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正是浙江重點培育的15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之一,也是目前全省第五大產業,包括其在內的“415X”產業集群,是浙江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抓手。
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堅持創新引領抓轉型”“扎實推進新型工業化、在加快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上求突破”。如何培育產業集群,使其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浙江省汽車行業協會會長方曦。
問:作為新型工業化的先行領域,浙江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有哪些發展基礎和優劣勢?
答:省政府通過培育產業集群助推新型工業化發展,抓住了要害,也抓得很及時。以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為例,全省規劃了10個協同區,為杭州市錢塘區和寧波前灣新區兩個核心區做支撐,并由省里主要領導擔任鏈長,加以政策配套扶持,將有力培育產業集群健康、安全發展。
需要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的全稱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所以,我認為不能只重視新能源汽車,還要重視傳統汽車和零部件企業的轉型發展。
制造業依賴長期積累和沉淀,當前新能源汽車的制造業基礎是從傳統汽車延續而來的。很多新能源車企沒有制造能力,采取代工方式委托傳統車企生產,非常被動,如今正面臨行業洗牌。浙江大量的存量企業都是傳統車企,要讓它們在時代浪潮里生存下來,減輕轉型陣痛、平穩過渡,持續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技術和人才儲備。
浙江省汽車產業發展比較早,民營經濟唱主角,敢拼敢闖敢創新,就像萬向集團,從省內走向全國、走向世界;亞太、萬安、瑞立、銀輪等上市公司,共同撐起了浙江省汽車產業的脊梁。另一大特色是全,“不出省就能組裝一輛汽車”,浙江汽車零部件制造覆蓋全產業鏈,正在為國際國內各大主機廠做配套。
汽車零部件質量高不高,以能否配套知名主機廠作為標準。目前浙江省汽車產業仍然比較散和弱,問題在于主機廠占比較低,該產業中僅30%的企業做主機配套,還有60%做零部件售后市場,后者大多是貼牌生意,附加值不高。與主機廠配套的企業只需提高5%至10%,就能帶動一大批零部件企業提升制造工藝、管理流程、營銷服務等核心競爭力,引領產業集群做大做強。
截至去年底,浙江省汽車產業規上企業共2500多家,產值規模7000多億元;今年1月至11月,浙江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55.42萬輛、53.96萬輛,同比增長3.7%和6.9%。盡管傳統汽車產銷量同比有所下降,但是浙江在傳統汽車智能化轉型方面仍走在前列。
未來,該產業集群在智能化、信息化、網聯化、輕量化等發展方向上還大有可為。在新型工業化進程中,既要抓重點企業,也要抓中小微企業;既要抓新能源汽車高端制造,也要關注傳統汽車和零部件制造企業轉型,這是個大課題。
問: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之間如何打好配合?
答:近年來,國家和省級部門已經發布了大量普惠性扶持政策,比如針對企業打造隱形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針對產品通過認證首臺(套)來替代進口產品,還有各類免稅政策、科技獎勵、人才補貼等,很好地回應了企業發展的訴求。
接下來,我認為各方需要掌握更微觀的行業特點和發展態勢,更加精準地制定政策、提供服務和開展協作。
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群而言,浙江的行業特點是“量大面廣”。零部件企業有上萬家,95%以上是中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如何幫助它們解決生存問題、提高制造水平?我們曾建議省經信廳把二級三級供應商的零部件及配套納入到首臺(套)認證體系中,引導整條產業鏈創新升級。未來對于更末端的零部件企業,還需分層制定激勵政策。
行業的發展態勢也日新月異,比如主機廠與零部件企業的關系正在迭代,前者在開發整車產品時,資產投入較大,因此風險高、負擔重,如果能與零部件企業共同研發,既能分散風險、提升效率,也能帶動零部件企業提升自主創新和制造能力。我們配合省經信廳,連續三年開展汽車產業鏈整零協同創新大會,就是為企業牽線、搭建新型協作關系。
此外,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轉向新型供需關系,從傳統垂直式的供應鏈模式演變為網格狀的供應鏈體系,為外行投資者和傳統企業轉型帶來市場機會;產業集群內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同類企業進行價格和人才競爭,出現要素無序流動和“內卷”……
面對這些新態勢,政府在培育產業集群時,關鍵要促進內部互為配套、體系完整。可以為投資方篩選細分的采購商和供應商目錄、為主機廠和零部件企業搭建交流平臺、對整零企業達成的合作進行補貼獎勵等,更加有力有效地提升產業集聚度和集群質量。
除了助推政策普及和落地,行業協會在管理服務方面還有大量工作可做。我們在為企業出具隱形冠軍、專精特新等證明資料時,發現不少細分領域存在數據空白,難以全面比對同類產品,因此需要建設大量數據庫和數據模型,搭建更多的產業服務平臺。
在產業集群外圍,企業也可關注第三方生產型服務領域的市場機會,提供政策咨詢、展會組織、外貿服務、金融支持等業務。政府、行業機構和各類企業共同構建良好的產業集群生態,讓汽車產業成為浙江省規模更大的支柱產業,打造全球高端制造業基地。
問:隨著新能源汽車下鄉、出海等政策推動,如何以消費促進產業轉型發展?
答:今年11月,全國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滲透率達到30.5%,杭州地區已超過50%。城市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經很高,而農村區域廣闊,農民有生活出行、農業生產、集市貿易等多樣需求,新能源汽車也可替代傳統輕卡、皮卡等交通工具,消費潛力巨大。
適度刺激下鄉消費,可以引導企業持續創新發展。比如企業要開發適銷對路的新車型,不能把以乘用車為主的城市產品簡單推向農村市場;在使用環節,加快規劃布局公共充電樁和家庭充電樁,形成充電基礎設施的運維市場;營銷售后服務領域,先導階段可以由國資國企提供保障,或與主機廠聯合投資,再逐步引入社會資本。
需要注意的是,拉動消費必須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順勢而為,避免一哄而起、過度刺激。
當前,我們還需堅持國際國內雙循環。浙江一直以來都是外向型經濟,2022年浙江省汽車產業外貿交貨值達900多億元,約占總產值10%。今年10月,歐盟已經通過碳關稅政策,即將對產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進行監測和征稅。在開拓海外市場的過程中,企業必須跨過綠色低碳轉型的難關。
許多主機廠已經行動起來,測算碳排放量、上馬技改項目,但零部件企業的減碳意識還不強。事實上,從每個零部件的設計研發環節開始,就應當考慮減碳問題,并貫穿生產制造、貿易管理、售后服務等全流程。低碳必須被納入到外向型企業的整體規劃中。
此次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提出,要“在完善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上求突破”。今年上半年,我們與省經濟信息中心一起,聯合吉利、零跑共同完成了《電動汽車碳足跡評價規范》團體標準,制定從生產到服務全過程的碳計算方法,就是想引導行業企業重視“雙碳”目標,加入到綠色轉型的潮流中來。
(來源:浙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