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苗圩2009年7月1日在《求是》2009年第13期發表題為《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邁上新臺階》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裝備制造業是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性產業。它具有產業關聯度高、吸納就業能力強、技術資金密集等行業特征,是我國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國家安全和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當前,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中,如何推動我國裝備制造業邁上新臺階,是我們面臨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一、裝備制造業是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工業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實現了由工業化初期向中期的歷史性跨越。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工業在世界工業中的地位不斷上升,“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世界市場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裝備制造業在推動我國工業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新中國成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裝備制造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體系。2008年,在不包括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的情況下,機械裝備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92618.62億元,工業銷售產值90285.83億元,均居我國12大工業門類的首位。以裝備制造業為主體的機電產品進出口額占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高達40%以上,裝備制造業從業人員占工業全部從業人員的20%以上。如今,我國裝備制造業總量規模居世界第二位,已躋身世界裝備制造業大國行列。
裝備制造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一直是世界各國爭奪的戰略制高點。發達國家雖然完成了工業化,但制造業仍是其核心競爭領域,而各國在制造業領域的競爭,則更多表現在裝備技術和裝備工業領域。當今世界的裝備制造大國,如美國、日本和德國,都是工業大國和經濟強國,它們的崛起和騰飛幾乎都是憑借裝備制造業所奠定的堅實基礎。一些小國或新型工業化國家,它們之所以能夠跨入發達國家的行列,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由于在某些裝備制造業領域代表著世界領先水平,如瑞士的精密機床和儀器儀表制造、瑞典的軸承制造、韓國的船舶和電子設備制造等。
當前,我國正處于工業化的關鍵時期,加速推進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特別是提升重大技術裝備水平,意義重大,任務緊迫。實現新型工業化的決定性因素是加速技術進步,其物質基礎是開發先進技術裝備。整個國民經濟的效率提高需要先進的裝備制造業來引領,產業結構的調整與升級需要先進的裝備制造業來支撐,企業的節能降耗需要先進的裝備制造業來保障。可以說,中國特色的工業化能否實現,關鍵在于裝備制造業的發展與振興。因此,要真正把裝備制造業作為工業化進程中的關鍵性產業,重點扶持,大力發展。
二、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嚴峻挑戰和重大戰略機遇
近年來,在黨中央高度重視下,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明顯加快,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水平顯著提高,裝備制造業支柱產業的地位進一步突出,一批重點產品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一批裝備制造企業在國際上嶄露頭角,一批產業聚集區正在加快形成,部分產品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躍居世界前列。但是,同先進國家相比,我國裝備制造業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在國民經濟各個領域,我國國產裝備的國內市場滿足率不到60%,在重大技術裝備領域這一比率更低。目前,我國高檔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等高端制造設備和技術大都依靠進口,特別是高新技術裝備、微細加工設備幾乎全部依靠進口,裝備中技術含量高的相關配套產品也大量依靠國外供給,這已成為我國裝備工業轉型升級的主要“瓶頸”。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裝備制造業不振興,高端制造設備和技術受制于人,制造業規模再大,也很難進入制造業強國行列。2008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際金融危機加深,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國內外市場需求萎縮,持續多年的高速增長明顯趨緩,部分企業生產經營遇到困難,經濟效益下滑,有的企業甚至陷入發展困境。但總體來看,在這次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影響下,國際國內宏觀經濟形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結構的新一輪調整正在加速進行,這對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構成嚴峻挑戰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善于從危機中看到機遇,既要充分估計挑戰的嚴峻性,也要牢牢把握轉危為機的關節點,從而更加堅定振興裝備制造業的信心,勇破制約我國邁向制造業強國的難關。
首先,我國裝備制造業正處在大發展時期。黨的十七大強調,要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振興裝備制造業。必須看到,我國正處于擴大內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對先進裝備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民生工程、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災后重建等方面的投資建設,特別是鋼鐵基地、百萬噸乙烯、百萬噸鉀肥、磷復肥基地等一批在建重大項目的實施和一批有利于增強發展后勁的大型工程項目的陸續啟動,為有效拉動我國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
