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爆火的知識付費賽道,正被大廠“拋棄”。
近日,字節跳動旗下的抖音學浪APP突然宣布,自7月31日起停止服務;騰訊課堂則發布通知稱,于8月停止所有在線課程的訪問服務,10月1日后全面停止所有平臺服務。阿里巴巴也宣布,撤銷淘寶大學,改成淘寶教育,且不再開發新課程……
這些動作,似乎傳遞一個信號:知識付費時代的泡沫正在破滅。不過根據《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現況及發展前景報告》顯示,2025年,中國知識付費市場規模還將繼續增長,達2808.8億元。
明明市場前景一片廣闊,為何互聯網巨頭紛紛撤退?知識付費,怎么突然不香了?
突如其來的“大撤退”
兩天前,浙江某高校大三學生付欣瑤打算拾起未學完的視頻剪輯課,當她開知識付費APP學浪,首頁卻跳出一個“升級”通知:自7月31日起,平臺將改為抖音課堂,用戶須轉到抖音APP中繼續學習。
付欣瑤學習這款課程,售價149元,主要介紹視頻剪輯思維理論和商業項目實操的相關知識。“主講人是我在抖音上認識的,每節課能講一個半小時,內容還挺值。”付欣瑤感覺有點惋惜,她希望課程能尋得新平臺繼續更新。
學浪不是第一個主動離開知識付費行業的平臺。此前,背靠大廠的騰訊課堂和淘寶大學也陸續宣布不再開發新課程。曾經炙手可熱、創造諸多造富神話的賽道,正愈發冷清。
知識付費,顧名思義,就是將知識資源進行組織和包裝,通過互聯網售賣給有需求者,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形象比喻,整個過程就像把知識包裝成“膠囊”,投喂給用戶。過去數年,它成為年輕人閑暇之余最熱衷的學習方式之一。相關研報顯示,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用戶的數量達5.27億人。
巨大的市場潛力,引來眾多嗅覺靈敏互聯網大V和資本,他們憑借先發優勢,引爆一個又一個商業奇跡。2016年,吳曉波的收費音頻產品《每天聽見吳曉波》,在短短5個多月內,以180元一年的售價賣出10萬份;2021年“雙11”期間,樊登讀書賣出了高達3億多元的會員費。同期,各大互聯網平臺也加入戰場,如知乎上線“值乎”和“知乎Live”,喜馬拉雅FM推出“123”知識狂歡節……
互聯網巨頭們則闊綽很多,他們大手一揮,另起爐灶。字節跳動、騰訊、阿里巴巴分別成立學浪、騰訊課堂和淘寶教育專業平臺,一時形成“三足鼎立”局面。這些雨后春筍般的知識付費產品和服務,為用戶提供了多樣化的學習選擇,也推動了市場的繁榮。
三家平臺都被寄予厚望,并投入巨大資源。比如淘寶在2020年發布“一億新生計劃”,承諾三年內幫助超1000家教培和知識付費機構獲取10萬名以上新生;學浪則宣稱,聯合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三方力量,投入百億流量,扶持平臺教育創作者。
風口來得快,去得也快。誰也沒想到,當越來越多的玩家涌入知識付費知識賽道時,用戶反而愈發冷靜起來。火熱的市場突然被澆了一盆冷水。
“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流量在減少。”濮光(化名)是某知識付費平臺的前運營負責人,去年離職后創辦了一家知識付費培訓班。他告訴記者,開年至今,許多學員反饋,某短視頻平臺入口流量減少了約20%,數據腰斬的例子也有不少。
商家日子不好過,平臺也好不到哪去。根據艾媒咨詢報告,近年來,得到、喜馬拉雅等垂類平臺的付費率、復購率、滲透率等指標相繼下滑,紛紛遇到增長瓶頸。據艾瑞行業數據,中上游知識付費產品的復購率僅為30%。
現如今,字節跳動、阿里巴巴、騰訊紛紛宣布關停或撤銷知識付費相關APP,也預示著,知識付費賽道的未來或許不太樂觀。
成也流量 敗也流量
流量,流量,還是流量。在互聯網平臺做生意,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詞,知識付費也不例外。
“這是一個邊際成本很低、一本萬利的行業。要把生意做大,只能不斷吸引流量,有人就在這條路上走歪了。”談及知識付費冷清的原因,濮光給出了自己的分析。
這也大概能解釋,“互聯網講師”們為何如此極力地迎合、討好付費用戶。為了流量,原本正常的營銷方式,逐漸走了樣。
