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中國不僅更嫻熟地掌握了“標準”這門語言,可以響亮地講出這種語言,更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豐富著這種語言。
這是9月30日在巴西里約熱內盧拍攝的美麗山特高壓輸電二期項目里約換流站(無人機照片)
小到一片紙尿褲里的吸附材料、一把太極劍或一套太極服,大到高鐵列車、特高壓輸電網,甚至是一座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國正在日益深度參與關乎人類生存、企業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眾多領域的國際標準制定。
尤其是近年來,中國在國際標準化舞臺上,實現了從“參與者和貢獻者”到“推動者和引領者”的進階。據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主導制定的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電工委員會(IEC)國際標準達1337項,在國際標準組織注冊專家數超過1.2萬人,已成為貢獻國際標準最活躍的國家之一。
“標準”,是世界通用語言,也是全世界的共同財富。如今的中國不僅更嫻熟地掌握了“標準”這門語言,可以響亮地講出這種語言,更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豐富著這種語言。
政企民共建國際標準參與和主導國際標準制定的背后,是中國經濟和技術實力的進一步提升;實現“接軌中國”就是“接軌世界”的理想背后,是中國用數十年時間,更深度地擁抱世界,更深層次地擴大開放——實現從資金、人才、科技、商品等領域的開放,到中國規則、中國標準等的輸出。
如今,經過近20年的快速發展,中國已初步形成了政企民協作、共建國際標準的態勢。
以企業為例。中國制造業實現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轉變,不僅講述了產品出海的故事,也呈現了一場場標準出海的磨礪和收獲。
對制造業代表企業格力集團而言,標準化技術支撐著企業產品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格力的“標準軍團”已累計擁有超11萬項專利技術,主導參與國際國外標準54項,由格力主導制定的6項ISO國際標準均已成功立項。
2020年,中國首次為激光產品定國際標準,這一標準是在武漢光谷企業華工激光、銳科激光等主導下完成的。激光器是激光設備的“心臟”。2007年之前,我國光纖激光器完全依賴進口,此后逐步國產化并出口國外。目前,在中低功率光纖激光器市場,國產產品占領了約7成的國際市場。與之相呼應的是,我國在光纖激光器領域有了更強的國際話語權,而中國企業在此領域制定國際標準正是這一話語權的體現。
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也擁有多項國際標準。2020年,ISO通過了由該企業制定的船用起重機噪音測量國際標準,明確了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要求。這一國際標準提高了船用起重機產品操控舒適性,有效規范和促進全球船用起重機行業健康發展。2020年,該企業還成功發布了另一項國際標準,關涉船用起重機使用與維護要求。
據了解,近年來,靠著制定國際標準,為世界船用起重機噪音檢測、使用維護等“劃跑道”,武漢船舶企業開拓了2.5億美元的國際市場。
11月23日,在第二屆全球數字貿易博覽會的絲路電商館,跨境電商進行直播銷售
“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國際標準化‘主陣地’,全球國際標準之爭也愈發激烈。”IEC中心國際標準部主任胡浩表示。2020年,中國信科集團主導制定的10項國際標準,均獲國際電信聯盟批準發布,為世界網絡智能化發展提供了指導性規范。今年3月該集團旗下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主導制定的一項國際標準由IEC正式發布,這是光通信有源器件領域第一項由我國主導制定的IEC國際標準。
以高校為例。今年3月,由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包起帆領銜制定的集裝箱國際標準《ISO/TS 7352:2023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在日內瓦正式發布,這是我國在物流和交通運輸領域國際標準制定中的一大突破。
集裝箱是全球物流運輸的“細胞”,為保證運輸安全和明確責任認定,每個集裝箱都需要一個箱封,作為運輸交接憑證,如果箱封被打開或破損,可作為依據判斷物流運輸中哪個環節出現安全或管理問題。
包起帆團隊發明了基于北斗/低軌衛星的天空地一體化集裝箱監控終端,以及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等系列產品,將這個箱封從機械化變成數字化。包起帆說:“集裝箱NFC/二維碼箱封就是集裝箱的‘電子鎖’,可以通過它實時監測集裝箱的運輸軌跡和安全動態,從而掌控物流動向、實現全程監控。”
然而國際標準從編制、通過,到最終得以發布,是一個充滿艱辛的過程。包起帆團隊的經歷生動詮釋了這一點——他們用了近6年時間,從提案階段一路走過7個階段,因為受到新冠疫情影響,團隊通過數十次網絡會議和數百封電子郵件,不斷與各國代表溝通,在反復的交流碰撞中,各國專家對他們的方案從認識、否定,到再認識、逐漸理解,最終達成共識。
以機構協會為例。11月27日,ISO正式發布國際標準《直播營銷服務指南》(ISO/IWA41),這是全球首個直播營銷國際標準。該標準由中國貿促會組織全球工商界以及亞洲營銷聯盟、亞洲中小企業理事會等機構歷時兩年共同研制完成。該標準對直播營銷平臺、直播主播、MCN機構等各方均提出了具體要求。“該標準的發布與實施將有力促進直播營銷服務模式的推廣和可持續發展。”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張鑫表示。
“此次直播營銷國際標準制定由中方主導,說明我國直播產業從追求規模演變為追求質量,也說明我國直播產業具備很強的國際話語權。”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說。
再比如政府、企業、研究院所多方合作。一個典型案例是今年9月在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下成立的智能制造領域工業網絡總線(AUTBUS)專家委員會。據介紹,這一專委會匯聚了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的專家資源,旨在為智能制造標準國際化提供更多創新力量。
