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專精特新”在浙江的濃度達到了新峰值。當天,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全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大會在杭州啟幕。相關部門、專家學者、行業協會以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領域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代表等約1200人齊聚杭州。
專精特新,是指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創新能力突出的中小企業,而“小巨人”則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們往往專注于細分市場,是創新能力強、市場占有率高、掌握關鍵核心技術、質量效益優的排頭兵企業。雖然“個頭”不大,卻能迸發出巨人般的能量。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位居全國前列的浙江,何以成為“小巨人”的沃土?對于正在打造先進制造業的浙江而言,“小巨人”又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有沃土有底氣
中小微企業蓬勃生長
浙江有900多萬市場主體,這群市場主體中,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正在蓬勃生長。根據最新公布的第五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384家浙江企業入圍。加上前四批,浙江共有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32家,位居全國前列。
早在2003年2月14日至16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加快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專題調研時強調,繼續培育“五個一批”企業,重點培育一批大企業、大集團和“小型巨人”企業,同時積極引導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20年來,浙江在專精特新的領域里耐心耕耘,持續出臺激勵性政策,鼓勵、引導中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如2016年浙江發布《關于培育隱形冠軍,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通知》,在全國率先提出打造隱形冠軍企業,以隱形冠軍企業為切入口推動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今年通過的《浙江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條例》,更是以立法形式保障、引導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
不斷滋養、灌溉適宜專精特新企業生長的土壤,收獲的果實越來越多。與此同時,浙江深厚的產業根基,讓專精特新企業的成長更有底氣。
會場上,一位經濟領域的專家認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天然適宜在浙江發展。“浙江的中小企業眾多,實際上最早的塊狀經濟,就是專精特新的雛形。像杭州,有99.9%的企業都是中小微企業,不少企業雖然規模不大,但是實力不容小覷,擁有廣泛的培育基礎。”該專家說。
此外,從產業基礎來看,浙江在機械加工、電氣、裝備制造、化學制品等領域積淀深厚。“根據發達經濟體的經驗,這些領域最能成長出專精特新企業。”省經信廳中小企業與民營經濟處處長應云進解釋,浙江在上述領域中的元器件、關鍵零部件、配套產品等方面有產業優勢,這正是浙江制造的長板。
同時,浙江產業集群化程度高。如今,浙江已經形成汽車零部件、裝備制造業、電氣產業、醫療器械、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集群,如電子元器件在杭州,裝備類產業在寧波、溫州,新材料產業在嘉興、紹興集聚。
“對浙江中小微企業來說,在某個細分領域長期耕耘,并最終擁有話語權,走專精特新是一條理想的躍遷之路。”長期關注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的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浙大全球浙商研究院副院長鄔愛其教授表示。
小而美小而強
浙江先進制造業中關鍵一環
對正在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浙江來說,一家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巨人”,是掌握獨門絕技的“單打冠軍”或“配套專家”。有的在細分領域里填補了國內空白,不再受制于人。
比如,“小巨人”企業、專業生產智能齒輪減速電機和智能傳動方案的杭州杰牌傳動科技有限公司,此次受邀來到大會現場。目前杰牌已為新能源、新材料、農業機械、紡織機械等十大行業頭部企業提供關鍵核心零部件,實現進口替代。尤其在工程機械等部分領域,產品的國內市場占有率能達到90%以上。公司董事長陳德木說,今年形勢總體不錯,上半年,公司銷售額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0%。
在大國重器的制造上,同樣活躍著浙江“小巨人”的身影。日前,在位于麗水縉云的浙江暢爾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一臺占地約100平方米、重近100噸的航空發動機榫槽加工五軸數控臥式側拉床,即將運往西安。“過去,這類加工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核心部件渦輪盤的拉床長期依賴進口。”公司董事長林綠高介紹,暢爾于2008年著手研制,歷經15年長跑,終于打破“天花板”,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并逐步實現替代進口設備。
有的“小巨人”則在制造業高端領域占據著重要的一席之地。位于臺州黃巖,在塑料注射模領域深耕23年的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現已躋身全球模塑行業全方位解決方案供應商前三。
