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從之江來。2022年12月,浙江成為全國首批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2023年7月,組織25個市、縣(市、區)政府開展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構建形成“1+X”試點推進機制。
一路走來,試點建設以貫徹《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及浙江實施意見為主線,通過優化頂層設計、創新制度供給、鍛造標準體系、提升開放能級、夯實基礎保障,全力推進標準化創新發展,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特色的新路徑。
開創新局面
頂層設計“立柱架梁”
凡事預則立。試點建設啟動以來,浙江主動做優頂層設計,為試點建設“立柱架梁”。
浙江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建立省部標準化合作機制,集聚省部資源合力推進標準化改革創新。省政府成立省全面實施標準化戰略領導小組,11個設區市政府設立標準化議事協調機構,協調推動標準化創新發展。同時,將“先進標準數量”納入全省高質量發展指標體系,把“標準化建設”納入全省綜合績效考評內容,開展對省級部門和市縣黨委政府的標準化工作考核。
試點建設過程中,“省市縣一體推進”不啻為一條重要路徑。
2023年3月,《浙江省國家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工作方案》“出爐”。緊接著,全省25個地方率先開展省級標準化創新發展試點,錨定“創新開放、質量效益、協調共享”三條賽道,全力探索以標準引領區域和領域高質量發展的新模式。
試點建設過程中,浙江積極提高服務效能、推進規范發展、強化人才激勵,不斷增強標準化發展支撐。
激活新動能制度供給“靶向發力”
制度供給是試點建設的驅動力所在。聚焦制度供給側改革創新,浙江主動提升制度供給水平,營造有利于推進試點工作的制度環境。
在標準創新獎勵制度上,設立全國首個省政府標準創新貢獻獎,率先構建省市縣標準創新貢獻獎制度體系。在全國首開先河,探索實施標準融資增信機制。圍繞構建完善的發展評價制度體系,每年對5萬多家企業開展標準化統計監測。在杭州、紹興、臺州等地開展專利融入標準試點,全力推動科技創新、標準研制、產業提升協同發展。
激發新活力體系鍛造“迭代升級”
鍛造新型浙江標準體系是試點建設的應有之義。試點建設開展以來,浙江持續推動標準體系迭代升級。
全省制定發布標志性產業鏈、公共服務“七優享”、鄉村振興、生態環保等40余個標準體系并抓好落實。
著力提升國內國際標準參與能力,累計牽頭制定國際標準55項、國家標準2819項。發展壯大團體標準,600余家社會組織公開團體標準7022項;率先探索“標準+認證”模式打造區域品牌,發布實施“浙江制造”標準3598項。放開搞活企業標準,6萬余家企業自我公開標準33萬余項,全國排名第二;全國首個出臺標準創新型企業梯度培育細則,率先培育一批標準創新型企業。
構筑新優勢開放能級“躍升有道”
浙江通過推進重要組織、重點平臺、重大項目建設,不斷提升開放能級,全力塑造標準國際化新優勢。
承擔電子商務交易保障、小水電等國際標技委,實現浙江零的突破。省部共建金磚國家標準化研究中心,圓滿承辦2屆金磚國家標準化部長級會議。制定實施2輪標準聯通共建“一帶一路”行動計劃,連續7年共同舉辦義烏國際小商品(標準)博覽會,服務浙江產品、技術和服務“走出去”。
深化標準國際化專項行動,帶動培育國際標準組織注冊專家116名,國際TC、SC主席4名,提出國際標準提案20余項。
✦✦
濱江區:聚力標準化“一件事”
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錢塘江畔,標準化創新大潮風起云涌。
如何打通企業在國際標準制修訂、標準創新資源獲取、標準成果運用等方面存在的堵點、難點?杭州市濱江區通過建設集成服務平臺,匯集標準數據、服務以及政策資源,著力在專利融入標準等領域開展試點創新,進一步發揮標準化工作對企業創新的激發效用、對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據悉,濱江區通過在“上馬石(企業e服務平臺)”上搭建模塊,著力實現企業標準提案、立項、研討、制修訂、實施和監測一站式服務、一鏈條管理、一類事集成,有效破解企業標準研制路徑不暢、區內標準化服務資源短缺等難點堵點,企業標準創新的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該標準化平臺建成后,將立足濱江,為全市、全省乃至全國企業提供優質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該區試點做法入選省委改革辦“微改革”優秀案例,獲評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二批省級制度創新最佳案例,實現以標準集成服務“小切口”取得標準國際化“大突破”。截至目前,該區累計主導參與制訂國際標準52項,數量全省第一、全國領先。
主導制修訂國際標準,落戶國際標準專業技術委員會,培育標準國際化人才;在傳統產業領域實施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對標達標行動,深入開展專利與技術標準融合創新改革試點……“國際濱”的標準化之路正越走越寬廣。
麗水市:以標準化探索山區共富新路徑
怎樣進一步打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通道?這是擺在生態大市麗水面前的一道必答題。