其次,我國裝備制造業發展存在新的國內外市場空間。目前,在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下,西方發達國家裝備制造企業不得不進行戰略性調整和收縮,這為我國裝備制造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了契機。從國內來看,我國雖然也遭受了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但宏觀經濟保持穩定,經濟發展充滿活力,裝備制造業正處于轉型升級時期,發展具有廣闊的國內市場作支撐。只要我們抓住機遇、迎難而上、堅韌不拔,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就能在開拓國際市場的過程中實現我國裝備制造業的振興。
第三,我國裝備制造業面臨整合利用國際技術和人才資源的寶貴機遇。長期以來,我國工業裝備中技術含量高的產品多是依靠國外技術。目前,國際金融危機仍在向全球實體經濟蔓延,一些掌握裝備制造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的國外企業受沖擊的程度繼續加深,市值大幅縮水。我國裝備制造企業要抓住機遇,積極參與國際產業結構調整,通過投資收購、技術引進和人才引進等多種方式,著力提升裝備制造技術水平,進入裝備制造的尖端技術和核心技術領域,進一步增強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力爭在國際分工體系中占據更加主動的地位。
三、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黨和國家立足長遠、把握當前,提出了產業振興規劃。其中,裝備制造業的調整和振興規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我們要抓住這一重大歷史機遇,依托其他行業的振興,大規模推進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把推動裝備制造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落實到位,以全面提升我國產業和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以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為突破口,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的素質和水平。近年來,我國根據重大工程建設和重點行業需要,通過確立國產化依托工程,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增強了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要結合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通過組織實施重大專項計劃,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全面增強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切實使企業成為研發投入的主體、技術創新的主體和創新成果市場推廣的主體,同時加快推進裝備制造企業技術改造,推動裝備制造業內涵式發展。要依托科技重大專項,盡快完成8萬噸模鍛壓力機、超重型數控臥式鏜車床等重大關鍵裝備的開發,帶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支撐國民經濟的長遠發展。
以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為依托,全面提高國產化水平。繼續堅持依托重點工程和重大項目,突破裝備制造業核心技術,推進裝備國產化。國家在核準或審批重點建設工程時,要有針對性地安排一批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依托工程,并要求項目業主和制造部門聯合制訂詳細的裝備自主制造實施方案,有關企業和單位要給予大力支持。要有計劃地組織一批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工程,盡快形成如百萬千瓦核電設備、直流輸電成套設備、大型石化成套設備、大型掘進施工設備、高檔數控機床等的制造能力,努力突破關鍵配套件的核心技術。要有重點地研究開發重大技術裝備所需的關鍵共性制造技術、關鍵原材料及零部件,逐步提高裝備的自主制造比例。要提升大型鑄鍛件、基礎部件、加工輔具、特種原材料等配套產品的技術水平,夯實產業發展基礎。
以加快信息技術發展為支撐,著力促進信息化和裝備制造業的融合。在信息化時代,市場用戶對大容量、高參數、自動化等裝備的需求方興未艾。裝備制造業要適應信息化發展趨勢,堅持在生產中融入信息技術,使產品和裝備數字化、智能化。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形成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當前,裝備制造企業要抓住有利時機,把握工業化與信息化發展的規律和趨勢,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裝備制造業,不斷提高各類裝備的數字化、智能化、信息化、柔性化、網絡化水平,并把信息技術融入到研發設計、生產、流通、管理、人力資源開發各環節,著力推動裝備制造業升級,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
以推動并購重組為重點,優化裝備制造業的企業組織結構。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是裝備制造業振興的重要標志。裝備制造企業要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內部改革,轉換經營機制。以股權多元化為方向,鼓勵裝備制造企業之間、關聯企業之間、企業與科研院所之間的聯合重組,通過多種途徑培育大型企業集團。對在重大技術裝備制造領域具有關鍵作用的骨干企業,要在保證國家控制能力和主導權的基礎上,支持其進行跨行業、跨區域、跨所有制的重組。發揮市場導向和政策支持的作用,在全國形成一批跨行業、跨地區的集系統設計、系統集成、工程總承包和全程服務為一體的工程公司,參與國家重點工程項目的建設和管理,提高企業管理水平和創新能力。
以積極利用境外資源和市場為重點,走裝備制造業國際化發展道路。歷史經驗表明,國際金融危機通常會帶來世界產業結構和競爭態勢的劇烈調整。我們要善于從危機中捕捉機遇,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裝備產品出口,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成套水平,努力進入高端裝備工業領域。要抓住當前的有利時機,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高端人才,通過關鍵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提高我國裝備制造業技術水平。同時,積極鼓勵我國有實力的裝備制造企業“走出去”,兼并重組境外企業和研發機構,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爭奪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