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放澎湃的新質生產力,就要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海寧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2023年,海寧完成工業技改投資203.36億元,比上年增長43.2%,創6年來新高;海寧區域兩化融合指數117.85,居全省前列。
“不敢轉”“不愿轉”“轉不起”,以往企業在工業技改尤其是智能化改造上普遍存在畏難情緒。為此,海寧市有關部門遴選專家團隊,已對1600多家規上企業進行智能化診斷,形成“一企一方案”的診斷報告及建議方案全覆蓋。
今年1月,海寧發布《關于加快推動企業新一輪技術改造的若干意見》,涵蓋了鼓勵優質企業提信心促發展、迭代升級先進產能、擴容提質“機器上樓”、數字化改造、綠色低碳改造等8個方面。海寧市經信局相關負責人說,對符合條件的企業,將在用地、用能、排放等方面優先予以傾斜以及相關政策獎補,激勵企業推進技術改造。浙江莎特勒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通過上馬智能化設備,一萬平方米車間內僅有四五名工人,1人可同時管理16臺機器,車間可年產1.3億平方米工業用基布。公司財務總監孫華峰說,新一輪技改計劃投入1.3億元,對照新出臺的意見,若能入選市“新興海工程”重點技術改造項目庫,最高可獲獎勵2000萬元。
在剛獲評省未來工廠的晶科能源(海寧)公司電池生產車間,從研發到生產全過程由“智慧大腦”安排——訂單被科學“派單”到機器生產,“智能大腦”實時監控各項生產數據,生產物料或成品由AGV小車智能搬運。晶科能源相關負責人說,數字化改造后,萬元產值成本降低10%、人均生產效率提高25%、產品不良率降低30%、能源利用率提高13.2%。此外,企業依托工業互聯網平臺,推進全產業鏈要素資源集聚和動態優化配置,“未來上下游企業都能接入該平臺,訂單情況、生產進度、物流信息等都能實時查看。”該負責人說。截至目前,海寧已有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廠2家,省級未來工廠1家,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6家。
在智能化診斷中,海寧還發現,不少中小企業對數字化改造過程中的網絡安全、敏感數據暴露等問題存在顧慮。“在此次實施的《意見》中,我們對企業實施數字化改造購買專項保險的,將給予最高20萬元補助。”海寧市經信局副局長黃楊說,海寧還將充分利用100億元“新興海工程”母基金,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瞪羚企業等實施技術改造。
(來源:浙江在線)