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詳實的報告,正是一周前那場轟轟烈烈的“奪鼎大賽”的最新注腳——
在全省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大會上,浙江首次頒發制造業領域最高榮譽“浙江制造天工鼎”,嘉興等7個設區市、杭州濱江區等20個縣(市、區)、平陽等6個山區縣,成功問“鼎”。
奪鼎競賽
天工鼎雖是首次頒發,但這場競賽卻始于三年前。
為引導和激勵各地加快制造業高質量發展,2020年開始,由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經信廳)牽頭,省統計局等部門協同,聚焦制造業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和工作評價四個維度,制定出一套評價辦法,對浙江各市、縣(市、區)年度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進行綜合評價。
去年6月,經省委、省政府同意,《浙江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綜合評價辦法》正式印發,進一步迭代完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并設立“浙江制造天工鼎”,激勵各地開展奪鼎競賽。
“2021年的評價對象為設區市和42個工業大縣,2022年進一步擴展到山區26縣。在前兩年實踐基礎上,今年實現了全省全覆蓋。”省經信廳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介紹。
除了評價對象全省全覆蓋,評價指標也進行了迭代完善,更加突出質量效益指標,比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億元營業收入先進標準數量(個)、規上工業畝均增加值增速(%)、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覆蓋率(%)等。
梳理奪鼎競賽,不難發現幾個共通點:
其一,制造業發展質量齊升。
問“鼎”之路上,嘉興“拼盡了全力”:2022年,嘉興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46.7%,全省第一;制造業投資總額全省第二;規上工業畝均稅收全省第三;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均居全省前三。
這場競賽,嘉興市除了以全省第三的成績奪鼎,其轄區內嘉善、南湖、海寧、平湖4個縣(市、區)也在全省縣(市、區)排名中脫穎而出,奪得大鼎,可謂收獲頗豐。
正在奮力趕超的山區26縣,在這場奪鼎大賽中也毫不遜色。
平陽縣2022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00億元,占GDP比重達18.39%,較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同時,首次入選全國工業百強縣和全國縣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百強縣,26縣中唯此一個。
其二,更重視制造業,將寶貴而有限的發展資源向制造業傾斜。
紹興奪鼎背后,是一個個先進制造業項目的落地生根。近年來,紹興圍繞先進制造業強市建設目標,先后成功引進中芯、長電、豪威等頭部企業,基本形成涵蓋芯片設計、制造、封測、裝備等環節的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去年產業規模突破500億元。
近幾年的“排頭兵”舟山,2022年以來工業高質量發展財政資金投入翻一番,政策兌付、小升規、專精特新、規上工業研發費等各項指標屢創新高。
其三,產業結構更優、創新勁頭更足,內功深厚后勁足。
在20個奪鼎縣(市、區)中排名第一的杭州市濱江區,2022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1723億元、占GDP比重達78.9%,總量和占比均居全省第一。
成功問鼎的新昌,創新味十足。截至2022年,新昌研發費用支出占其GDP比重已連續8年保持4%以上,遠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不難發現,為了奪鼎,浙江各地各顯神通,展開了激烈的競逐。
“鼎是‘制’高榮譽,競賽是機制,連續三年奪鼎還可升級為金鼎。最根本的還在于激勵各地重視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省經信廳相關負責人表示。
2022年,在全省各地努力下,浙江規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10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突破2.7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5.1%,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有效發揮了“壓艙石”作用。
制造為先
記者注意到,天工鼎背面印著一列字: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
具體到浙江,制造業是富民之本、強省之基。
在“三重壓力”下,當前,浙江制造業承壓明顯。對奪鼎的地方來說,問鼎是激勵,更是新的挑戰。勇奪鼎,更要勇挑大梁。
記者發現,在浙江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大背景下,各地紛紛圍繞產業集群各顯神通——
杭州正在做“群+圈”文章,全面承接全省“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工程,打造五大產業生態圈,招引億元以上項目300個;打造科創基金、創新基金、并購基金3只千億基金,支持產業基礎再造和產業鏈提升;
寧波將重心放在綠色石化、磁性材料國家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和省級特色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智能光伏、高端軟件、集成電路等優勢新興產業;
溫州加快培育兩大萬億集群,推動傳統支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主導產業做大做強,力爭全年傳統支柱產業總產值突破8800億元,新興主導產業規上總產值突破8000億元;
紹興圍繞主導產業卡脖子問題進行突破,將依托中芯紹興、長電科技、豪威科技等頭部企業,協同紹芯實驗室等創新平臺,開展技術攻關。
除了設區市,各縣(市、區)也在精準發力。嘉善正全力打造工業強縣升級版,將聚焦通訊電子、新能源兩大賽道強鏈固鏈;蕭山將盤活連片產業空間2000畝以上,實施存量工業用地有機更新項目40個以上。
……
鼎,除了是榮譽,也是風向標。記者發現,一些傳統工業大縣跌落榜單,意料之外卻也是情理之中。
和從前單純注重規模相比,如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評價維度更為科學——創新能力、研發投入、為制造業發展配置資源力度、產業鏈大項目引進數量、制定標準數量等體現質量效益的指標權重更重了。
奪鼎大賽熱火朝天。明年今日,榜單上將會產生怎樣的新老變換,讓人倍感期待!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