打開抖音、快手等短視頻軟件,“10節課編程入門速成”“5分鐘掌握寫作技巧”“7節課學會理財”等標題屢見不鮮。點擊觀看,主講人情緒高昂、唾沫星飛,特別是“錯過這次機會就再也沒有了”“別人都在學你不學就落后了”等話術,拿捏了不少人渴望提升的焦慮心理。
激情下單之后,用戶才猛然發現,絕大部分的付費課程并不能真正解決實際問題。記者在黑貓投訴浙江站輸入“知識付費”關鍵詞,展示出1770條投訴記錄。“交付知識內容差”“內容與宣傳不符”“誘導付費”成為大多數消費者投訴的主要緣由。
濮光認為,這是一個惡性循環:“行業的野蠻生長,導致內容同質化,用戶不喜歡,產品和服務的復購率低下。為了刺激用戶付費,‘講師們’又開始通過販賣焦慮的方式刺激用戶,用戶購買后發現實際價值不大,再一次降低付費意愿。”
圖源:視覺中國
“知識沒有想象的值錢。”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告訴潮新聞記者,內容平臺的知識大多數是零散的知識,缺乏系統性。自媒體在知識展現上能力也參差不齊,消費者無法得到期待的知識付費服務,于是逐漸失去了付費熱情。“一個現實的問題是,收費的知識有時候不如免費的知識‘能打’。付費的知識很容易淪為一種戲說或者成功學。”
行業亂象,引來監管專注。2022年,新實施的《互聯網信息服務算法推薦管理規定》要求,平臺在推薦算法中要更偏向高質量內容。今年7月,抖音發布新規,嚴格把控泛知識類目的內容,加強對角色資質的審核,并對于已有的教育類小程序達人推廣能力進行回收。
“平臺是十分敏感的。首先,市場熱度已過;其次,賣方應對的投訴卻越來越多。作為平臺方,法律責任風險也在加大。”濮光向記者提到一則公開報道,今年3月,上海警方搗毀一個以“無門檻學習剪輯、進軍短視頻平臺賺錢”為幌子騙取錢財的犯罪團伙,查凍涉案資金1000余萬元。“類似的案子給許多平臺敲響警鐘,從目前看,及時抽離也算是權衡利弊后的結果。”
知識付費路在何方
風口過境,紅利衰退,留下來的問題也足夠現實:知識付費是否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這只能證明賽道不再如之前那般火熱,但并不意味著行業的終結。”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當前,知識付費賽道正處于轉折點,那些真正為用戶提供價值的內容和服務的知識服務商,將有機會脫穎而出。
從某種角度看,對內容的重視,是知識付費賽道“重回初心”的表現。而知識創作者需要回答的是,什么樣的“知識”,在當下的賽道更有吸引力。
盤和林認為,知識付費有兩類——趣味性的知識,本身就應該免費;系統性、專業度高的知識,有付費的必要。比如一些職業教育和在線教育平臺經久不衰,它們提供的就是知識付費該有的內容質量。
他預測,在互聯網平臺,知識付費可能會向趣味性延伸。換句話說,未來,付費的可能不止有知識,還有故事、短劇。他的解釋也很直白:“大部分自媒體平臺用戶使用動機不是學習,而是放松。”
圖源:視覺中國
這一趨勢已有端倪。根據《艾媒咨詢2023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現況及發展前景報告》,近年來,知識付費賽道中的泛娛樂內容愈發受到市場歡迎。一些傳統平臺,因介入故事品類而獲得成功,比如知乎的鹽選會員和百度的付費專欄。
值得一提的是,付費短劇因制作周期短、內容回本快,市場需求較大,同樣被視為賽道新增長點。僅2022上半年,在廣電總局系統進行規劃備案的短劇就達2859部。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抖音等視頻紛紛推出激勵計劃,旨在吸引更多內容創作者。可以說,在傳統知識付費賽道折戟的互聯網巨頭們,正在細分領域開辟新的流量戰場。
新內容,帶來新希望。但無論如何,對于傳統知識付費‘玩家’而言,流量下降已是不爭的事實。對此濮光認為,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目前整個行業賽道環境都在發生變化,知識付費運營者不應只依賴單一平臺,而應該在多個平臺進行內容分發,比如小紅書、嗶哩嗶哩、百家號,以抵抗單一平臺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