀,有效開展技術攻關、成果轉化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實施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以下簡稱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優化創新資源配置,支撐產業基礎能力建設,打造體系化競爭新優勢,實現高水平產業科技自立自強,加快新型工業化進程,特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系統觀念,圍繞制造業典型產品的關鍵技術、物料清單、重點生產企業等技術供給線,以及研發設計工具、生產制造裝備、標準、質量、管理服務、關鍵軟件等技術支撐線,構建系統化、標準化的技術體系。依托技術體系,找準產業技術短板和強項,全面支撐產業科技創新工作,促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有力支撐制造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
(二)基本原則
系統思維,科學分析。
圍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生命周期,全面厘清技術體系發展現狀,精準定位技術短板弱項和長板優勢,針對性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先進技術推廣。
企業主導,多方聯動。
加強供需聯動,充分調動龍頭企業積極性,發揮各類創新平臺作用,深化產業鏈上下游、產學研協同,促進技術體系建設和推廣應用。
央地協同,分類實施。
面向國家戰略發展亟需,圍繞重點產業,聚焦典型產品構建技術體系。充分調動地方政府積極性,因地制宜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技術體系建設。
動態監測,定期更新。
適應新形勢新要求,開展技術體系動態監測,定期更新技術體系,為動態調整技術攻關方向、防范產業鏈供應鏈風險、制定相應措施提供支持。
(三)工作目標
到 2025 年,
形成一套科學適用、標準規范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構建方法,基本建立涵蓋制造業各門類重點產業典型產品的技術體系,分類分級建立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通過有效應用,技術體系效能初步顯現,產業科技攻關更加全面和精準,科技成果產業化和新技術推廣更有成效,標準、質量、關鍵軟件等產業基礎能力建設顯著增強;在指導地方開展產業鏈強鏈補鏈、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等方面成效顯著;引導企業供應鏈風險管理水平不斷提升,企業技術研發體系持續優化。
到 2027 年,
建成先進的制造業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形成橫向協同、縱向聯通的技術體系網絡。技術體系全面應用于產業科技攻關、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有效指導地方制造業技術創新和產業集聚發展,有效引導企業建立先進的研發體系和科學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為制造業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二、技術體系建設
技術體系用“1295”來概括,即:按照產品生產流程或產品組成環節構建 1 套環環相扣的評估分析框架,圍繞產業技術供給和支撐 2 條主線,形成關鍵技術、物料、企業、研發設計、制造裝備、質量、標準、管理服務、關鍵軟件 9 張清單,依據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成熟度模型,對比國內外差距,形成 5 個評估等級。
(一)技術體系構成
1. 關鍵技術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中包含的主要技術,包括主要特征指標、國內外技術發展情況、技術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技術發展狀況,形成關鍵技術清單。
2. 物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技術涉及的關鍵材料、元器件或零部件等物料,包括國內外主要物料的比較、物料來源的多元化與穩定性等,全面反映供應鏈物料情況,形成關鍵物料清單。
3. 企業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關鍵物料的主要生產企業,包括產品市場占有率、企業規模、企業分布、上下游協作及專利情況等,全面反映生產企業發展水平,形成重點生產企業清單。
4. 研發設計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過程中使用的主要軟硬件工具,包括國內外研發設計企業、研發設計能力及工具應用水平等,全面反映研發設計工具發展現狀,形成典型產品研發設計工具清單。
5. 制造裝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制造裝備,包括國內外制造裝備生產水平、生產企業、市場應用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制造裝備的發展狀況,形成主要制造裝備清單。
6. 質量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管理過程中涉及的質量管理與控制情況,包括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質量工程技術、檢測裝備與儀器、質量工具軟件等,全面反映典型產品質量現狀,形成質量清單。
7. 標準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命周期過程涉及的主要標準,包括各類標準、標準主要制定機構、標準缺失度等,全面反映標準體系建設及標準實施情況,形成主要標準清單。
8. 管理服務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過程中所需的數字化、綠色化等管理服務,包括國內外數字化與綠色化解決方案服務商、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與國內外服務能力差距等,全面反映管理服務發展水平,形成管理服務清單。
9. 關鍵軟件
梳理分析典型產品生產和應用中使用的業務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基礎通用類等關鍵軟件,包括國內外關鍵軟件主要服務商、軟件應用水平和發展差距等,全面反映關鍵軟件發展現狀,形成關鍵軟件清單。
