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2023中國工業企業創新大會暨第四屆現代工業企業創新成果名單發布儀式在湖南長沙舉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李毅中出席并作了《工業企業在推進新型工業化中創新立業》的主題演講。
在談到工業企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守正創新”的責任和擔當時,李毅中指出,工業化要靠創新驅動 ,充分發展基礎研究、應用研究,重視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催生新生產力。
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
李毅中指出,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前提和基礎。從建國初期的“一化三改”到實現“四個現代化”,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黨中央、國務院確立了工業化的發展方針,歷經千辛萬苦奠定了工業化的基本框架。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重大戰略,作出“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論斷,“兩化”同步協調發展是重大的理論創新。十六大給出了“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定義,經過多年實踐,我們戰勝了諸多艱難險阻,積累了寶貴經驗。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一系列創新性論述,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實施產業基礎再造和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近日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實現新型工業化是關鍵任務。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時代新征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基本規律,積極主動適應和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貫穿新型工業化全過程,把建設制造強國同發展數字經濟、產業信息化等有機結合,為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物質技術基礎。
李毅中強調,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就推進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指示,加深了豐富了我們對“新型工業化”的認知:
一是世界大變局帶來嚴峻挑戰。各國都在調整產業結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受挫重構,使我們進一步認識到提高綜合國力的重要性、緊迫性,激發工業“由大變強”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是強化和發展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數字經濟已成世界潮流,兩化融合是新型工業化的時代特征和內生動力,從兩化融合到互聯網應用,再到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成為國家戰略。
三是“四化”協調發展,同步實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和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黨的二十大強調,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為新型工業化賦予了新使命、新水準。
四是新型工業化完整、準確、全面貫徹了新發展理念。統籌協調各領域、各行業和區域產業布局,優勢互補、差異發展。推進“雙碳”目標,實施“質量、動力、效率”變革,以人民為中心,實現高質量發展。
五是新型工業化要在構建發展新格局中推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實力、韌性和安全水平。擴大開放合作、應對外部挑戰,建立完善國內統一大市場,確保經濟循環暢通。
工業企業要在貫徹落實國家重大戰略中努力創新、建功立業
李毅中認為,在國際國內經濟復雜變化的新形勢下,工業企業尤其要重視產業鏈供應鏈、數字經濟、碳達峰碳中和這三個國家戰略的貫徹執行。
第一,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實力、韌性和安全。首先當務之急是要補鏈、強鏈、固鏈,要對工業各行業認真梳理,開展專項攻關和協調攻關,打通“雙鏈”中的堵點和被“卡脖子”的痛點,實現自主可控。同時,要推進產業鏈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協同效應好、輻射能力強的數字化示范園區。在此基礎上,推進園區單元協同緊密化、公用設施綠色化、數字基礎設施系統化、外部聯系網絡化等,改造提升為智慧園區、零碳園區。要充分發揮產業鏈龍頭企業作為“鏈主”的領導和整合作用,將自身數字化轉型的成功經驗上升為服務平臺,開放生產要素,搭建產業鏈創新生態,帶動中小企業邁向專精特新,融入產業鏈融通發展。要積極培育一批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和網絡運營服務商。
第二,發展數字經濟,企業要主動適應、創新應用、深刻變革。在完成第一輪重大科技專項的基礎上,繼續攻關薄弱環節。要進一步優化集成電路產業結構,加強制造環節。“新基建”以數字基礎設施為核心,發展5G網絡、數據中心、計算中心、工業互聯網等。
產業數字化方面,我國已經在電子商務、遠程醫療、線上教育、智慧交通、數字金融等消費服務領域取得成功,一些互聯網公司及時轉向“互聯網下半場”——工業制造業。工業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取得顯著成效,創新了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要進一步把產業數字化做深做實,應用人工智能創造更多應用場景,深入到生產制造核心部位,促進企業降本、增產、提效。
第三,實現“雙碳”目標源頭在能源,關鍵在工業。電力、煤炭、石油、鋼鐵、建材、汽車、石化、化工等行業和道路運輸是實現“雙碳”的重點,已經努力做出了成效。實現“雙碳”還有很多技術問題需要加快創新研發、產業化應用。一方面,如智能電網、電化學儲能、光熱發電、綠氫的制、儲、輸、用以及CO2的捕捉封存利用(CCUS)等正在應用。另一方面,有些前沿技術尚在研發,如低碳、零碳新材料、高效率太陽能電池、可控核聚變、零碳工藝、二氧化碳原料化,以及森林、草原、海洋生態碳匯等。
堅持“守正創新”,工業企業要培育形成特色“創新文化”
“守正創新”是二十大報告提出的六個“必須堅持”之一。“守正”是創新的前提、基礎和保障,只有守正才能恪守正道、固本強基,按客觀規律辦事。“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創新才能把握時代、與時俱進、推陳出新,產生新動力。李毅中認為,貫徹“守正創新”原則,要建立完善企業創新文化,從創新活動中所創造和形成的物質財富、精神風貌和生態氛圍綜合提煉出各具特色的企業創新文化,為企業文化增加新內容。
李毅中對工業企業培育創新文化提出五條建議:
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堅持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工業企業要在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中牢牢把握貫徹執行。
處理好繼承傳承和改革創新。繼承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優秀文化和人類歷史的創新成果,學習借鑒先進國家的工業化、信息化經驗,去粗取精、博采眾長、立足國情、為我所用。
堅守科學態度、實事求是。守正不是墨守成規,而是守住本源,筑牢根基;創新不是憑空幻想、隨心所欲,要尊重遵守經濟規律、自然規律。企業創新要勇于實踐、堅持不懈,積極主動,要執著追索、力戒浮躁,空談誤事、實干興業。
構建有利于創新發展的人文環境。鼓勵創新,培養激勵創新領頭人和骨干隊伍。建立“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以及企業內部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相結合的創新體制。營造鼓勵“冒尖”、敢為人先,寬容試錯、寬容失敗的創新氛圍。
倡導守法誠信的職業操守。工業企業有優良的傳統,在數字經濟新時代,企業及個人誠信守法更顯重要。要防止和杜絕各類不良行為和違規違法現象。嚴格執行知識產權保護法、專利法、商標法、著作權法等法律法規,建立社會誠信體系,實施社會監督,共同建立有利于創新的良好生態。
(來源:中國工業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