“AUTBUS國際標準滿足高可靠、低時延、大帶寬的工業應用需求,其發布標志著我國工業網絡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應用成效得到國際認可,為系統深入推進智能制造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撐。”標準制定組織方機械工業儀器儀表綜合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歐陽勁松表示。
AUTBUS國際標準可應用于飛機、汽車、機器人、船舶、工廠控制、高鐵、電網、清潔能源、石油化工、智能建筑等領域現場儀表、傳感器、攝像頭等設備之間的高速互聯互通。未來,AUTBUS標準及系列軟硬件將加速推動人工智能在工業現場的落地應用,促進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以一座城為例。深圳作為全國高科技創新中心,近20年來,有許多企業參與了國際標準的制定,包括華為、中興通訊等。截至去年底,深圳企業主導參與制定國際標準共計2363項;截至今年10月,深圳市累計參與研制的國際標準(含國外先進標準)就達2915項。
更多國際標準委員會落地中國如果把一個個順利獲得編制發行的國際標準也比作“產品”的話,那么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就是國際標準的“生產制造車間”。
如今,中國正將目光更多投注在國際標準委員會的建設和落地上。
近年來,中國貿促會推動成立11個國際標準化工作組和1個技術委員會,涉及共享經濟、電子商務、展覽會議等多個領域。
2018年,ISO電子商務交易保障技術委員會建立,秘書處落戶中國杭州,其工作范圍涉及電子商務交易過程保障、網絡消費者權利保護、電子商務商品質量信息互聯互通及采信、電子商務商品快遞給最終消費者的保障等。它的落戶對杭州市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打造“數字經濟第一城”意義重大。
2022年8月20日,IEC國際標準促進中心(南京)成立,是經第85屆IEC大會審議批準,在中國設立的首個分支機構。該中心主要承擔IEC計劃在中國開展的國際標準化相關工作,是國際標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也是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化合作的重要基地和國際標準化人才成長的重要載體。
2022年9月,世界無線局域網應用發展聯盟(以下簡稱WAA聯盟)落戶中國深圳,這是一個專注于推動無線局域網產業發展的國際性、非營利性、行業性社會團體。當前數字化正深刻地改變著社會經濟與行業發展,無線局域網是數字世界網絡基礎設施的重要支柱之一。隨著Wi-Fi應用深入到更多場景,對時延、可靠性、抗干擾、漫游切換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滿足這些新需求是產業發展面臨的不小挑戰。正是基于此,在華為、騰訊、中國電信、海爾、中興、京東等幾十家國際知名企業的共同籌備下,WAA方才應運而生。
今年9月,ISO管理咨詢技術委員會秘書處在北京成立,這是ISO成立76年來,首個管理領域的國際標委會秘書處落戶中國。
今年11月,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粵港澳大灣區分會又落戶深圳,進一步促進區域內的技術研究和產業創新與國際標準化接軌,為粵港澳大灣區提供更多元化和創新化的標準化產品和平臺,用標準助推粵港澳大灣區向世界級灣區邁進……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除此之外,中國還通過加強國際合作,不斷提升標準國際化水平。據今年發布的《中國標準化發展年度報告(2022年)》,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與63個國家、地區標準化機構和國際組織簽署了106份標準化雙多邊合作文件。
中國“標準”應更擲地有聲中國于2008年和2011年先后成為ISO和IEC的常任理事國,15年來,中國深度參與了國際標準化戰略制定和組織治理變革。
據統計,我國共承擔ISO、IEC技術機構秘書處工作89個,承擔ISO、IEC技術機構主席、副主席工作88個,成功提出并組建電子商務、電力機器人、新能源接入電網、腦機接口等領域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在石墨烯、無人機、量子技術、數字孿生、智慧城市等新技術領域提出國際標準提案。
然而,相較發達國家,中國在國際標準化領域尚存在較大提升空間。IEC國際標準促進中心(南京)主任范建斌表示,“在ISO和IEC制定的3萬多個國際標準中,中國牽頭的國際標準只有1300多項,與我國產業規模和地位不相匹配”。
格力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自動化生產線(5月7日攝)
范建斌認為,我國是制造業大國,是推動全球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力量,未來應深度參與國際標準組織戰略制定和組織治理變革,圍繞人工智能、云計算、新型電力系統、虛擬電廠、儲能、鈣鈦礦等新興技術領域深入推進標準化戰略研究,在重要規則制定過程中積極貢獻中國力量。
在今年5月舉辦的“2023珠海·國際標準化大會”上,有專家建議,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化要大力推進標準的制度型開放,構建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標準規則和制度體系,統籌好“引進來”和“走出去”;要以全域參與國際標準化帶動全方位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要積極參與ISO治理層工作,搶抓關鍵技術領域標準制定話語權,提升技術能力;要以我國技術、市場的優勢領域為重點,通過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學習國外團體組織先進經驗,打造一批國際化的團體組織。
國家標準委也為中國未來的“標準化”水平提升,提出了期望。比如,著力推動標準供給從政府主導向政府、市場并重轉變;標準運用由產業貿易向經濟社會全域轉變;標準化發展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標準化工作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具體來說,加大新興技術領域標準研制力度,提升產業標準化水平,完善綠色發展標準化保障,織密筑牢標準安全網,強化民生領域標準供給;加強國際標準轉化運用,促進中國標準與國際標準體系兼容,營造內外資企業依法參與標準制定的公平環境,加強“一帶一路”標準聯通,加強國際化人才隊伍建設,以高標準促進高水平開放。這些都需要各方付出長期努力。
來源 | 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