(二)技術體系評價等級
技術體系評價包括 9 個方面的總體評價和具體評價,按照技術成熟度和制造業成熟度設置 5 個等級,全面反映產業鏈關鍵技術的發展水平、基礎共性程度、差距和趕超難度(依據技術成熟度,將關鍵技術又分為無自主能力的技術、需產業化的技術和成熟的可大面積推廣的技術 3 類);物料的國內外差距和供應商來源多樣性穩定性;企業的整體水平和上下游協作水平;研發設計工具的成熟度、差距和趕超難度;生產制造裝備和質量工程技術的差距和趕超難度;管理與公共服務的數字化發展水平、綠色化發展水平、公共服務平臺配套成熟度等。
三、技術體系評估、
更新與拓展
(一)科學評估
工業和信息化部根據技術體系建設的全面性、實時性、精準性、先進性等實際情況進行綜合評估。適時對技術體系在支撐科技攻關、制定項目指南、項目過程管理、鑒定驗收評價等應用情況開展評估。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需要對技術體系在科技攻關支撐度、招商引資影響力、社會與經濟效益貢獻度、企業能力建設等方面的建設及應用情況進行評估。
(二)動態更新
建立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對技術體系進行動態監測,根據技術發展、產品迭代與行業應用情況,及時更新技術體系。同時,動態調整短板技術攻關庫、長板技術儲備庫及先進適用技術推廣庫,定期編制技術體系診斷分析報告,根據監測結果,對技術體系建設成效進行驗證。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根據技術發展情況和產業布局需求,動態更新本地區技術體系的建設情況。
(三)合理拓展
針對重點行業典型產品涉及的斷點和卡點,采取類比推理“剝洋蔥”的方法,運用技術體系方法進一步深入挖掘問題和研究評估,逐步完善形成環環相扣、層層深入的技術體系架構,以全面識別、精準定位斷點卡點,找準攻關和技術推廣的發力點。同時,通過梳理厘清不同產業鏈間的關聯性,凝練基礎共性問題,進一步形成可信息互通、協同合作的技術網絡體系。
四、技術體系應用
(一)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支撐制定科技攻關項目指南,精準確定攻關項目。依據技術體系中短板弱項,按照技術評估等級,圍繞典型產品涉及的核心技術、制造裝備、質量及關鍵軟件等,梳理關鍵技術問題,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目錄,做到全面準確,防止漏項和重復立項。與科技創新重點研發計劃、重大科技專項等銜接,有效支撐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
(二)支撐科技成果產業化
依據技術體系和技術評估等級確定成果清單,分類開展產業化工作,圍繞重點行業典型產品,加強與現有載體的對接,避免無效的成果轉化。堅持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協同,充分發揮體制機制優勢,形成產業化合力。依托制造業創新中心、重點實驗室、質量評價實驗室等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加強中間試驗能力建設和產業化綜合保障服務。
(三)支撐推廣先進適用技術
應用技術體系,精準識別長板優勢,形成先進適用技術推廣目錄。針對行業特點開展技術推廣,實現全行業技術進步,有效提升質量效益,加速推進數字化轉型,實現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充分發揮行業組織和專業機構作用,用好標準、認證等工具,加強供需對接,匹配、共享資源,形成工作聯動,不斷提升技術推廣的質量和效率。
(四)支撐產業技術基礎能力建設
依據技術體系,系統梳理產業技術基礎能力,支撐標準制定和推廣,充分發揮標準引領作用。支撐質量檢測、試驗能力建設,持續提升產業質量技術和管理水平。支撐計量能力建設,不斷提高測量的精度和有效性。支撐科技成果、產業信息和知識產權能力建設,為產業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五)支撐區域產業發展
依據區域產業技術體系,全面反映區域內產業發展情況,精準開展產業鏈補鏈強鏈,優化區域產業布局和創新資源配置,針對性開展招商引資,培育和引進優質企業,形成高水平創新型企業梯隊。統籌區域內產業基礎能力,為優化投資環境、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實現產業分工深化和集聚發展提供有效支撐。
(六)支撐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
企業依據自身技術體系,準確評估企業技術研發和供應鏈管理狀況,找準技術優勢和短板,優化研發管理體系,有效開展技術研發,促進技術進步,保持競爭優勢。加強供應鏈管理,持續優化合格物料和供應商,建立健全風險預警和防控機制,統籌安全、效率和成本,不斷完善供應鏈管理體系。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統籌協調
工業和信息化部加強對技術體系建設工作的組織領導,強化技術體系與產業政策法規的銜接,充分發揮龍頭企業作用,統籌行業協會、產業聯盟、高校、科研院所、專業智庫等力量,形成工作合力,推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建立央地協同、多方聯動的工作機制,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組織本地區的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
(二)強化基礎保障
加強產業技術基礎服務平臺、重點實驗室、標準化技術機構等支撐能力,充分發揮技術優勢,有效支撐技術體系建設與應用。面向行業、地方和企業,開展多層次的技術體系構建方法和應用培訓。依托技術體系信息監測服務平臺,為技術體系構建、評估、更新、拓展和應用提供支撐和服務。
(三)注重數據安全
提高對技術體系相關數據的安全防范意識,持續提升數據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先進的數據安全管理機制,按規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規范數據收集、更新和分析等行為。定期對技術體系建設和應用工作開展數據風險評估,對相關服務平臺進行安全監測,防范數據安全風險。
(四)推進開放合作
強化跨地區、跨行業、跨部門技術體系共建共享與交流合作,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深度協作、創新資源優勢互補。充分發揮技術體系作用,加強國際技術交流合作,在技術、物料、供應商、產業基礎能力和服務等方面開展精準對接,持續加強市場、規則等方面軟聯通,穩步擴大標準等制度性開放,支撐新發展格局構建。
信息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