近年來,麗水市立足自身特色和實際,強化標準化頂層設計、政策集成、能力提升,以標準化引領探索山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的麗水路徑,持續增加優質生態供給、增強綠色發展動能、增進民生福祉,強力推進革命老區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區建設。
2023年,麗水市立足山系“共富工坊”實踐基礎,先行先試,在全省率先制定出臺《“麗水山坊”(共富工坊)管理規范》市級地方標準,系統完善“共富工坊”標準要素,從黨建聯建、場地要求、模式要求、運營要求、品牌管理等提出科學的建設標準和管理規范,進一步推進黨建引領“共富工坊”規范化、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有效推動實現送項目到村、送就業到戶、送技能到人、送政策到家。目前,全市已建成“共富工坊”837家,帶動6萬多名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增收,年人均增收2萬余元。
在全省率先開展共同富裕標準體系建設,成功輸出35項標準化成果;在全省率先將標準化人才納入高層次人才認定范圍,將標準制定納入科技創新券使用范疇;成立全省首個市級國際標準化專家工作站,服務山區共富標準化發展需求。
構建“大花園”標準體系,創新“標準化+生態產業”模式,標準化提升公共服務質效……一幅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標準化答卷在浙西南大地上徐徐展開。
平湖市:標準強市 創新縣域發展模式
如何圍繞鄉村振興、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領域,將標準化工作的“紅利”釋放在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上?
近年來,平湖市深入實施標準化戰略,聚焦產業發展,著眼民生需求,打造縣域標準化創新發展新模式。2023年,2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驗收,主導研制省級、嘉興市級地方標準4項,“浙江制造”標準8項。今年1月,1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獲批立項,標準化工作實現開門紅。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長三角分院落地賦能,建立平湖市標準化項目和先進標準培育庫,20個政府端標準化項目和56家企業端標準入庫,中標長三院逐項評估,梯度培育推進。同時,建立長三角對標研究中心數字化平臺,集成標準相似度查詢、標準指標比對、標準大數據分析、標準智能編寫、標準內容管理與服務五大系統,平臺標準數據量達160萬條,探索標準服務產業數字化路徑。
值得一提的是,平湖市制定并發布了《平湖市快遞包裝產業鏈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發布全國首個《快遞包裝制造企業綠色低碳供應鏈管理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創造性地將快遞包裝的綠色元素,從生產企業延伸至產業鏈上下游,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標準空白。同時發布全國首個《箱包產品分級分類標準白皮書》,箱包行業商貿流通專項國家級標準化試點項目高分通過驗收。
多項標準領跑全國,平湖市走出了一條從跟跑到領跑的發展之路。
衢江區:標準興農 助推農村綜合改革
推動共同富裕,關鍵在農村。標準興農,有助于“加快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把小農戶服務好、帶動好”。
近年來,衢州市衢江區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助農模式,立足“做大蛋糕、縮小差距”,不斷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走出了一條以標準化推動鄉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的成功路徑。
標準引領,衢江區以標準制定為切口,建立全省首個覆蓋生產、監管、信息、經營、金融五大領域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體系,破解“種不了地”“種不好地”“種地收益不高”的難題。同時,構建以“研究機構+公司+社會組織”為主體的“三位一體”服務方式,深化標準化向產業鏈延伸的孵化機制。
品牌賦能,打造“標準+地理標志+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賦能機制,提升產品附加值。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杜澤茭白”注冊成功后,有效促進農民增收,全區茭白年產值實現3年翻了一番。創建公用品牌“衢江山農”,授權55家優質供應商,累計推廣衢江區特色農產品100余種,平均溢價超15%。
自農村綜合改革標準化共富新模式實施以來,衢江區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達65.6%,農業增加值提高4.83%,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27.25%。衢江區農業社會化服務標準化項目榮獲2022年浙江省標準創新重大貢獻獎。承接中小城市可持續發展國際標準化試點等國家試點3項,“衢江樣板”正多領域、多途徑,向全省乃至全國推廣。
信息來源: 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