專精特新的靈魂是創新。能與國際頂尖同行“掰手腕”,這份底氣來自它們持續不斷的投入創新。
“近3年,公司每年研發投入占營收的比重都超過10%。特別是公司投資1.76億元研發的節能汽車微發泡成形技術,成功突破大型精密汽車零部件輕量化成形難題,被列為工信部工業強基項目。”浙江凱華模具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正華介紹,目前核心產品微發泡汽車注塑模具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排名第一;在國際市場占有率達25%,排名第二。盡管今年外部環境并不樂觀,但公司全年依然有望實現銷售額30%以上的增長。
對研發投入毫不吝嗇的,還有杭州蕭山的先臨三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公司主打的三維高精度3D掃描儀、齒科口內3D掃描儀等產品已經銷往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公司董事長兼CEO李濤介紹,從2012年起,他們每年都把營收的20%投入研發領域。“現在到了厚積薄發的階段,近兩年公司每年銷售額都有30%以上的增長,預計今年仍能保持這樣的增長勢頭。”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面對全球需求走弱等不利因素,浙江的“小巨人”依然能穿越重重迷霧,靠的就是專注、創新,以及“任爾東西南北風”的堅韌。
攻克技術空白、具有高成長性,在自己所處的細分領域擁有絕對話語權,正是浙江制造轉型所急需。
“何謂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掌控價值鏈、產業鏈、創新鏈的鏈主企業和供應鏈上關鍵環節的掌控者,是其中關鍵要素。”應云進認為,同時擁有這兩類企業是工業強國的共性特征。其中,供應鏈上關鍵環節的掌控者,即供應鏈鏈主企業,也是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它們不顯山,不露水,但是小而美,小而強。沒有它們,供應鏈就斷了。”應云進認為,浙江要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小巨人”是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只有這樣的企業越多,供應鏈才能最終實現自主可控。
令人振奮的是,浙江已提出,力爭2023年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500家、省級隱形冠軍企業50家、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家、國家單項冠軍企業(產品)20家、雄鷹企業20家。
穩鏈拓市強基
經濟保持較好韌性的重要因素
“瞄準專精特新,爭做單項冠軍。”這是很多與會“小巨人”的共同目標。而這些“小個頭”還有更大的雄心,紛紛主動到全球市場的大海中乘風破浪,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
陳德木告訴記者,杰牌的終極目標,是打造行業內的百年企業,勢必要站在國際舞臺的聚光燈下。今年,杰牌將大力拓展海外市場,“目前海外市場占公司總銷售額的五分之一,接下來要沖一沖,努力把這個數字提升到三分之一。”陳德木說。
“我們公司的下一步發展,是主動走出去。”梁正華告訴記者,今年1月起,他帶著高管團隊滿世界跑了一圈,截至目前已經走訪了近30個國家。他的行程表上排得滿滿當當——1月泰國、4月德意法等歐洲國家、5月越南、6月又去了美加墨等北美國家。“與重要客戶面對面交流,收獲了很多信息,出海的信心也更足了。”梁正華說。
事實上,“小巨人”在推動制造業升級、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方面的作用已經逐漸顯現。來自工信部的數據顯示,超四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聚集在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超六成深耕工業基礎領域,超九成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
“小巨人”想要更壯實,基礎必須打得更扎實。比如,中小企業往往研發投入力度大,但“回血”周期較長。“像我們這類數控機床中小企業,一直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希望政府部門能創新對專精特新數控機床企業的融資政策,加大工業母機產業基金的投入力度,改善企業融資環境。”林綠高建議。
還有人才緊缺,這個制造業中小企業面臨的共同難題。“模具產業是一個智力密集型產業,雖然我們已經是‘小巨人’企業,但是在人才儲備上還是不足。”梁正華期待,今后在企業的人才招引上,能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前來參會的中小企業信息網副總經理曹彬告訴記者,此前他們在調研中發現,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程度達到普通中小企業的5倍。他建議,依托浙江乃至長三角地區的高校、科研機構資源,浙江的“小巨人”們應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為企業引入更多復合型、專業化人才。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在會上表示,下一步,將抓緊制定出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措施,推出更多暖企惠企利企政策,為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政府部門非常重視專精特新企業,我們的發展信心也更足了。”參會的“小巨人”、浙江盤轂動力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越多,浙江經濟就越強。引導更多中小企業走上專精特新之路,讓更多“小巨人”茁壯成長,是浙江加快建設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所需,也是讓經濟保持較好韌性的重要因素。
預計到2025年,浙江將累計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萬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0家。
隨著新一輪競逐大幕拉開,“小巨人”又開始了新的進擊之路。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